深圳“10 1”个区,哪个区最牛?

近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布。至此,深圳各区的“十四五”规划蓝图均已发布。

从全市“10 1”区立下的Flag,我们可以一窥深圳各区的“拼”。或许对于“深圳哪个区最牛”这个问题也会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答案。

深圳为什么有小渔村(深圳哪个区最牛)(1)

01一道算术题

毫无疑问,经济目标是最受大家关注的焦点。

根据深圳各区的“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各区经济总量——

福田:6600亿元左右

罗湖:突破3300亿元

盐田:突破1000亿元

南山:力争达到1万亿元

宝安:6000亿元左右

龙岗:超过6800亿元

龙华:4200亿元左右

坪山:超过1250亿元

光明:达到1750亿元

大鹏新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年均增长2%。(注:大鹏是全市唯一不考核GDP的新区。GEP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深圳是我国首个制定GEP核算制度并实施的城市,是对我国城市生态管理理念和实践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深圳落实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具体措施。)

深汕特别合作区:达到200亿元

大家都知道,去年深圳GDP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从宏观层面上可以说,深圳已进入了4万亿征程的关键期。

6600 3300 1000 10000 6000 6800 4200 1250 1750 200=41100

粗算一下,即使不算大鹏新区,如果其他各区能够顺利实现各自的“十四五”目标,深圳锚定的4万亿“十四五”经济目标就达到了。

02 “圳”拼!各区立下了这样的Flag!

“拼”,这个字确实是深圳最生动的素描。

深圳各区“十四五”规划立下的Flag,再次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拼”——

福田:到202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

罗湖:“十四五”期间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盐田: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南山:成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

宝安: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先锋样板城区

龙岗: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深圳城市东部中心

龙华: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

坪山: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城区

光明:深圳北部中心高颜值风貌和城市中心功能初步彰显

大鹏新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到2025年,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主体框架基本成型,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定位进一步凸显。

熟悉深圳发展的人知道,去年公布的深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特别设置专栏,对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定位做了全新的规划。

例如,福田区:深圳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南山区:科技产业创新、高等教育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宝安区: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

“10 1”区“十四五”规划都紧紧围绕市“十四五”规划中对各区(新区)的定位,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路径。从大家的拼劲儿,也可以看出深圳经济的“稳”与“进”。

03稳住制造业基本盘,进军战略新兴产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无论经济结构怎么优化发展,都要坚决防止脱实向虚,避免“产业空心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制造业。

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夯实制造业基本盘,也是深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对于今年工作着重强调的一点。

长期以来,工业是深圳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这也支撑了深圳拥有多个经济强区。

在2021年中国百强区榜单前十强中,深圳市就占了4个席位:南山、福田、龙岗和宝安。南山区更是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百强区榜单之首,而龙岗区也是领跑全国工业百强区。

专家认为,要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仍然离不开第二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支撑。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可能激发更多的新动能,这也将成为经济强区再迈台阶的重要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大促进大发展的阶段,而处于风口的深圳,在过去40多年当中,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储备了各项工业技术实用技术,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引领新技术的发展潮流。

深圳为什么有小渔村(深圳哪个区最牛)(2)

稳中求进,以创新驱动发展。从深圳各区制定的发展路径中,可以看到他们正在扭住这个关键,不断谋篇落子。

南山区是“网红”粤海街道的所在地,全区高新企业林立。南山区提出将全力打造“一轴”即科技创新轴,依托南山创新大道,连接高新区、留仙洞、大学城等片区,南北向串联深圳湾口岸、深圳湾CBD、光明科学城等区域,形成南北走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轴。

2021年南山区GDP为7630.59亿元,对比2020年增加了约1100亿元,对比2019年增加了1500亿元。外界有预计认为,照此增长势头,南山区很大可能将早于2025年完成万亿GDP目标。

福田区去年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金融业是福田区核心的支柱行业,但福田区科创属性也日益凸显,近年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荣耀终端、华为数字能源、英飞凌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2021年福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3%,两年平均增长29.0%。

根据规划,福田区将打造高水平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建成高能级“湾区总部之都”,升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龙岗区和宝安区是深圳的两个工业大区。其中,龙岗是华为的总部所在地,2021年GDP达4496.45亿元。

围绕建设高水平东部科技创新中心,龙岗区将布局建设重大科研机构,推动建设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在产业发展上,打造深圳半导体科技园,到2025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万亿。

宝安区则提出打造“智创高地”。聚焦数字赋能,构筑高端高质新经济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主攻产业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区, 聚焦科技创新应用环节,以超常规力度补齐重大创新平台短板。

当然,除了上面的4个区,其他区“十四五”规划中也有不少亮点。

例如,罗湖区将打造“1 4 2”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龙华区力争到2025年,新增15家10亿级的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光明、坪山、大鹏也不容小觑。光明区将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并加快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坪山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坪山高新区,全力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鹏新区将重点推进坝光国际生物谷、国际食品谷、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及孵化基地规划建设。

作为深圳的一块“飞地”,也是深圳最年轻的第“10 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担着区域协调发展的使命。未来五年,深汕合作区也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度参与全市产业分工,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产业格局,加快建立“6+4”现代产业体系。

几乎每一个深圳人都会熟悉“深圳速度”:从GDP不足3亿到如今3万亿的超大城市,无数有关速度的传奇故事在这块土地上诞生。

但时至今日,这座城市的人们最爱自称“渔村人”,这其中有自豪,也有自许。自豪的是荣光的过去,自许的是豪迈的未来。

不过,不留恋过去、不躺在功劳簿上,也是渔村人的精神特质之一。从中我们可以一直追溯抵达深圳人真正的精神腹地——矗立在蛇口的那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大标语,早已融入深圳人的生命,随时会发光发亮。

所以面对“深圳哪个区最牛”这个问题,渔村人一般会这么回答: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因为这就是深圳啊!

主笔 / 郭保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