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

20世纪50年代以前,农村女性只在节日喜庆或者走亲戚时穿裙子。进入80年代,裙装在城镇所有女性中普遍穿用,成为夏季主要服装。80年代裙装布料以细软的纱、绸、丝、绒质为主;90年代后,棉、纯棉、麻、亚麻、手织土布、真丝、粗织柞蚕丝、牛仔布、皮革,都成为四季裙装的用料。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1)

八十年代老照片

百褶裙,为长裙,从明代开始流行,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它长及脚面,裙筒肥大,在腰部叠一周又密又细的褶,以其褶多,故名“百褶裙”。面料都用绸子,颜色有深有浅,风格有艳有素。百褶裙以折多为贵,前后有两长方绣品,绣花卉、蝴蝶、蝙蝠等。穿的人不多。穿裙子时必须在里面穿上裤子。青年女子喜欢红绸裤子配绿裙子,或者绿绸裤子配红裙子。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2)

四片裙,由四片裙幅组成,故名。又因为四片均绣以花卉,故也叫“绣裙”。裙子的图案为牡丹、月季,边缘镶嵌各种花边,姹紫嫣红,富丽辉煌,是新娘归宁的礼服。这种裙子腰际没有松紧带子,在两边裙腰处各缝一条指头宽的布带子,民间一般用作新娘服装。八片裙幅的叫“八幅罗裙”。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3)

连衣裙,来源于苏联,叫“布拉吉”,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时兴过。“文革”时期和高跟鞋、西服一起被当作资产阶级、修正主义予以批判。80年代初,连衣裙在影视界、大学中悄然兴起,后来很快成为裙装主流。在式样上,连衣裙有长袖的、短袖的、七分袖的,也有无袖的;有大小翻领的、小开领的、圆领的,也有无领的;下摆有长及地面的、脚踝的、小腿的,仅及于臀下的,也有内收的、外放的;有穿的,有钻的;开口有在前边的、后边的,也有开到底的、开到胸部腰部的;有纽扣的、拉链的、皮筋的;有有兜的、无兜的。在用料上,有皮革、薄呢、毛料、丝绸、麻纱、化纤、蓬纱、磨纱、纯棉等。青年女子喜欢连衣裙加上一根腰带,腰带的宽度是1厘米左右,最宽的也不超过3厘米,使用与裙体同一面料。90年代末,绣花连衣裙成为时尚,淡雅的小花从肩头蔓延至腰部。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4)

长裙,是一种宽长、下摆阔大的裙子。从式样上分,有包裹式长裙、镶边式长裙、茧式长裙、背心式长裙等;从用料上分,有纯棉长裙、丝绸长裙、牛仔布长裙等。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裙在式样上,出现了背心式和袒胸式;在用料上,羊绒、兔绒、毛呢以及各种毛线的编织裙在春冬流行,丝绸、麻纱裙在夏季流行。

半截裙。长短不一,有短至大腿上的超短迷你裙,也有过膝保守式的七分裙。腰形也多种多样,有合腰、低腰及高腰,并且加入腰带、开衩等形式。短裙穿着必须配以长筒袜和高跟鞋,时兴配肉色长筒袜。肥胖、腿部有问题的,或者中年女性,一般不穿过短的裙子。

吊带裙。上半部分背心式样,用两条细带或绳、塑料条等将裙体挂在肩上,裙体为紧身。吊带裙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流行,迅速成为年轻女性喜爱的夏季服装,是透、露、性感和前卫的时尚标志。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5)


裤子 裤子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棉裤、皮裤、毛呢裤、夹裤、单裤、短裤等;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外衣和内衣两种,当作内衣的有线裤、毛裤、秋裤、腈纶裤、绒裤、内裤等。如果根据裤子的式样,可分为开裆裤(也叫“歇裆裤”“豁裆裤”,小儿上幼儿园以前穿的主要式样)、连脚裤子(小儿穿的腿脚相连的棉裤,用以保暖)、插裆裤(也叫“合裆裤儿”“煞裆裤”,小儿穿的不开裆的裤子)、半截裤(即半裤子,长至关节上下)、短裤(长至大腿膝盖部,或者仅及胯部的裤子)、裤衩儿(也叫“裤头”,有的地方指所有的短裤,包括内裤;有的地方用“裤头儿”指内裤,裤衩指外穿的短裤)、大裆裤子(也叫“晒裆裤子”“甩裆裤子”,传统单长裤,与制服裤子相对而言。因为腰宽大,缅起来而不用腰带,开玩笑一拽就开,又称为“裹裆裤子”“缅裆裤”)、制服裤(也叫“机制裤子”“洋裤子”,带裤兜的西式裤子)、杠子裤(机制裤子的一种,线脚在外的)、土裤子(可装沙土的婴儿裤子,像口袋,流行于黄河下游)、叉裤(也叫“套裤”,只有裤腿而没有裆相连的裤子,套在棉裤外边以保暖或净洁)等多种。

裤子的部件有裤裆、裤腰、裤脚等。裤裆,是连接两腿和裤腰的结合部,有大裆、小∩、开裆、合裆几种。裤腰,是束在腰间的部分,传统的样式是大肥腰,颜色与裤体不同,裤体多为青、蓝、黑诸色土布,而裤腰多为白色本色土布。这种裤腰也叫长腰,俗称“三般宽”,即两个裤脚与裤腰同宽。曲阜俗谚曰:“老蓝裤子大甩裆,前街串到后街上;这里出了三里路,裤裆还在炕帮上。”现在常见的有连装裤、高腰裤、背带裤等腰形;而现代青年女性则喜欢小腰、短腰、低腰,不仅露出肚脐,而且露出后腰以及后腰上内裤的上线。裤脚,是护住两腿、连接在裤腰与裤裆上的圆柱状物,也叫“裤腿脚子”“裤筒子”“裤腿子”。襻带,指缝在裤、裙上的背带。

与裤子相关的服饰有扎腿带子、腰带等。扎腿带子,也叫“带子”,是缠裤腿用的线带。过去妇女不论单、棉,只要穿裤装,都要扎腿,说是怕受凉,怕一些虫子等爬进裤内。年轻的用红、绿,年老的用青、黑。而男子除了赶脚、车夫等行业,其他人只有冬天穿大裆棉裤时才扎腿。线带旧时分自织和机制两种,前者为黑、蓝粗布,一寸多宽,二三尺长,两头带有线穗,按住一头缠好以后用另一头扎掖;机制的多用斜纹提花,也有缨穗;富有人家或嫁衣也有用绸子的。绑腿,古代叫“行缠”“缠腿”,俗称“裹腿”,即把绑腿布条缠裹在小腿上,以便于跳跃,方便行走和更好地防寒。古代男女都用,后来成了士兵、行旅、习武者的服饰。旧时男女皆用长布条将裤腿下部扎死,用以保暖。裹腿布子一般为三寸青布,女子的裹腿则带着穗头。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6)

用绑腿的老人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7)

老年女性的绑腿

腰带,也叫“扎腰带”“裤腰带”“捆腰带”“束腰带子”,旧时为布条腰带。富有人家子弟用彩色棉线编成,或者用生丝、彩丝线编结而成,束于腰际并且故意露出鲜艳的长穗头来;一般人家用“缉缡子”,就是剪裁剩下的长布条;还有的用麻绳草绳,但为了忌讳与丧服相似,必须是父母双亡的人才能用;贫穷者用红薯秧子。红薯秧子半干的时候很有韧性,几根一束,可用来扎腰。已婚青年男女多用红色裤腰带,还有的在上面刺绣。旧时还有几个叫法:腰绳,即用来捆外腰的各种绳状物,像绳头、植物秧秆之类;扎包,即搭腰带,可放钱的宽布腰带,扎在衣外;站腰子,即拄腰子,多个格的、束在腰间的长腰带,有格部分多用帆布缝制,是未婚妻绣制的订婚用品。现代腰带有线带、皮带(用皮革、橡胶等做成的腰带)、尼龙带等。年轻人喜欢用苹果、鳄鱼、金利来等名牌腰带。

大裆裤,旧时的裤子为大褶裆式,因为裆肥大,故名,又叫“甩裆裤子”“宽裆裤子”。其特点,一是大裤腰。裤腰上另加宽约半尺的腰围,穿起来直达胸口,有护腰保暖的作用。山东人戏言“某人嘴笨得跟棉裤腰似的”,以此比喻说话拙劣,也可见裤腰的肥大。因为腰肥大,所以男子一般不用束腰的带子,用掖或者褊的形式束腰,叫“打褊腰”。所谓“掖”,就是用两手同时把裤腰分成两把,交叉一拧,掖进前面的裤腰里;所谓“褊”,指交替掩在一起,顺势从上往下一搓;所谓“塞”,就是交掩在一起后,一下一下地往裤腰里塞。为了束结实,打褊腰的时候,必须做收缩肚皮的动作进行配合。如果收缩肚子,没有肚子挤的力量,拧得结会松开。所以,女性必须用束腰带子,也是先掖或褊好裤腰以后再束上。二是大裤裆。便于劳作时两腿走跑蹲坐。大裆裤子穿、脱方便,但是笨重不灵活。三是大裤腿。肥大裤腿很容易卷起来直到大腿根部,下雨、蹚河、劳作很方便。高卷裤腿成了典型农民打扮,因此有人叫农民为“泥腿子”。男人和老年妇女的大裆裤子颜色一般冬天黑、蓝,夏天白、土;年轻女性则用红、绿,或者用印花布、提花布,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兴在裤腿口镶压彩色辫子,或在膝下绣花,叫女花裤。在婚嫁庆典节日盛装时,女人的裤子有花色和装饰,裤脚镶花边,补绣各种花草,非常漂亮,也烘托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大裆裤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小∩裤子过渡,一直到80年代初,有的地区还是以此作为老年妇女和小孩的主要裤子式样。

棉裤,旧时为大裆棉裤,形式同大裆裤,只不过有表有里,其间絮有棉絮。20世纪末之前,棉裤是主要御寒衣服,特别是老人,都把它当成御寒之宝。所以俗语说:“千层单,不如一层棉。”旧时穿棉裤里边不穿套裤和内衣,叫“黄鼠狼,去赶集,里里外外一张皮”。家境好的,有薄棉裤和厚棉裤,薄的轻巧,多用新棉絮,厚的沉重,多用旧裤套,穿在身上两腿都打不过弯来。有的儿女孝敬给老人的棉裤,竟厚到立墙边而不倒。穷得甚至一条棉裤也没有,叫“清了蛋”。棉裤每年初夏或者立秋拆洗,懒的人家则几年一拆,叫“傻汉棉裤”“懒汉棉裤”。大裆棉裤一般是高腰,多絮棉花,因为从前乡村生活贫苦,衣着无多,又天寒地冻,腰高了,可以用来护围胸前背后。“三新”(里、表、棉絮全新)棉裤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女子找婆家要彩礼的必要东西,叫“里表三新”。进入80年代,棉裤被毛裤、绒裤取代,青年人很少穿了。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8)

夹裤,是春秋天穿的裤子,里外两层,因为较厚重,必须用裤腰带子。

套裤,也叫“叉裤”,男女皆用。它是只有两腿而无裆无腰的棉裤,两腿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接,穿时两个裤腿分别套在棉裤外面,上面用带系住,护住大小腿;大小便时只解开里面裤子,而不解外面的裤腿。现在,农村的老年人已很少人穿套裤了。

膝裤,是直筒式,套在裤管上,系在小腿部,覆盖住脚面,上面刺绣花样繁多精细。清末流行,民国以后渐渐淘汰。现在只有铁匠铺里的铁匠用牛皮布制作,防止迸射出的火星烙伤腿部、脚面。

皮裤,多以狗皮、羊皮为主,穿上特别暖和,为老年人服装。民间以为,狗皮裤子既能防寒,又能治疗四肢麻木、腰腿酸疼、筋骨不活等病。老人以能穿上它为荣。给老人定做或买一件皮裤皮袄,是儿女孝敬的标志。

裤衩,短裤,也叫裤衩子、大裆裤衩。传统短裤为大裆样式,裆、腿非常肥大宽松,一般是男人在从事拉纤、打夯、搬运等重体力劳动时穿用。因为行动之间或坐着的时候,别人就会从对面一侧看见裆内,所以这种短裤寻常是不穿的,穿着外出被认为是“不知礼”“没教养”。短裤大多是由长裤改造而成的,撕掉膝盖以下的部分即可。颜色以白布或者毛蓝、月白为多。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裤衩成为中老年男子夏季的主要服装。

西裤,按西式裁剪方式制作的线条型裤子,分前后裤片,男式前面留有小便和穿着用的开口,女式的开口在右边的大髀位置。有兜,装东西很方便。西裤瘦,不适合蹲在地上干活,所以,刚开始农村人只是把大裆裤子的裆改得小一些,然后在两边各做一个暗兜,去掉肥裤腰,在腰间缀几个裤鼻子,前面留两寸左右的开门,就成了男式新裤子;女式的只做小∩而无兜无门。后来的西裤也是以肥大不凸现屁股为特点,以适应农村传统审美和劳作需求。布料还是粗布土布,以老蓝、黑色为主,春秋时候和少年裤子则用浅蓝。腰带也由布带变作机制帆布带、棉线腰带和皮革带。由于西裤有开门和小∩,所以改变了农村不穿内裤的习惯。西裤的出现,也带来了西式夹裤和西式棉裤。20世纪70年代,农村干部、学校教师、时髦青年开始穿用。女青年习惯在棉裤的里面穿内裤再加一条衬裤,衬裤就是束腰束腿的那种;男青年一般不穿衬裤,有的在里面套一条旧裤子。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式裤子的板型比较标准,基本与世界流行裤型接轨,大致可分三种,即欧洲版、日本版、改良后的欧洲版。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9)

筒裤,一种长裤,中裆,裤口的尺寸大小适中,臀围、横裆尺寸合适,裤腿呈筒状,故名,一般与西服、西式大衣配套穿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至今。

喇叭裤,一种长裤,中裆很瘦,裤脚很肥大,因为从裤脚到裆部自下而上呈喇叭状,故名。20世纪80年代,喇叭裤由香港经广东传遍全国,是当时前卫青年喜欢的服装。开始兴起时,民间以为穿喇叭裤不正派,因为当时电影里面的流氓阿飞,全部是上穿花格衬衫,下着喇叭裤,眼戴蛤蟆镜。后来,喇叭裤发展为大喇叭、中喇叭、小喇叭,简称大喇、中喇、小喇、微喇,深得人们喜欢。

牛仔裤,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一般忌讳正式场合穿牛仔裤。进入90年代,牛仔布的品种甚多,有蓝牛仔布、皱纹牛仔布、彩色牛仔布、条子和印花等花色牛仔布、弹性牛仔布等。其中弹性牛仔布是较新的品种,采用弹性牛仔布做牛仔裤,可分为纬弹性、经弹性和经纬弹性三种,更出色地表达人体的线条美,深受中青年女子的欢迎。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10)

流行的裤装还有健美裤、美腿长裤、裙裤、肥腿裤(也叫筒裤)、七分裤、新式短裤(包括西式裤头、运动裤头和女式半截裤)等。

内衣

在民间,内衣被称之为小衣裳、兜兜、汗衫、短裤、背心、小褂儿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有胸衣和裤头,主要是为遮羞和卫生。旧时未成年人没有穿内衣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衣才丰富起来,不仅有贴身内衣汗衫、三角裤,还有调整内衣胸罩、裙衬、裙撑、垫胸以及装饰内衣、衬裤、衬衣等。

山东衣着特点(山东下身服装穿着民俗)(11)

肚兜,俗称“兜兜”,为胸间小衣,男女均可穿着。一般为菱形,上面结带于颈,左右两带系结于背,下面一角不用带子,正好遮住小腹。秋冬时节所用的肚兜,通常为双层,内絮棉絮,以利于腹部保暖,质地有丝、缎、棉、麻等等。年轻妇女所穿的肚兜,常用鲜艳的布帛制成,还绣有彩蝶、鸳鸯等象征爱情的图纹。民间以红色肚兜为辟邪和吉祥之物,也为女子的定情之物。兜肚使胸腹免受寒气,因而小孩出生、满月或者周岁时,亲友都送肚兜作为庆贺礼。儿童的肚兜一般绣制五毒、莲花等驱邪、吉祥图案。除小儿的肚兜可以裸穿外,成人的肚兜要遮掩起来,不能外露,特别是女子。

抹胸,俗称“胸布子”,就是用一块长方形的白布,将女子胸膛缠住,将两布头缠掖在后背,使胸部变得平坦。

束胸,俗称“小褂儿”,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主要在城市少女特别是女学生中流行,50年代后开始在农村盛行。用两片布,长及乳下,缝死左边,在右边腋下缀扣,两肩用二指宽的布带连接前后。60年代以后,形式有所变化,用摁扣或扣钩连接两边于背后。

裤衩儿,也叫裤头,即内裤。在农村,成年男子穿的内裤,大都是手工缝制,用碎花市布或者白布,宽松肥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市场上购买,也逐渐紧瘦起来。

背心,是露出臂膀的紧身上衣。女子作内衣和“睡衣”穿。男子则用作盛暑外衣,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纺织成品背心成为男性的夏季常服,有些印上“青年突击队”“红卫兵造反派”“翻江倒海战斗兵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共青团员”“32645部队”等字样。背心的布料由棉布、麻布为主,发展到丝质、化纤、混纺等;式样有一片式、带肩带、反领、立领等,还有的加了花边、钉珠、刺绣等。

汗衫儿,也叫“汗褟儿”“卫生衣”,古代叫作“汗襦”“汗衣”。款式为无领套头式,有的有袖,有的无袖,有的半截袖。质料较薄,是男女夏天穿的上衣,属于外衣;其他季节,则作为贴身衬衣穿,属于内衣,布料以柔软、舒适的棉针织材料为主。

胸罩,即乳罩、文胸,俗称“奶罩”。前有杯罩扣于乳房之上,后背则有起紧束作用的带子,从西方传入,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多为城市妇女和知识型妇女所佩戴,用漂白布制作。现在,各种胸罩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短形、长形、腰形几种,多用弹性很好的尼龙织物制作。

现在还流行紧身胸衣、保健内衣、保暖内衣、束腰、衬裙、睡衣等。(选自山东省志民俗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