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1)

音乐剧《乱世佳人》日前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以宏大华丽的舞美和流行动感的音乐带观众重温经典。自2003年推出原版法语音乐剧后,主创中的“灵魂人物”作曲家吉拉德·普莱斯居尔维克首次在上海观看了中国团队参与制作的英文版演出,并接受文汇专访。他表示倍感惊喜:“音乐剧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更多艺术手段来讲故事,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角。”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2)

尊重原著,同时传递法式人文关怀

“《乱世佳人》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太太和女儿都非常喜爱这个故事,每年都要请我看一遍电影。所以我想,有一天一定要创作一部音乐剧。”吉拉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其创作的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几度在中国巡演,都叫好叫座。但《乱世佳人》人物众多、故事结构庞大,改编并不容易。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3)

费雯丽版《乱世佳人》经典电影海报

电影版长达四个小时的剧情,音乐剧压缩到了不到两个半小时,在重点情节与人物之间,如何取舍?“创作歌曲大约持续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过程其实是自由的。”吉拉德透露,在创作之前,故事其实已经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因此音乐剧必然会重现电影中的一些经典画面,比如斯嘉丽与白瑞德第一次见面、亚特兰大大火等场景。音乐分格也基本按照角色的性格写就,“剧情随着斯嘉丽的成长推进,她演唱的歌曲音乐风格也随之变化。少女时期比较轻快,逐渐加入更多配器,越来越有力,最后是交响乐团的伴奏。”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4)

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问世后,费雯丽版的斯嘉丽深入人心。音乐剧的呈现,也难免被观众与之比较。不过,吉拉德并不将其视为一种压力。“原著和电影的经典并非困难,恰巧相反,因为故事很有力量,音乐的改编更容易表达强大的情感。”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5)

吉拉德的女儿,是法语版音乐剧《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首位扮演者。作曲家从女儿和斯嘉丽的成长中,看到了女性成长的命运轨迹:“斯嘉丽的个性在现代许多女性身上,都有体现。她独立的思想、勇敢的行为,还有一些个性的小脾气,都值得欣赏。”吉拉德把“斯嘉丽”视为长大后的“朱丽叶”,而这个角色与女儿的缘分,也让他在创作中格外“夹带”了一层温柔的关怀。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6)

在斯嘉丽的成长和爱情故事之外,法国主创对故事的一些支线也有独特的理解。“《乱世佳人》的经典故事人尽皆知,主创团队默认观众都像共同喜爱这个IP的老朋友,希望能探讨一些深层次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观点。比如作曲家通过大山姆和奶妈之口,表达了黑人也渴望被命运善待、在阳光下共同生活的心声。” 中国团队的制作人乔静透露。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7)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将法语音乐剧由中国团队参与制作,改编成英文版,可谓磨难重重。除了争取版权的千辛万苦、克服时差的艰难之外,“沟通是国际团队最大的成本,从剧本来说,大家都想做深刻的大戏,但每个国家的人对深刻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而落实到具体的舞台细节,审美观念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乔静坦言,《乱世佳人》的音乐剧曾有韩文版的改编,但对英文版参考价值不大。韩国团队几乎抹去了美国内战的厚重历史背景,将风格改得更偏流行,无法传递原著中人物命运在战争动荡中重新洗牌的戏剧性翻转。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8)

此前九维文化公司也曾引进过不少音乐剧,参与国际大戏的制作尚属新的尝试,因此中国团队力求从舞美、灯光等各方面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没想到一些舞台技术在目前国内一些老剧院,根本无法实现。上月在北京北展剧场的首场演出,因舞台故障开场延迟了近半小时。观众也并不了解空调风如何让控制道具的吊杆“打架”等等幕后故事。即便后续演出逐渐磨合改善,也很难追回一开始的争议。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9)

“很多谣言对于演出口碑确实造成了伤害。”乔静无奈地表示,比如“中国团队招募一群法国演员来演英文音乐剧”,就并不属实。“我们的主要演员中只有艾希礼的扮演者是法国人。选角时,团队联系了从百老汇、伦敦西区到巴黎所有主流的音乐剧演员经济公司,看了近两万份简历和试唱视频,最终面试了将近3千位斯嘉丽。所有演员的背景观众其实都可以核查。”

乱世佳人是几年前拍的电影 揭秘乱世佳人幕后(10)

“《乱世佳人》是一次中国、法国、美国艺术家的联合创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上海首演结束后,制作人上台感谢了观众的包容,并表示团队每天都会以努力,力求更完美的演出。“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