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1)

4、有种时髦——婚宴办在“啃的鸡”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2)

肯德基,这个今天随处可见的牌子,在几十年前的北京可是个新鲜词儿!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3)

1987年11月12日,第一家国际连锁快餐店在北京前门开张了,那个面带微笑的白胡子“老爷爷”从此走进北京人的生活。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4)

当时装修好的店面能同时接待500名顾客就餐,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快餐店。两个3米高40米长的集装箱从当时的亚太总部新加坡运来了开店所需的全套装备——就连店里的勺子、桌椅甚至墙上的装饰画都是进口的。最开始肯德基的用盐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那时中国的盐太粗了,搀合在调味粉里就会产生粗细不等的问题,因此所用的盐也是进口的。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5)

开业当天,“火”得让人有点蒙圈——工作人员不得不求助警察来维持秩序!1987年中国普通干部职工的月工资收入大概在100元左右,而在肯德基消费一次就需要花费近10元,这是怎样的差距呢?当时冬天每斤一级大白菜的价格是三分三厘,10块钱足足可以买到三百斤上好的白菜;可价格的昂贵并没有影响中国老百姓尝试新鲜生活方式的热情,开业第一天便创下销售额30万元人民币的记录。很快,前门肯德基成了北京城里响当当的招牌。人们都觉得在肯德基就餐是一件十分洋气的事情,也就是“倍儿有面儿”!不少来京出差、旅游的外地人,也都要特意到肯德基来品尝一次,然后再和门口的山德士上校人像合影留念!歌手老狼回忆:当初能吃上肯德基就感觉像过节,甚至有人在肯德基办结婚宴席,十分轰动,前门肯德基店干脆把三楼开放,每个礼拜天都会给新人举办婚礼。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6)

不能不知的梗

【梗1】肯德基落户中国,并不仅仅让中国人的餐饮多了一个风味的选择,而是同时把美国的文化、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等等一股脑地搬了进来,这正是改革开放所呼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同一品牌、同一形象、同一菜单、同一口味的连锁餐厅,加上独具一格的装潢,崭新的点餐方式,醒目的红蓝白商标,一尘不染的卫生间……让中国消费者感受到独特而新奇的体验!人民日报记者朱剑红当时写了一篇文章:《肯德基吃什么?》,结论是:有吃鸡的,吃“快”的,还有吃“派儿”的,吃“名”的,吃“情调”的,美式快餐当时被视为现代、文明、时尚的标志,吃快餐不仅是吃饭,更是追时髦、认品牌、选择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当然,这背后,更是中国与世界重新接轨。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7)

【梗2】肯德基见证了中国人与改革开放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三十年间,肯德基一直致力于融入与融合,从最初以“地道美国味儿”招揽生意,到现在推出适合中国的大米饭、早餐粥;从最初的超高人气到现在的稀松平常,肯德基成功迎合了国人的消费需求,“立足中国、融入生活”是它一直致力的目标,当美国本土的肯德基餐厅还在靠现金和刷卡结账时,移动支付和自助点餐已经成为中国肯德基餐厅的标配。随着互联网与外卖的兴起,在中国开了数千家店的肯德基也迎来了后劲乏力,2016年人们盛传马云买下肯德基的故事,其实只是马云的蚂蚁金服入股了肯德基而已;当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需求产生巨变,作为过了黄金期的洋快餐品牌,肯德基危机感日益加重,怎样才能把不愿意出家门、或者根本不想再吃快餐的消费者重新拉回到店里,成了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80年代南京话(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8)

网友热议

网友:虽然被我妈评为"垃圾食物",但对肯德基的炸鸡、汉堡、薯条盖饭、蛋挞、汽水仍会垂涎三尺……哥吃的不是鸡,是很傻很开心的童年。

网友:黄焖鸡米饭在美国开分店,已杀入肯德基老家啦!朕下令它用十年时间,开遍美国街头巷尾,最好能把肯德基PK下去!新疆大盘鸡要奋起哦!不要掉队哦!

网友:肯德基闹“鸡荒”,英国600家店关门,英国肯粉哭晕在厕所!大吉大利,今晚没鸡。

网友:肯德基要出盖饭了,说是“妈妈的味道”,谁妈就给这点饭啊!

网友:月薪过万,相亲第一天被拉黑——男子吐槽:姑娘太物质,吃肯德基嫌寒酸!我嘞个去,姑娘,你考虑过鸡的感受吗?

网友:去肯德基吃午饭没位置,桌子被学生和家长占据写作业,还有家长边检查边骂的……你要蹭空调能避开用餐高峰吗?

网友:经过20多天的等待、三轮面试和一轮试岗,昨天签了卖身契,从此成为肯德基的一员,明天就要下厨房去了,男票说:恭喜入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