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圣叹曾赞《水浒》云:“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花和尚鲁智深的经典事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花和尚鲁智深的经典事件(你所不知道的鲁大师)

花和尚鲁智深的经典事件

清代金圣叹曾赞《水浒》云:“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话多少有点夸大,毕竟《水浒传》详写的人物充其量只有几十个。

但在《水浒》塑造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中,鲁智深一定排得上号。

不过,由于是世代累积型作品,《水浒传》中的很多故事早在正式刊行之前,就已经喧腾众口,流传民间,在长达近三百年的成书过程中,许多人物的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才最终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样子。

鲁大师也不例外。

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发展,可划分成三个时期:元之前、元杂剧、明代。

南宋至元

《大宋宣和遗事》当中,鲁智深只有一个名字,一个绰号“花和尚”,外加一句话:

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

没有任何事迹,也没有性格描述,亦无法判断“智深”是本名还是法名。

到了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鲁大师终于有了点形象——

花和尚鲁智深: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

“飞飞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陈洪教授举唐传奇《聂隐娘》当中,精精儿、空空儿的名字为参考,认为可能指鲁智深是个轻功很好的盗贼。

但是,实在无法想像和尚鲁大师化身为盗贼时迁,会是个什么状况。

不过,从“佛也被恼”四个字,可猜测鲁智深很可能有不守佛门清规的行为。

南宋末罗烨编的《醉翁谈录》在甲集卷一中,把话本小说分成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8种,并开列了当时流行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作品的名字。

但话本内容已经失传,无法知道其中的故事了。

小结

元代之前,鲁智深的形象流传甚少,这一情况同样还出现在林冲、武松身上。鲁、林、武三人是《水浒传》前半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现在的研究多认为是后期创作中添加的,尤其是前十三回。

倒拔垂杨柳

元杂剧

据王国维《曲录》所记,元人“水浒戏”目共三十种,其中以鲁智深为名的有两种:《宋公明复打祝家庄 鲁智深大闹消灾寺》、《黑旋风搭救李幼奴 鲁智深大闹黄花峪》,作者名字均已不存。

前者内容已佚,相关情节没有被采纳进《水浒》的成书当中。

《水浒传》中宋江二打祝家庄时,鲁智深还在二龙山上,且打祝家庄的过程里也没有出现一座消灾寺。

后者《黄花峪》这部戏的主角其实是李逵,情节也主要围绕前半截“黑旋风搭救李幼奴”来展开,讲梁山好汉集体下山赏红叶,途中打抱不平,救了书生刘庆甫和妻子李幼奴。

鲁大师在剧中的存在感很弱,只在最后一折出现,在下山接应李逵时,恰好在云岩寺遇到调戏李氏的蔡衙内,将其活捉。

另外,还有两部作品中,鲁智深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无名氏的《梁山五虎大劫牢》。

前者之中,鲁大师出现了另一个绰号“镇关西”,后者当中纯粹是打酱油的龙套。

由于《水浒传》成书后,将重点放在了大聚义之前,好汉们各种传奇的上山经历,在聚义之后,则侧重于招安以及征辽、征方腊,所以,元杂剧中的很多情节都没有被采纳,与鲁智深相关的同容同样未纳入。

但是,从有两出戏的名字中都“大闹”二字来看,鲁大师鲁莽好斗的品行已经确立起来。

在《黄花峪》中,他还自称“爱厮打的领袖”,也有仗义除恶的勇敢之举,这些则为《水浒》成书所继承。

小结

现存的元杂剧水浒戏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剧情基本上都是在宋江上山之后展开,没有涉及到招安或者准备招安的内容。

2、故事主题以“冤狱”为主,主要讲好汉们各种打抱不平、维护正义的行径。

估计,这和当时异族统治下的时代背景有关,关汉卿的《窦娥冤》可谓其中的代表。由于司法黑暗,观众幻想中的梁山好汉大概类似于佐罗、罗宾汉、superman。

3、创作和演出的地点集中在东平府,应该是从那时起正式把宋江等人的故事从早期的太行山搬移到了山东的水泊梁山。

4、元杂剧水浒戏正式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

这一点不同于南宋时期的水浒故事。《宣和遗事》里面,九天玄女是要求三十六人“广行忠义,殄灭奸邪”以及“护卫国家”,这符合当时抵抗外侮的需求。

可见,时代不同了,梁山好汉们承担的使命也不相同。

5、故事的结局基本上都是各种大团圆式收尾,梁山好汉惩恶扬善,毫发无损,完全不同于《水浒传》的悲剧性结局。

拳打镇关西

明代

根据《也是园书目》、《今乐考证》,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明代杂剧全目》等记载,明代水浒戏共三十九部,其中杂剧十八部,传奇二十一部。

其中有林冲故事《宝剑记》、《灵宝刀》,智取生辰纲故事《水浒记》,武松故事《义侠记》,石秀杨雄故事 《翠屏山》,时迁盗甲故事《偷甲记》(雁翎甲),卢俊义故事《元宵闹》。

另有朱有敦著的《豹子和尚还俗杂剧》,是鲁智深故事。

主要内容如下:

1、书中的“智深”是俗名,鲁智深早年是南阳广慧寺僧人,因为幼年戒行不精,被师嗔责,所以还俗为民,跟着宋江落草。

2、书中鲁智深曾自述在梁山为寇时的经历:

我也曾黄花峪大闹把强人挡,也曾共黑旋风夜劫把猱儿丧,也曾共赤发鬼悄地把金钗飏。

鲁大师自夸的这三件大事全都没有被《水浒传》采纳,而且后面两件的情节未见于任何其它记载,现在已完全不可考。

3、书中的鲁大师身边有妻子、幼子,还有老母在堂,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单身一人。

4、书中鲁智深因为擅自杀平民妇女(???《水浒》中的鲁大师如果知道这一出戏,估计要吐血),被宋江打了四十大棍,负气出走,重新去清净寺出家,号“豹子和尚”。

5、鲁大师在清净寺里改过自新,后悔过去“风高时杀人放火,月黑时窬窟剜墙”的贼寇生涯,现在“乐清幽,收了孛篮罢了斗,怕是红尘碧海龙蛇斗,是非场无了休”,认认真真开始了修行。

6、但是最终,和尚还是做不成,又被宋江、吴用派出李逵,使了各种计策重新拉回梁山上去了。大结局是鲁智深发誓不再乱杀良民妇女,梁山三十六将大团圆(因为宋江说过,要一个都不能少。再吐血一次)。

小结

这一出虽然是“水浒戏”,但情节内容与人物性格和现行本《水浒传》几乎完全不搭,是明代诸多水浒同人作品之一。

PS:额外补充一些明代水浒戏的故事内容,其中的很多情节与今本《水浒传》有较大差异,就当作福利。

李开先的《宝剑记》,是林冲的故事。由于锦儿代替出嫁,林娘子张贞娘未死,林冲回来找高俅父子复仇,最后夫妻团聚。著名的“林冲夜奔”一折就是出自这里。

沈璟的《义侠记》,是武松的故事。书中武松有未婚妻贾氏,与母亲出来访寻武松,路遇孙二娘。梁山招安之后,由宋江作主,武松与贾氏完婚。

李素甫的《元宵闹》,是卢俊义故事。吴用派时迁到卢宅闹鬼,于是卢俊义请了假道士吴用及李逵来家里算卜。

最有意思的是,戏中大名府里李固贿赂的那个张孔目原来就是张文远(各种水浒人物互相串戏,也是够了),只不过,这里他不是阎婆惜的姘头,而是与卢妻贾氏的勾搭!还有,李固不仅与贾氏通奸,更与贾氏的丫环春英有染。

如此混乱的男女关系,简直有《金瓶梅》即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