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始建于1981年。目前分南北两个校区,有43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人。多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办学,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在大兴五小的发展历程中,打造出科技教育的品牌。从1990年起,学校把模型项目作为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抓手,从单一海模发展为车模、建模、航模、海模同步发展的局面。同时,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课后服务等相融合,在学校各个方面工作中大放异彩。

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排名(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1)

放飞纸飞机

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排名(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2)

科技社团开展航海模型制作活动

科技传承 从学校品牌到区域辐射  自建校以来,科技教育一直是大兴五小的品牌。在老一代科技人何振勇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航空模型、电子测向、航海模型、未来工程师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也成为整个大兴区学校科技教育的标杆。2019年学校被大兴区认定为小学学段唯一一所“区级银鹏科技示范校”。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并连续四届获得该荣誉。  作为新一代的科技人,我们在继承原有科技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不断创新发展。在航海模型、航空模型、未来工程师、车辆模型、电子信息、智能控制等领域,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取得了一项项新的成绩。通过全校师生不懈努力,学校于202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金鹏科技团。  作为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和大兴区科技联盟的组长校,学校对全区科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学校科技节、科技嘉年华共享;科技专家培训邀请联盟校师生参与;积极筹措资金,为联盟校的学生购买科技活动材料……此外,学校连续多年承办大兴区航海模型竞赛、建筑模型竞赛;与海淀、房山等多区域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安徽、新疆、内蒙等地区多所学校建立友好校,传授海模社团工作经验。  在我们看来,“金鹏”精神,就是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办学,是学校从传统老校向品牌优质校迈进的支柱。  □文/林振兴(科技负责人)科学课 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而少年智则国智。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从一年级开始,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就会培养学生观察方法,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会借助观察工具,比如放大镜。在工程技术模块课程中,需要细致观察,比如在制作模型时,学生要学会观察模型的结构,了解了结构才能进行设计与制作。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左脑化”,而往往忽视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训练。科学课上的手工制作活动正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最后,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创设真实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体验、操作和制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特点,体会技术与工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如在五年级《船的研究》单元教学中,我们就是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先观察船的结构、再了解船的历史、最后完成船的制作。  □文/袁璐露(科学教师)科技社团 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社团活动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而且还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使他们有更大的个人成长空间。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科技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方面,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通过创设良好的科技社团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情境吸引人、熏陶人、感染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与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  另一方面,科技社团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助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因其特有的文化审美和人文精神,“润物无声”而又深刻久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这种教育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调控、挫折承受、环境适应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同时,在活动中也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科技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学生来说,社团活动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有助于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当前教育背景下,开展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文/齐珊(科学教师)学科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观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当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教师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好学科融合。我们深度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模型思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我看来,数学中的模型思想就是要把单一的知识点穿插起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我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入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构建大单元整体教学入手,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的知识系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大单元的模型意识。  例如执教分数乘法时,注重沟通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打通不同数域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是一群一群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感悟整数、小数、分数的计数单位的一致性。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力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算理,体会算法多样化,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一致性的模型思想,把零碎的知识点穿成线,把不同的单元学习穿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文/梁静琳(数学教师)综合实践 “大模型观”下的育人活动  2017年,大兴五小确立了“自然教育”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培育品德正、学识广、思维敏、体魄健、格局大的少年俊才的育人目标和培养有“中国心 华夏魂,博学笃行的科技后备人才”的科技育人目标,并提出了“模型观”的科技育人新理念。意在将模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通道与载体,通过模型教育将国家发展与科技强国、传承技艺与学习知识、探索发展与自主创新相互融合,形成培育当代小学生科学观与价值观的平台与通道,引导学生实现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围绕“大模型观”的育人理念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目标。宏观层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感知世界、了解历史,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逐步树立家国情怀、民族意识、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中观层面,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以模型蕴含的科学本质为载体,引领学生理解行业、走进专业。通过多样的学习空间,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特长。微观层面,以科学素养为抓手,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育其能力与方法、思维与逻辑、科学与技术,扶植好奇心,发展创新力。  学校秉承“模型观”的科技育人理念,通过学科教学、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和科技金鹏团活动整体构建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老师们也带领学生探究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模型思想,最终实现了校本课程体系化、模型育人阶梯化。  □文/阎蕾(德育副校长)课后服务 助力科技特色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对于“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出:“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大兴五小严格落实“双减”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学校“自然教育”办学思想,突出“科技育人”特色,按照“课内课外相促进”的原则,科学谋划学校科技教育课后服务工作。  一是抓好科技普及教育,激发学习愿望。学校在一至六年级中开设“科技小制作”普及班,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年龄特点,由校内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活动中既讲解小制作蕴含科学知识,又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和完成作品的喜悦,逐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学习渴望。“科技小制作”普及班成为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的课后服务项目。  二是发展金鹏科技社团,提升综合素养。学校“创未来”科技社团成立二十余年,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一批批学子在科技团中成长。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保障科技社团活动开展,不仅设置“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建筑模型”“智能创造”等社团,聘请市区级科技专家指导社团活动,而且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竞赛,“以赛促训”,开阔学生眼界,提升综合能力。今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取得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的3银3铜的好成绩,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技术设计大赛魅力校园项目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北京选拔赛中两组同学荣获一等奖并进入国赛。  □文/乔永斌(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