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硝烟,势已去,英雄楼头泣,宝剑悲鸣。事有朝九晚五,人有起伏跌宕。不贪一时之功,用心点滴之间。眼神,心的外显。心不正,眼神游离。心木讷,眼神呆滞。动了情,目光流动。人守一静,吉祥自来。一百个人,射一个靶子,有的偏了,有的中了,和靶子没关系,和拉弓之人,有关系。善于保养,首先善于观察自己,内外察照。形是神的居所,神形兼备,才是好拳。要常观好物,常听好音,人到中年,避免嘈杂混乱,要晓得宁静的好处。打拳有三病,呆,白,僵。呆,是没动力链,呆板,没有动感。白,没有功力,虚浮羸弱。僵,劲拿死了,努责严重。这些都不合适。要想有内涵,关节灵活,是一方面,还要有劲路。什么是劲路,动静,松紧的顺序。比如起式,有人先抬手,有人先动腰,有人先蹬地,有人先动丹田,拳路不同,造成了差异。先动哪里,先动丹田,有个小颤劲,轻轻一哆嗦,轻敲命门,整个腰鼔荡,通过关节松紧,一层层,扩散出去。

练功最佳的方向(练功要有内力小腹跳)(1)

拳与拳,很多东西相通。有个技术,吞肩团胛,这是南方拳术语。肩轴很活,膀力十足,出拳短,非常整,肩胛骨为前抱,把胸包住,有股英挺之气,铿锵有力。有个东西,叫拿腰。上身放松,脊柱正直,腰腹或左或右,陡然吞进,练腰腹肌吸附力。束身,是形意的词儿,太极叫敛。敛,也是一种合。合能出整力,波浪劲出活力。太极是圆劲拳。要圆,就不能浮。要整,就得能撑能缩。肌肉,关节,都有柔缓劲,开合且有力度,是好的。横身,不是横膀子,是腰鼔荡,肋开合,背阔肌扩开。古代称,膝盖上为股,膝盖下为胫。一说就是,两股相挣,其实是磨大转子。开合是松紧,虚实是换髋。换髋干嘛,练骨盆。能练到力聚骨盆,很难得,说明裆合的好。功力大了,留得住才算,怎么留,要穿柔和忍辱衣。一切法得成于忍。不是忍气吞声,是功深后,心中用柔和忍力,持住功,使其稳定。化动能为静气。静中触动,动犹静。不仅指敏感,还有动静转化能的意思。

练功最佳的方向(练功要有内力小腹跳)(2)

先不管丹田,先练小腹,既然能鼓小腹,自然能缩小腹,大腹就活了。不圆不拳。没开合,也不是拳。开合不是胳膊,这是个误区。开合有二,其一肌肉松紧,谓之开合。其二,肌肉放松,筋腱缩放,谓之开合。前者大,后者小。严格的说,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躺下,放个东西在肚子上,先吸肚子,再把东西弹出去,反复练,这是腹部外弹力。外弹,使腹部得到一定舒张。再练丹田蹦,小腹突然收紧,之后迅速放松,一下一下的。肚子需要弹性,更需要整合力。弹抖劲与颤劲,都是腹肌松紧带动的,只不过一个向外,而另一个向内。不做仰卧起坐,腹肌照样能松紧,这是必备技能。意念很关键,指挥神经,念头外放,协调性敏感。松,轻,灵,都在意识层面。尤其是慢练,不但松沉,更要敏感。蝇虫不能落,不是有什么神功,是一落就知道了。打拳,照着通透的方向练。通透的东西,都有弹性。内脏有没有弹性,当然有。消化系统好,内脏弹性一定好,很快将食物,转化成能。

练功最佳的方向(练功要有内力小腹跳)(3)

相关文章见,(开髋悬丹)(丹田带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