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刚过完,很多人还在感叹,现在生活好了,年味反而越来越淡了,过年和平时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过年充满了期待。

其实并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心中对于过年的仪式感正在悄然逝去。如今过年,除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放放火炮以外,就剩下走亲访友、喝酒打牌或者四处走走了。那么,年味浓浓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老祖宗留下的过年禁忌是真的吗(这些过年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规矩)(1)

01、心中充满信仰,让仪式感增加年味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每年过了腊八节,就开始闻到了年的味道,很多人就开始杀年猪、打粑粑、灌香肠、做腊肉了。在外工作的游子们也开启了思乡模式,在家的父母掰着手指计算着儿女们回家团聚的日子。

腊月间,除了准备年货以外,很重要的一项具有年味的活动就是写家神和贴春联。家神是国人集体信仰的汇集处,供奉家神是中国传统卫华信仰中祖宗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进行祭拜。

在农村和小城市很多人家的堂屋或客厅中,都供奉有家神。家神最上方一般高悬“祖德流芳”,表示继承先祖美德之意。正中用大字手书“天地君亲师位”,体现了敬天、法地、爱国、孝亲和尊师的精神信仰。

紧挨两侧用楷书列排三皇五帝、孔子先师、南海观音、司命灶君、福禄财神、关岳二圣、伏羲神农、尧舜禹王等诸神排位,常年供奉。两边一幅七字对联“神圣一堂常赐福、祖宗百代永流芳”,表示美好的祝愿。

老祖宗留下的过年禁忌是真的吗(这些过年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规矩)(2)

早些时候的家神和春联一样,都是用红纸毛笔写的。腊月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纸笔,恭请会书写家神和春联的先生到家帮忙写,或者赶集买一套回来,然后用熬制的浆糊恭敬地贴上,这就是准备过年的节奏了。

小时候由于受到爷爷的影响,每年都会买来纸笔自己写家神和春联。虽然字有些丑,但这是我关于过年最深刻的记忆。每一次写“天地君亲师位”,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内心对这几个字的敬畏一直持续到现在,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家神起源于什么时候没有记载,推测应该是在周代就有。而春联确是起源于周代,原是指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所以春联又称“桃符”。

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充分表达了春节期间放鞭炮和贴春联的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到来之前,更换或者打扫一下家神,贴上喜庆的春联,杀一个大大的肥猪,为过年做好充分的热身,年味就逐渐浓厚了。

老祖宗留下的过年禁忌是真的吗(这些过年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规矩)(3)

02、吃年夜饭和发压岁钱,都有这般讲究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爸爸妈妈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是过年最重要的事情。这一顿饭一般下午就开始了,不过开吃之前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叫饭”。

待饭菜做好,摆上碗筷酒水,父母要先点上香烛,准备好钱币,一边烧纸钱一边招呼诸神来享用。家中稍大一点的小孩负责放鞭炮,爆竹声中也就一岁除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往往会提前解下几个鞭炮放在兜里,待饭后一个一个放着玩。

鞭炮响起,家中晚辈就要面对家神行磕头礼。如果你还是家中晚辈,过年的时候记得面对祖宗牌位恭敬行礼。如果你有孩子,请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磕头礼。

左右手相扣于身前,先举至额前,然后放下至膝盖,双手放开。右膝先下跪,然后跟着是左膝,抬头挺胸,眼睛肃穆正视“天地君亲师”。然后一鞠躬,弯腰,头离地一寸左右。重复三次,也就是三鞠躬,起身,重复第一个动作,礼毕。

磕头是一种仪式,我们敬的不仅仅是天地祖宗,感谢他们的庇佑。我们敬的更是心中的信仰,一种对天地万物和神灵的敬畏之心,一种自律自强的意识。

同样,放鞭炮也是一种仪式感。传说“夕”是一种四角四足的恶兽,岁末年初常常加害人类,人们最早用燃烧竹节以释放噼啪声驱赶,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老祖宗留下的过年禁忌是真的吗(这些过年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规矩)(4)

吃完年夜饭,一定别忘了给孩子们压岁钱,那可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岁原为“祟(读音同岁)”,祟是一种传说中的妖怪,每年三十夜出来加害熟睡中的孩子,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几块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此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压岁钱”。

压岁钱如今演变成了长辈希望晚辈健康吉祥、平安幸福的祝愿之意。过年发压岁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了,因为大人们一般不干涉孩子们怎么花,孩子们有了对压岁钱的自由支配权。人有了选择的自由,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孩子们接下来的几天可开心了。

老祖宗留下的过年禁忌是真的吗(这些过年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规矩)(5)

03、浓浓的年味需要我们共同创造

岁末年初祭祖祈祷的习俗由来已久,直到西汉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明确规定农历一月初一为岁首,由此春节才固定为每年的正月初一。

年初一父母会早早准备汤圆、饵块耙之类的简单早餐,孩子们也会一改平日的懒惰,早早起床,穿上才买的新衣服,怀揣压岁钱,蹦蹦跳跳上街去了。

这一天不管是大人孩子,都几乎不做事情,全部给自己放假,尽情玩乐。初一一过,就开始了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新收的干儿子干女儿,新接的干亲家,男的结拜兄弟叫“老根”,女的结拜姊妹称“同姻”,都要拜年。

于是,春节几天今天在二叔家吃饭,明天在三姑家聚餐打牌,后天在舅舅家陪客人。如遇阳光明媚,吆喝上亲人朋友,寻一处向阳的空地,摆开架势来一次自助烧烤。很多地方政府还会组织大家举行打球、拔河、唱歌、跳舞等新春文体娱乐活动。

一年到头,很多亲人朋友之间疏于交流,更谈不上见面,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也就淡了很多。春节几天是人们之间深度情感交流,促进互相了解,相互感恩遇见的最好时光。

在过去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过年吃好的,穿新衣成了人们对于过年的期盼。刚刚故去的大文学家林清玄说,很多时候,不能拥有比可以拥有或已经拥有让我们更加快乐。许多“有”反而成了烦恼的根本,不断追求有,会使我们永远徘徊在迷惑与堕落的道路上。

如今我们拥有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条件,更加自由的精神世界,更加便利的通讯和交通工具。我们本可以运用这些条件,过更加美好,更有意义的春节。可是我们反而觉得年味淡了,觉得过年没有意思了。

老祖宗留下的过年禁忌是真的吗(这些过年时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规矩)(6)

这不是时代的错,这是我们的错。过年时,我们应该虔诚地打扫家神牌位上的尘埃,坦诚地净化自己浮躁的心灵。欢欢喜喜贴上一幅符合自己心境的春联,认认真真准备一些过年的物品,热热闹闹陪家人吃一顿团年饭,真心实意给逝去的亲人和一直庇佑我们的诸神磕一个头。

见想见的亲人,去想去的地方,访该访的朋友。怀着真诚和希望,让过年充满仪式感,赋予过年以特别的意义。用我们的拥有创造更多的美好,用我们的真心感受过年的味道,让爱团聚,年味食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