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国家富强才有好日子,民主人人参与一下子,文明城市全靠大家子,科学立法不能偏点子……”句句带“子”的歌,你听过吗?在武汉有这样一位俏阿姨,她手拿快板,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喜事、身边事,用汉腔、汉味、汉韵、汉节奏唱出武汉好故事。

校园歌曲改编武汉伢(武汉退休女教师自编)(1)

杨汉群获奖证书

十余年坚持每日创作

2月9日上午10时,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汉阳米粮新城小区,见到百子歌第五代传承人杨汉群,她正在将刚写的顺口溜说给老伴听,老伴陈志勇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八种诈骗记脑子,以免上当悔肠子,骗子专盯钱袋子,人人都应防骗子。”67岁的杨汉群一身绿色长袄,一条花裤子,头发有些许花白,圆墩墩的身材但精气神十足。她动情地说着段子,手飞快地打着快板,脸上还挂满笑容。

杨汉群向记者介绍道,百子歌是句句带“子”,用竹板打节奏,用汉腔、汉味、汉韵、汉节奏,唱出最具武汉特色的民谣。“我出生在百子歌世家,传承高祖父杨运成在清朝光绪年间创立的百子歌民俗文化,我作为第五代传人,想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正能量。”杨汉群称,幼时听着祖辈和父辈等人表演百子歌,自己对这种创作形式非常感兴趣,偶尔会学上一段。2012年从学校退休后,她开始专心创作百子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节气、名人典故、风景名胜等不同题材,自己都能变成歌传唱。

校园歌曲改编武汉伢(武汉退休女教师自编)(2)

杨汉群表演百子歌

“每天我都会写上一首顺口溜,500字的半小时就能完成。碰到社区或者学校的邀请,我还会创作百子歌,进行免费表演。”杨汉群表示,十余年,她创作了近2000首顺口溜,包括400余首百子歌。

回忆2014年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百子歌,杨汉群笑称,那天接到邀请后很激动,没想到当晚花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创作。“后来这个作品在各大社区里表演,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坚定了我一直创作的信心。”

35岁女快递员加入团队

为了丰富百子歌的表现力,2012年,杨汉群成立了百子歌艺术团,当时7位退休的阿姨加入成团。8位成员进行了百余场表演,并多次获奖。这几年团队人员逐步增多,加入了不少年轻人,杨汉群向记者展示她们活动的照片,介绍着和每一位成员相识的故事。

校园歌曲改编武汉伢(武汉退休女教师自编)(3)

杨汉群为楚天都市报创作顺口溜

“小蒋是去年刚加入我们团队的,但是她的积极性很高,已经参与了4场表演活动。”杨汉群介绍,小蒋是她们在琴台公园彩排时遇上的,当时她看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团队临走时她表示想加入。后来在微信聊天后得知,小蒋是一名快递员,刚过35岁。“年轻人给我们团队带来了活力,她也很热心,帮着我们一起记歌词。”

目前,百子歌艺术团共有团员25人,平时参与表演的有16人,都是出于兴趣爱好加入这个大家庭。好友彭根林正是其中一员,两人喜欢文学创作,与杨汉群2016年表演“红红火火过日子”时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彭根林介绍,他很佩服杨汉群的创作能力,不到1个小时就能完成作品,语言功底扎实,而且上台表演从不怯场。“她不仅演得好,创作得也好,这都源于她的热爱。她还十分擅长即兴创作,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现场表演脱口秀,为她点赞。”面对好友彭根林的夸奖,杨汉群笑眯了眼。

侄女孙子都愿做传承人

谈起传承百子歌,杨汉群一脸得意,家中后辈都很有兴趣,传承人完全不担心。“孙子很喜欢我的百子歌,每次活动都想跟我一起去。”杨汉群告诉记者,孙子潘小宇(化名)从幼儿园开始就登台表演她创作的百子歌,现在也开始自己学着写百子歌,常常写完就发来给她。杨汉群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着和孙子的聊天对话,脸上洋溢着笑容,“此前还培养侄女杨柳成为第六代传承人,只要他们喜欢,我都愿意教给他们。”

校园歌曲改编武汉伢(武汉退休女教师自编)(4)

杨汉群在书房创作

聊天的过程中,老伴陈志勇给妻子杨汉群递过来一条毛毯,让她把膝盖裹起来。“你别看她说起词来精神特别好,她有高血压,膝盖还有关节炎,我总劝她多多休息。”陈志勇关心地望向妻子,他称上次妻子眼睛白内障手术住院,医院嘱咐她出院多休息少用眼。“她一有时间就开始写作,有时候排练到站不起来,家人都很担心。”

杨汉群笑着说,想趁着现在自己能写能演,更多地去宣传这个非遗作品,让更多人知道百子歌。“之前出版的百子歌文集只是记录了部分作品,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出一本。”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