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着用文字将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与母亲有关的美好点滴逐一记录下来,可是,总担心自己拙劣苍白的语言无法描述出母亲至善至孝、聪慧坚强、豁达睿智、勤劳宽容的性格特点,所以,一次又一次,举起的手指最终还是被自己安放回了原位直到今天,受到午梦的惊扰后,心中的担忧犹如缓缓挪移的天边彩云,被飘飞的思绪轻轻地带走了,留存于记忆中的与母亲有关的所有细节逐渐地、越来越清晰地浮上了脑海希望并期待自己能够将其原汁原味、不加修饰地加以归整和记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的母亲完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母亲完整(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完整

一直想着用文字将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与母亲有关的美好点滴逐一记录下来,可是,总担心自己拙劣苍白的语言无法描述出母亲至善至孝、聪慧坚强、豁达睿智、勤劳宽容的性格特点,所以,一次又一次,举起的手指最终还是被自己安放回了原位。直到今天,受到午梦的惊扰后,心中的担忧犹如缓缓挪移的天边彩云,被飘飞的思绪轻轻地带走了,留存于记忆中的与母亲有关的所有细节逐渐地、越来越清晰地浮上了脑海。希望并期待自己能够将其原汁原味、不加修饰地加以归整和记录……

 (一)

70多年前,母亲出生在岷县老家的一个小村庄里。那个年代,大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劳累奔波,新生命的降临,只能够为父母和家庭带来短暂的欢喜,欢喜过后,压在父母肩头的养家糊口的重担又会沉上几分,时间长了,记忆被岁月冲刷得模糊起来,所以,对于孩子的生辰,也就记得不那么清楚了。自我记事起,母亲没有告诉过我她的生辰,而我也从没有主动问起过她。现在想来,一方面是那个时候温饱问题占据了生活的主阵地,很少有人能抽出多余的精力去刻意地记忆象征生辰的月份和日期,能做到属相不紊乱就实属不易了;另一方面,那个时候不需要填写品类繁杂的表格,所以,根本用不着追根溯源。因为少了询问母亲生辰的由头,所以始终不能清楚地知道母亲生于1946年的哪一月哪一日,后来,我多次向仍然健在的长辈们询问,可是,谁也无法提供出准确的信息,于是,便按照自己的心灵契合点对母亲的出生月份进行了盖棺定论。

从姨妈、小姨和舅舅断断续续的述说中得知,儿时的母亲聪慧、听话、人缘好、学习成绩优异,深得同学、老师和亲邻们的喜爱。只是,命运总喜欢在看似花团锦簇的芬芳之地埋下一把斩杀梦想的屠刀。母亲读初中的三年里,外婆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在母亲15岁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外婆最终没能守住自己的生命线抱憾西去了。母亲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但是,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得她不得不挥泪斩断梦想,终止掉自己的求学之路。老师们不忍心,也不愿意看到公认的一棵好苗子停止成长,便轮翻去家里做思想工作,可是,每次踏进那个家门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总是娇小的母亲(母亲个头不高,约155cm左右)脚不沾地、手不停歇的忙碌身影。15岁的小姑娘,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变身成了这个家洒扫庭除、下地务农、侍老顾幼的主力。为了不让外公难过、不让已出嫁的姨妈担心,不让年岁尚小的小姨们受苦,善良孝顺的母亲在追梦的年纪含泪拜谢了老师们的好意,并在还未成年的岁月里学会了埋葬渴望与梦想、学会了隐忍与坚强。

(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千年来的传统婚育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我的父母虽然受了一定的文化熏陶,但传统的教育还是根深蒂固地扎进了他们的骨血。在母亲步入待嫁年龄后,便由外公作主,将她许配给了父亲。婚前,男方送婚(应该是类似于订婚的仪式)到女方家里,作为准女婿的父亲自然是要去的,但是,出于女生害羞的本性,母亲自始至终没能观察一下自己即将托付终身的另一半究竟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美是丑。“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也许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经历了少年丧母这一大悲事件的母亲来说,在包办婚姻中遇到父亲这样一位有颜有品孝顺刚正且责任心很强的优秀男人,而且是那个年代亲朋好友中为数不多的有文凭有本事有铁饭碗的男人,既是买中头奖的运气,也是自己孝顺善良修来的福气。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传统教育对母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结婚后不能在家里长期停留,而那时候爷爷奶奶健在,所以母亲就代替父亲留在大山里,在两位老人膝下尽孝,而且一待就是6、7年的时间。母亲离世前的一个多月里,我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或窝在床上、或坐在廊边的凳子上听她回忆并为我讲述她过去的生活,后来又从很多长辈处陆陆续续听说了有关母亲的诸多事迹,使我对母亲的旧日时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那段无电、少水、无公路、吃大锅饭的岁月里,作为家里的壮劳力,白天要去农业社出苦力挣工分,下工回家后的时间又被一件又一件的家务事挤压得满满当当,休息自然就成了母亲生活中的奢侈品。

我的老家,也就是母亲的婆家,位于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处,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至少有十里路,六、七十年代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离家很远的地方有一处渗水坑(实地看过以后,我便不习惯用老家人赋予它的泉水美称,只能很勉强的使用这个名称了),每次能积攒两桶左右的清水。在母亲生命弥留的前一个月里,我随着老家的堂嫂,专门沿着母亲曾经无数次走过的那条取水之路,空身感受了一下母亲当时约30%的艰辛。我去的时候是白天,身体没有任何的负重,来回约一个小时的里程,走在地埂边的羊肠小道上,稍不小心就会一个趔趄绊倒,而且一坑水只能舀出两桶清水,前一个人将水舀掉之后,后来的人则需要等待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家中有足够的饮用水,母亲一次又一次克服自己胆小害怕夜路的心理,一次又一次在凌晨两三点爬起来去“抢”水。夏天天气晴朗的夜晚,会有月光相伴、影子相随,对辛劳而又孤独的母亲而言,还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慰藉。然而,在许许多多个天高云黑、风雨交加、霜雪满天的日子里,一只小小的手电筒照亮的全部范围便成了母亲取水路上的唯一世界,隔着无数个空间和无数个时间段,现在的我仍然能感受到母亲那每一次取水路上的孤独、恐惧、艰辛和无助之后的勇敢与坚持。母亲婚后的生活和那个阶段的众多家庭一样,是清苦而困难的,受全国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大家每天的主责主业就是为了吃饱肚子而努力干活,可是努力干活后的结果却不一定能够吃饱肚子。爷爷奶奶生养了六个儿子、四个女儿,不太清楚当时爷爷奶奶对孩子们的安置规则,只知道爷爷奶奶将二伯、父亲和叔叔留在了山里,和他们共同居住。母亲嫁过去的时候,堂姐堂哥们年龄都很小,二娘除了挣工份外,还得照看孩子,所以为一大家子做饭的任务也就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听大人们说,那时候的人不经饿,尤其是孩子们,看到清得能够照见人脸的拌汤时,总会不由自主的去捞碗底少得可怜的洋芋疙瘩。母亲盛饭的时候,始终相对优先确保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的拌汤质量,将自己的温饱需求始终放在最后一位。在6、7年的共处时光里,母亲从未与爷爷奶奶、二伯二娘、六叔及后来嫁进家门的六娘红过一次脸、发生过一次争执。因为好脾气的母亲柔顺、听话,而且干活从不偷奸耍滑,所以奶奶一直不同意父亲将母亲带出家门,直到最后一个嫁进家门的六娘生了孩子之后,奶奶方才警觉到不能让父亲母亲背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最终在依依不舍中目送母亲的背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自此,母亲总算告别了一年四季伤痕累累的红肿双手和日夜不停轮转的作息模式。

 (三)

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后,凭借自己年少时的学习基础,运气与福气再一次碰撞出了火花,做事极其认真的母亲在温习和自学了相关内容后,顺利被一所乡村学校吸纳成了代课老师,在那儿,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藏族小孩,基本不会汉语,为了能够融入到当地群众,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中,母亲从日常简单的对话学起并反复加以练习,然后开始大胆的尝试着和孩子及乡邻们进行交流,刚开始掌握的词句太少,所以不得不添加一些自主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连听带猜带蒙的,相互之间的交流竟然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下去,好学会同敢于尝试,外加聪慧与韧劲,使母亲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当地的藏语,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姐姐出生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乡邻和孩子们帮衬着母亲照看她,费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在与大家日日共处的环境中,姐姐学会的生命中的第一种语言竟然是当地藏语。听母亲讲,姐姐两岁多的时候藏语说得相当标准,不知道实情的人都以为姐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小姑娘呢,可惜的是,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姐姐遗忘掉了自己的这一项技能。除了藏语学习,母亲还很注重自己教学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那时候,没有通讯工具,知识的获取途径除了课本,连参考类书目都很少,所以,母亲便将自己的教学工具书翻来覆去的研究,在对课本知识有效吸纳与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总结,充足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教学观点、热情的教学态度、不变的初心使命……最终助力母亲进阶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人民灵魂工程师,也助力母亲实现了少年时代的梦想。

在父亲母亲婚后第二个6、7年的时光里,他们虽说在同一个地域之内,可是由于身处不同的乡镇,平日里,仍然过着同城异乡的生活,只有到了寒暑假,家才算有个家的模样。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母亲对工作、孩子、家务三管齐下、件件不落,而且,件件干得都不差。乡邻们在与母亲的相处中,被她善良温柔、乐观坚强、不拨弄是非的秉性所折服,所以,总会有意无意的高看她一眼,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会主动对她伸出援助之手。在她去上课或因其他事情而忙碌的时间段里,总会有人来帮她照看年幼的孩子。母亲为了报答大家的恩情,更加用心地思考教学方法、更加用心地提升教学质量、更加用心地关爱孩子、更加用心地和睦邻里。同时,对自己子女的言行教导中,在灌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占小便宜吃大亏、吃小亏占大便宜”、“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等为人处事金玉良言的同时,不忘反复强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理念,并且用自己的具体行为引导着孩子们全部步履坚定地踏上了一条从善、正确、感恩的人生之路。

(四)

在我出生的时候,聚少离多的父亲母亲终于团聚在了一起,一家五口也终于能够团团圆圆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了。对于母亲和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而言,这种团圆的日子是和美的,尤其对母亲而言,团聚团圆的美好生活极大程度地冲散了过往的艰辛,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她曾经失去母亲、失去骨血的悲伤(受当时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母亲痛失过曾经属于自己的一个孩子。年幼时的我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内心并无太多的感触,直到自己做了母亲,并经历了相同的事件之后,才对母亲当时的悲伤感同身受)。按理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迟到的幸福应该是天长地久的,可是,对于母亲而言,幸福却是短暂的。在婚后的第三个6、7年里,感受夫妻团聚、儿女双全的幸福快乐只有短短的4、5年。母亲还未来得及尝遍生活中的所有甜蜜,便被无情的命运胁迫着,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父亲的病躯。从父亲身体亮起红灯开始,母亲便不离不弃地陪伴着父亲奔波在问医、求医的道路上。在父亲两次住院的日子里,我们姊妹三人被分别托付寄养在父母的三个朋友家中,母亲则嗅着各种药水消毒水的混合气味,靠着一把陪护椅、一个煤油炉一心一意地侍奉着父亲的衣食起居,隔三差五的,还得将小小的心脏从炙热的胸膛里扒拉出来,并置放于不远处的撕心裂肺的哀嚎声中,被鞭打锤炼一番。医院的空气是沉闷的,置身于其中的人儿是压抑的,遇到痛苦超出心儿容纳范围的时候,母亲会在父亲睡着的时候,独自一人偷溜去无人的隐蔽角落如泄洪一般将内心的五味杂陈随着蓬勃的泪水泻出,然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继续倔强而又乐观的侍奉病床上的父亲、掐指期盼一家五口团聚的日子。我一直在想,如果天公有情,断然不会通过勒索父亲的性命来终止母亲的幸福,只因无情,所以在母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泪水之后,天公毅然决然地将父亲劫持到了遥远的天边,从此,世间便多了一位孤苦无依的寡母和三个失去了父爱的孩子。

安葬完父亲,还不满40岁的母亲未挂一滴泪珠,左手拎着行李,右手牵着我,身后带着姐姐和哥哥,自动将一些貌似关心关爱的口舌是非进行了过滤屏蔽,然后挺直傲娇的脊梁,非头也不回的决然离开了父亲的栖身之地。从那时起,母亲用自己的行为让我领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两句话的真谛。母亲坚信,不管身边的亲邻还是陌路,无论是真关爱还是假关心,他们都无法对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感同身受,所以,在失去父亲的日子里,无论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她从不解释,也不辩驳。因为,母亲知道,多年的夫妻缘分和共同生活中不断累积加深的夫妻感情,使父亲对她产生了发自内心、无人替代的信任,而她回馈给父亲的,是用全部的余生全心全意为父亲排解后顾之忧,用自己的行为宣告了对爱情和婚姻的忠诚。

曾经,母亲为我描述过一个梦境:“父亲去世后约一个星期左右,他来到了母亲的梦里,并对母亲说,他右侧后腰的地方很疼很疼,然后坐在一把带靠背的大椅子上,让母亲帮他看一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母亲就撩起他的衣服,到处查看了一番,上上下下不带一丝伤痕,可是父亲坚持说他真的很疼很疼,然后自己将手伸进后腰痛点敏感的地方摸索着,先摸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黄色蛋,并将它放到了母亲的手里,嘴里嚷嚷着还是疼,然后又摸出了一个比黄色蛋略小一点的银色蛋,也将它放到了母亲的手里,但是痛感依然还在,父亲第三次将手伸了进去,又摸出了一个比银色蛋略小一点的黄色蛋,依然将它放在了母亲的手掌心里。父亲望了望自己置于母亲手里的三颗蛋,摸了摸自己的后腰,然后站起身理了理衣服,嘴里还嘟囔了一句:'现在好了,不疼了,我走了'”。母亲说,梦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她被惊醒了,坐在床上回味了许久许久,等到脑间的混沌逐渐散去后她才明白,三个孩子在父亲的眼中都是宝贝疙瘩,因为孩子们的牵绊,父亲的灵魂才会冲破重重阻拦,向她进行最后的嘱托。在母亲毫不迟疑地伸出手掌承接住三只蛋的动作里,藏着的是对父亲嘱托的庄严承诺。后来,在母亲和姐姐去世后,我也在不同的时间段多次做过类似的用语言解释不清的梦境。我个人认为,虚幻的梦境足够神奇,而且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言语来解释的。之后,我就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像母亲一般坚强乐观、努力幸福的活着,因为,也许逝去的亲人会和身边的其他亲人一样,就在某一个我看不见的角落关注着我的生活,也许,自己在某年某月某日说过的某一句话,发生过的某一个行为,不知不觉中也会对身边的人儿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像母亲对我的影响一样。

(五)

孤儿寡母的生活难,可是,母亲在既当爹又当妈的十余年里,硬是将所有的苦难如哑巴吃黄连般生生吞进了自己的胃,通过胃液的稀释消化,将其转换成了好好活着的意志。同时,她在父亲的威严和母亲的慈爱之间不停地转换着角色、履行着义务,并最终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引导三个孩子各自走上了人间正道,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父亲走后,组织上决定将母亲从乡下调到了县城,既体现了组织对父亲母亲工作成绩的肯定,也体现了组织以人为本的情怀。对于组织的照顾,自始至终母亲都怀揣着感恩之心,为了不给组织丢脸抹黑,要强的母亲在兼顾工作与家庭的繁忙中见缝插针的强化自身学习,并用极快的速度适应了县城的教学环境。 我们刚到县城的时候,学校给母亲在大门口的两排平房中解决了两间半独立住房,一间是套房,外面的大间为姐姐安置了一张床,剩下的部分当作客厅,里面的套房安放了一张可以睡四五个人的大床,我和母亲共住,整个套间空余的地方放置了衣柜,带桌面的书柜、姐姐的写字桌椅及其他可用之物,整个屋子的空间被挤占的满满当当;另外一间独立的房屋,用木柜和木箱隔出了厨房和哥哥的卧房,外加哥哥学习的桌椅等家俱,也就预留不出多余的空间了,母亲带着我们姊妹三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了大约两年多的时间。

后来,学校将母亲的住所进行了调整,从学校大门口的平房区调整到了学校核心区能容纳12户人家的双面家属院,我们居住的一面是带着楼梯的独家独院,大门进去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和厨房,厨房门口的角落处刚好安放下一个脸盆架,架子上方的墙面拐角处支一块三角玻璃,将刷牙缸、香皂、洗衣粉等用品摆放到上面,既显出了家的气息,又为家中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便利。洗脸架的旁边是院落内自带的用水泥砌成的自来水池,池子下方的排水口连着院落中一条约深十公分、宽十公分的排水沟,排水沟直达院落外的公用排水渠,淘菜洗衣甚是方便。厨房里,除了原有的家具外,还添置了当时流行的水磨石圆桌,后来,随着姐姐上班挣工资,家里又陆陆续续添置了电炉、电风扇、加重自行车、单缸洗衣机等物品,为了方便使用,自行车与洗衣机就被放置在了小院子里不挡道的地方。厨房里面还带着一间狭长的小库房(其实就是楼梯下的空间),里面温度比较低,除了放置一些不常用的物品外,主要是放置日常囤积的土豆、白菜、大葱等蔬菜,在甘蔗和青核桃上市的季节,我也会将姐姐买给我的这些东西储存到里面。厨房的房顶是一个裸露的阳台,阳台靠着院子的一边没有拦挡物,与大门平行的一边和与邻居家相邻的一边均有高约七八十公分、宽约三四十公分的台沿,这个阳台为母亲想方设法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出了不少力。我们小的时候不像现在,家里孩子多,大人们为了生计根本顾不上孩子的学习,胆子大不自觉的孩子对于家庭作业的态度是能逃避就逃避,母亲发现她任教的班级中有这种现象后,每天放学都会将一部分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带回家,室内坐不下的就安置在阳台上,直到他们写完作业并检查无误后方批准回家,从母亲带回家的学生数量日益减少的结果来看,这种方式针对逃避作业的现象是极为有效的,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教导下,学生们的成绩始终都在稳定上升的通道之中。母亲的这些辛苦我们姊妹三人全部看在了眼里,并渗到了心底,甚至莫名的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惧,所以在报考志愿时,没有人愿意填写师范类的志愿,更没有人梦想着要去当母亲职业上的接班人。楼上是一厅两居室,姐姐的床放在客厅,两个卧房哥哥一间、我和母亲一间,居住条件较之以前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后来哥哥参加了工作,家里又添置了电视,安装了电话,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六)

眼看着苦日子已经过完,甜蜜的生活也在不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认为母亲终于可以享享福了,可是,不曾想,残忍的天公卷土重来,还怂恿来了母亲年轻时透支过的体力与精力,让它们纠缠着母亲的身躯日夜不停地咆哮,使得母亲的身体逐渐虚弱多病了起来。我初三毕业的那年,学校的老师建议我上高中,我自己也不想考中专,可是母亲很坚决的不让我上高中,任由我怎么闹腾她都坚决不让步,于是,我不得不考取了四年制的中专,在我的记忆中,我上中专的4年里,母亲先后两次长时间的住院,并在我毕业考试的那年就失去了生命(关于父亲与母亲去世的相关细节在去年有关清明节的文章中已经详细描述过,此处不再赘述)。母亲病重时我尚未毕业,姐姐哥哥都瞒着我,没有告诉我实情,直到参加完毕业考试才接到家里的报急电话,急急匆匆赶回老家,在母亲生前的最后一个月承欢膝下,总算是尽了自己一点点的孝道。在与母亲相处的最后时光里,我才知道,四年前,母亲就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哥哥也知道,可他们怕我接受不了,是瞒着我的,母亲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陪我读完高中和大学,所以才会执意让我报考中专,盼着我早日就业自食其力,对于母亲的这种睿智做法,我时常佩服得心酸流涕。理解了母亲非让我上中专不可的意图之后,对于初三毕业那年哥哥甩我一巴掌的事情也就释了怀。初三毕业的那个夏天,我的牙齿出了状况,在牙医的建议下打麻药拔了一颗牙齿,然后和玩伴们一路说说笑笑的结伴回家,到了家里以后,应该是麻药药性过了,加上爱给母亲撒娇的天性,就在母亲耳边不停地呻吟,母亲怎么安慰我都没用。因为我和玩伴们结伴回家的时候,路上碰到了哥哥,他看到当时的我又说又笑,可回到家后呻吟闹人,便心烦气躁的甩了我一个耳光。那一个耳光可了不得了,他不知道他捅了蚂蜂窝,我哭的更凶了,一边哭一边拿出牙医卖给我的止疼药,做势要一次性吃完,其实当时我就是想吓吓他而已,结果却把母亲吓到了,她抢过我的药不让吃,然后将我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后背将我的哭声慢慢地降了下来,并且接连几天都对哥哥冷着一张脸。现在想来,从小到大,我就是靠着父亲母亲对我的偏爱在原生家庭里任性而又娇蛮的成长着,还好,哥哥和姐姐从来没有与我计较过,反之如同我的父亲母亲一般,全身心的爱着我,宠着我,让着我,让我在爱的包围圈中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与生活。

母亲养育呵护了我20年,陪我度过了童年、走过了少年、步入了成年,为父亲和我们姊妹3人呕心沥血、倾尽所有付出,却唯独没有得到过、享用过一丝丝来自于我自力自食其力后的报答。在母亲离开我的23年里,这一度成了盘踞在我心头的最大遗憾,由遗憾引发的,是流淌于我骨血之中无法消减的悲痛。记得多年前的一天,我曾给c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存私房钱”,其意就是想试探一下他的反应,结果出乎意料的,他很爽快的给了我一个简洁果断的答复:“好啊!”瞬间,一股酸涩的感觉冲向了鼻腔,并且一直蔓延到了双眼,然后从嗓子眼里涩涩地吐出一句话:“别人存私房钱能孝顺父母,可我存了私房钱连花的地方也没有啊!”c先生对我的这句话猝不及防,不知道该怎么样接我的话茬,只是静静的拥抱了我,直到我情绪平复了下来。前一阵子,在和c先生的聊天中,我又问过他这样一句话:“你说我像现在这样努力而又快乐的活着,我的父母和姐姐在九泉之下会不会知道?我能不能算得上是他们的骄傲啊?”c先生回答:“会知道的,你就是他们的骄傲。”其实他的答案我在提问前就能想得到,只是,有时候真的需要有一个人来配合回答我的问题,这样,就能让我误以为我幻想的事情都是真实有效的。

母亲离去的这些年里,我也进行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角色转变,也对父母们的心思有了些许的感悟:父母不会指望儿女一定要去报答他们,但一定会希望儿女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轮回中,我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开解着自己,并让其成为自己努力生活、快乐生活、健康生活、阳光生活的源泉与动力,只为若干年后在另一个世界与父母重逢的那一天,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