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油肉是山西一道看家菜,三晋一味,说的便是过油肉2018年,中国菜首次发布会,三百多道地域经典名菜里,就有过油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奇台老牌过油肉美食推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台老牌过油肉美食推荐(吃货侃侃过油肉)

奇台老牌过油肉美食推荐

过油肉是山西一道看家菜,三晋一味,说的便是过油肉。2018年,中国菜首次发布会,三百多道地域经典名菜里,就有过油肉。

过油肉源于明代平定州,是平定厨子做给皇家的宫廷菜。

大概其市场规律吧,俊媳妇丑媳妇都要戴朵花儿,近几年过油肉脑门儿上一律顶了个老,一拉老弟兄,都是资深望重的过油肉。譬如:这平定如今还叫平定,平定过油肉当属原创,于是,平定人理所当然地冠之以老平定过油肉。平定县在阳泉市,于是,阳泉人也理直气壮地叫了老阳泉过油肉。平定阳泉这么叫,过油肉炒得与其半斤八两的省城太原,西周时,平定就归并州管,于是,太原人也理正辞严地叫了老太原过油肉。山西大小饭店大都能做个过油肉,也于是,也纷纷理顺章成地叫了老某某老某某的过油肉。

叫什么,不碍其时一盘盘往上端。可要有没吃过也没听说过过油肉的外省人,来山西点个过油肉,还以为老某某过油肉就是菜名儿,再说老和过油肉间楞不兮兮杵个地名儿也不大好记。长远看,于回头客上不爽,亦于挣钱上不爽,到底还是碍事儿。

有回,笔者在太原一个不大不小的饭店点了个过油肉,那过油肉却没有老,只叫龙城过油肉。

老板肚皮大,腹中不全油水,也有些学问,话也多,见我诧异,说了一大通:首先呢,这炒的菜呢,不是老北京炸酱面,不能起带老字儿的名儿,炒老了,能吃吗?它不好听。其次呢,得易懂好记,你说叫个佛山柱侯酱鸭,长沙麻仁香酥鸡,一般食客,能知道柱侯是酱料吗?麻仁就更不用说了,从进口想到出口了。它不好懂,也不好记。咱呢,叫并州过油肉,倒是好懂也好记,可并州没有龙城老,并州是殷商时太原的叫法,龙城的说法唐尧时就有了,唐尧虞舜夏商周嘛!所以,咱就叫龙城过油肉。老不老?老了去了!用的着再来个老,叫老龙城过油肉吗?还有,龙城,潜龙之地嘛,它吉祥。这么叫呢,打头呢,可能叫不响,日子长了,就响响亮亮了,还愁客人不来吗?

不说这有老无老妥不妥,咱还是说说过油肉。

笔者也算个过油肉吃货了。

六七岁第一回吃过油肉,是在忻州老城吃的,记得是南北大街上的一家国营饭店,叫大街饭店。

逛街逛饿了,老妈就带我下馆子,那是我第一回下馆子。正值三年饥荒,家里也穷,老妈要了一个小盘过油肉,一个大葱烧豆腐,小盘过油肉三毛,大葱烧豆腐好像一毛二。

那过油肉叫个绝,一端上来,满桌子香。成菜要求的色泽金黄艳丽,味道咸鲜略有醋意,肉片外软里嫩,芡汁不薄不厚,菜底稍有汤汁,条条达标。当然,其时尚不知什么成菜标准,只是筷子头蘸了那汤汁舔尝,肉香串齿,葱香盈舌,还有股子隐隐约约说不上来的特殊味道,其实,那就是成菜要求的若有还无的醋意。

老妈吃了两片肉,说好吃,却把盘子推给我,叫我吃肉,她吃豆腐。就着过油肉吃了两个大馒头,盘底子也掰了馒头擦得光光溜溜。

之后,饥荒过去,日子好起来,去大街饭店买过油肉吃,成了我家常项,每月总要买上一半回,一个黄色带盖儿的大搪瓷缸子,三个大盘过油肉,每个六毛,花一块八,能装大半缸子,打回家倒在或面条或揪片的锅里,全家吃喝得呼呼哧哧。

后来老爸单位机关食堂给领导们开了小灶,午饭可以去食堂吃,也可以打回来家里吃,老爸一般不去吃,叫我们兄弟打回来吃。小灶上也偶有过油肉,一位姓赵的大厨炒的,味道跟大街饭店的味道几乎一样,只是肉里有时有数片腰花,刀工了得,腰花呈卷形,菊花状,裹了过油肉的香,另有一丝久长的膻腥的味道。

还有一回,跟老爸去太原迎泽宾馆开会,也吃到一次过油肉,跟忻州老城的味道没什么两样,不过就是配菜不同,忻州的配菜是葱头、蒜薹,迎泽宾馆的配菜是鲜笋片,木耳都是有的。

于斯,过油肉的味道,打小潜入味蕾,且根深蒂固。我顽固地以为,过油肉就该是那个味道,不该是别的味道。

过油肉如今五花八门,什么土豆过油肉,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茄子过油肉,豆芽过油肉,佛手过油肉,粉条过油肉,小馒头过油肉,竟还有什么孜然过油肉,麻辣过油肉。众口难调,配菜变变,无可非议,但孜然麻辣就不敢苟同了,绝非笔者吹毛求疵,那还是过油肉吗?这也旁逸斜出得太邪乎了。

出差,开会,旅游,山西各地的过油肉基本上算是吃遍了,却再也没有吃到过记忆中的味道。只是去年在太原钟楼街一家老字号饭店,吃了回算是不错的过油肉,配菜倒是大葱、笋片、木耳,煞风景的是没有半滴汤汁,味道也只能说是还行。后来,我到哪家饭店用餐,绝不点过油肉,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

究其根源,我发现首先食材就不地道。过油肉,里脊要用小里脊,也叫内里脊,梅子脊,即跟板油连着的两小条嫩肉,一头猪也就二斤上下。过油的油,要用大油,即精炼的白花花的猪板油。现今的饭店用的肉多是脊椎骨边的大里脊,用的油多是色拉油或各等素油,那能是个味儿?即便脑门儿写上九十九个老字,也地道不了,正宗不了。

过油肉是山西源远流长的看家菜,如此下去,颇有断流之虞。吃货只是吃货,贩夫走卒,街头巷议而已。然,厨业的老板大厨们,厨业的经营者研究者们,似该当回事儿了。

写于2023年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