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入闽始于东汉,黄道隆任官东郡会稽市令,顺帝建康元年(144年),见世乱不已,弃官避地入闽会稽县令黄隍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避乱入闽江夏黄香后裔黄彦丰,字元方,西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与中原“衣冠八姓”渡江,南下入闽,东晋成帝授为晋安(今福州)太守黄彦丰晚年致仕,隐居于侯官乌石山黄巷,后裔繁衍于八闽大地黄元方历传仲、雍伯、如意、齐、贵林、端仪、若、韬之、芳、冲黄冲生长子黄岸,居莆阳,为黄岸派始祖;次子黄崖生长子守恭,居泉州,为紫云派始祖,次子守美此外,两晋之际黄裳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落籍邵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福建黄氏和浙江黄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黄氏和浙江黄氏(黄氏入闽各派徙居)

福建黄氏和浙江黄氏

黄姓入闽始于东汉,黄道隆任官东郡会稽市令,顺帝建康元年(144年),见世乱不已,弃官避地入闽。会稽县令黄隍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避乱入闽。江夏黄香后裔黄彦丰,字元方,西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与中原“衣冠八姓”渡江,南下入闽,东晋成帝授为晋安(今福州)太守。黄彦丰晚年致仕,隐居于侯官乌石山黄巷,后裔繁衍于八闽大地。黄元方历传仲、雍伯、如意、齐、贵林、端仪、若、韬之、芳、冲。黄冲生长子黄岸,居莆阳,为黄岸派始祖;次子黄崖生长子守恭,居泉州,为紫云派始祖,次子守美。此外,两晋之际黄裳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落籍邵武。

唐贞观六年(632年),史称河南10姓入闽,聚族于福州闽县,中有黄姓。成为支派而繁衍至今的江夏黄氏进入福建主要有13支派:黄鞠派、黄岸派、黄守恭派、圣王部将黄氏派、黄鼎派、黄杰派、黄敦派、黄膺派、黄峭山派、黄隐派、黄椿派、黄天从派、燕山派。目前查到进入漳州繁衍生息的有8支派:黄岸派、黄守恭派、圣王部将黄氏派、黄杰派、黄膺派、黄峭山派、黄天从派、燕山派,其中直接进入漳州的有圣王部将黄氏派、黄杰派、黄天从派3支派。

定居

黄岸派系

黄硕卿于唐垂拱年间远祖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出任闽藩都镇抚,任职4年后,卜居莆田涵江。至十六世黄经,号致政,任龙岩尉时与朱熹交往甚善,朱熹择地漳州龙溪北斗曰:“此地大难不忧,大旱丰收”,随即定居于龙溪北斗(今芗城区北斗村)。宋嘉定六年(1213年)黄经携第五子黄桂迁至龙溪霞苑贤舍(今龙海市海澄镇莲花一带)。晋江东石蘗谷分派今龙海市榜山镇北溪头村。北溪头又分衍张坑、书厅、霞寨、路头社、后径、凤皋、小浦南。

黄守恭派系

黄守恭分遣五子奔赴“五安”开基创业。三子黄纲择居安溪龙亨里黄口渡参山岭下。元至正二年(1342年),黄纲17世孙黄振祥(黄若水)举家由安溪迁居长泰县善化里赤岭社(今枋洋镇赤岭村)。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纲在安溪传到三十七代的隆德、景明徙居南安九、十都。1971年,南安九都建大水库,才移居到南靖的龙山平埔、靖德尚寨新村、靖城新村、大房南英,天口等地,从移居九、十都亭后开始写辈序,至今已传二十代。四子黄纶十七世孙黄振田从同安金柄迁龙溪锦宅,后裔于明万历年间迁长福,长福始祖生二子,长子在本地守祖,次子迁漳城新行街,大部分迁台湾台南县。长子为下店尾开基祖。五子黄纬居绥安南诏(今诏安县高坑),分布绥安镇、高坑、秀篆、新民村等地。

圣王部将黄氏派系

唐垂拱二年(686年)建置漳州,部将黄世纪等人在漳州、厦门、金门等地开发繁衍。始祖黄世纪原为高宗皇帝礼部侍郎兼祭酒,因不执行武后“命改庙制”被调离,发配随同陈政父子入闽故绥安县地。在李辅胜(李伯瑶)营中,于今厦门专司监造海上战船和兼管浯州(今金门)牧马事。黄世纪生有3子,各房系传宗蕃昌,后代子孙遍布闽南、台湾、粤东等地。随陈元光父子入漳的将士亦大多留漳娶妻繁衍后代。传衍至今有后店、东珊、笔峰、丰田、美山、前坑、蓝田、乌石等地。

黄杰派系

元和六年(811年),黄文夔抵漳州篁坑娶林氏生漳派祖黄传护。六世祖黄温,号永尃。七世祖黄世昌(897-936年),号兴嗣,谥鉴湖。后梁贞明(915-920年)初,黄兴嗣为“唐钦点兵部员外郎转安南副都护,充经略招讨处置等使,兼福建八路大提点”。八世祖黄厚,字邦用,号济州。由襄阳主簿致仕,迁石美涂下。迨宋庆历元年(1041年),九世祖黄智明,生六子:黄鍼、黄瞻、黄溥、黄察、黄箴、黄薛。三子黄溥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中进士,知祈门县事。分居石美壶西、郭坑渡头、黄卿等地为始祖。

黄膺派系

黄膺派有鸣凤房、仆射房二房入漳。鸣凤房:黄膺三世黄鸣凤生黄徽。黄徽以儒术游梁宋间,与赵普善,不肯与陈桥议,遂还里,隐居漳州。生五世黄赏,字仰赐。黄赏生黄忠助。七世黄槩,字叔平,居漳州。八世黄彦臣,字叔灿,朝散大夫,封赏概承事郎,赠朝奉大夫。黄彦臣生七子,七子四进士。仆射房:黄膺三世黄惬,惬生其一,其一生就生,就生生居长,居长生虱,虱生亨,亨生景,景生长子潜善、三子潜厚。潜善生九子,亦称九子公。传至十世黄潜善、黄潜厚,在漳州平和、云霄、诏安、漳浦、南靖等地繁衍,后代人数众多。

黄峭山派系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黄德新从大埔湖寮迁漳州府龙溪县赤岭乡坂上社开基。黄成忠在元大德四年(1300年)迁居龙溪归德(今华安县高安镇)开基。黄成忠生二子:长子黄传孙,又称下房,居住在高安社后墘内外厝;次子黄子善,又称上房,居住在石墘、新厝、半岭、安竹坪社。黄百三郎到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社繁衍。黄白葳于明末清初进入云霄县云陵镇,在云陵镇新衙前建立余庆堂祠堂。

黄天从派系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黄天从父子保护赵若和在浦东登岸后,将赵若和改成黄姓,在浦东隐居。黄天从生二子:长文忠、次文简。二世始祖黄文忠:讳材,字国栋,谥文忠。黄文忠生二子:长理(燮翁),次昱(炳翁)。三世祖燮翁,讳理,生二子:长制库,次盈库。三世祖炳翁,讳昱。四世祖制库、盈库、置库、永库。五世祖宽夫、信夫、敏夫、惠夫、廉夫、庸夫、应夫、膺夫、必夫、寿父、仁夫、慎夫、义夫。传至第六世有十六个堂兄弟,都以“均”字命名,所以有“十六均黄”之称。

燕山派

燕山派黄氏在漳州历史上尚未见成规模的迁入,只有漳浦大南坂新民村少数燕山黄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