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1)

荣成融媒讯

在我以往的意识里,地瓜一直是“贫困”“低下”的代名词。吾乡俗语:“地瓜粑粑话”言其语言粗俗朴实。“吃地瓜使接碟——穷摆架子”“霜打地瓜秧——抬不起头来”“瞎子吃地瓜——专拣软的捏”寓意欺软怕硬。只要与地瓜沾边的,不是“土老帽”就是“老乡熊”。现在,我的看法不一样了。

《地瓜》

文 | 王忠澎

下雪了。疏雪清浅,如轻纱敷面,给冬日荣成平添了一份眠娗羞涩之美。傍晚,我路过小区旁边的果蔬店,看见门口有烤地瓜卖,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手捧地瓜,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笑着。我看着他们,忆起小时候冬日闲坐围炉烤地瓜的情景,心底便涌起一股暖意。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2)

地瓜,又名红薯、番薯、甘薯、红苕,我们胶东人名之曰“地瓜”,这个称谓是有来历的。地瓜原产美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入欧洲,再传到东南亚。明万历年间,在吕宋国(菲律宾)经商的福建籍商人陈振龙,不顾当地禁令,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地瓜秧夹在船上的绳子里,从吕宋国偷运到福建,在他的家乡长乐县试种。当时福建人就叫它“地瓜”,至今闽南话仍呼作“地瓜”。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3)

吾乡胶东,也盛产地瓜。当秋叶凝黄时,登高眺望,远野近畴,一方方碧绿的地瓜田,如祖母绿一般深沉,让金秋大地有了对比色。过了霜降,乡人们就动手割瓜蔓,刨地瓜了。此时,蓝天白云之下,田野村庄之间,拖拉机“嘣嘣嘣”地穿梭着,满载着白皮的、黄皮的、红皮的大地瓜。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4)

吾乡人在捧食地瓜时常说:“今年的地瓜细甜细甜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胶东地瓜与福建商人陈氏家族还有一段情缘哩。据山东地方志记载,乾隆年间,胶东地区连年干旱,还闹蝗蝻,饥馑四野。1750年(乾隆十五年),福建商人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决定北上,济民救灾。他来到山东胶州,试栽地瓜,取得成功,很快普及开来。从此,山东成为地瓜种植大省,“地瓜”之名,也世代相传。随后,陈氏家族又向河南、通州等地进发。自明万历至清乾隆期间,陈氏一族先后七代人,前赴后继,推广地瓜,可谓心怀苍生,功莫大焉。在陈世元病故四年后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中国人口突破3亿。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5)

饭后看闲书,读毕树棠先生《昼梦集》,有一段齐东野语的故事,让人哑然失笑。说的是,五四运动时,文登县立中学的学生闹学潮,游行队伍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口号之声传到郊外,村人骇得面面相觑,哭丧着脸道:“完了!完了!打倒地瓜主义,我们还有活路么?”

过去,地瓜确实是农民的命根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了一场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史称“三年自然灾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说是“吃驴草”。从1959年到1961年,老人们每当提起这段往事,都不堪回首,心有余悸。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6)

在我的家乡,有一代人被冠名“地瓜孩子”。我的哥哥出生于1964年,他就属于 “地瓜孩子”中的一员。母亲回忆说,1961年秋天,地瓜获得大丰收,人们终于能填饱肚子,逐渐恢复了体力,之后几年间,每个村子到处可见腆起大肚子的女人。《荣成市志》有当时人口状况的记录:1959年自然增长7.5‰;1960年自然增长9.1‰;1961年自然增长 -11.43‰;1962年自然增长25.9‰;1963年自然增长38.3‰;1964年自然增长21.4‰。真是触目惊心!这组数据背后,包含着多少人间冷暖,悲欢离合啊!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7)

地瓜窖

我出生于1970年,那一年人口增长率是19.59‰,虽然生活有所改善,但地瓜依然是农民的“主粮”。冬日里,下大雪,围着火炉或趴在灶膛口烤地瓜,是我们这代人关于童年的集体记忆。那时虽然穷,但现在每每忆起,依然感到很快乐、很温暖。母亲还跟我提起七十年代的一件旧事,我听了,很心酸。按我们老家荣成南部的习俗,大年三十早上吃包子,大多用猪肉白菜和馅,凉水面,月牙形,刚出锅,热腾腾的,咬一口,直流汤。那天早晨,刚吃完包子,母亲下炕刷锅,这时,邻居祥婶来了,一见到我母亲,祥婶就嚎啕大哭,把我母亲吓坏了,惊慌失措,一边拍着祥婶,一边拉她到炕沿上坐,安抚了很久,她才开口说话。祥婶说:“这些年,我吃地瓜面吃得够够的,平日里都是我吃黑面,白面尽着他爹和孩子吃,这不寻思过年么,我就包了一锅白面的,刚才一掀锅,两个儿子见满锅都是白面,没有黑面的,就问我:‘妈,你吃什么?’”母亲讲这段徂年旧事时,也替祥婶感到委屈,不能自已,直掉泪,叹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去年八月十五,我回老家探望表姐,在街上遇见祥婶,她扶一个小轮椅,一步一挪着。我握着她的手,反复提我父母亲的名字,她已不认识我了,我心里很难受。

在我以往的意识里,地瓜一直是“贫困”“低下”的代名词。吾乡俗语:“地瓜粑粑话”言其语言粗俗朴实。“吃地瓜使接碟——穷摆架子”“霜打地瓜秧——抬不起头来”“瞎子吃地瓜——专拣软的捏”寓意欺软怕硬。只要与地瓜沾边的,不是“土老帽”就是“老乡熊”。现在,我的看法不一样了。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8)

我的家乡荣成,从版图上看在胶东半岛的尖上,古人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始皇帝来此礼日,称此地为“天之尽头”。这里山海形胜,物产丰饶,北纬37°线横贯整个半岛,来自太平洋西海岸的季风吹拂着,暖湿气候使植物生长茂盛,丘陵地带富硒砂壤土,很适宜地瓜、花生、苹果、无花果等作物生长。

出产的地瓜,个头大,甜度高,特别是“烟薯25号”“蜂蜜罐”等品种,很有名。我到外地出差,不管走到哪个城市,只要见到烤地瓜的摊子,就有烤烟薯卖。一扒皮,热乎乎,油津津,色如蜜蜡,甜如蜜糖,香如滇红,很好卖。“烟薯25号”是十几年前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良品种,被评为“食味第一名”,尤其适宜烘烤。这家农科院在胶东鼎鼎大名,在全国影响也很大。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9)

闲暇时,我常到伟德山转,春夏时节,看花木成荫,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在埠柳镇虎台村村口,我看见有人在路边摆摊卖地瓜,烟薯一斤卖2元,按正常产量亩产5000斤算,一亩地瓜的收入很可观了。这几年,当地还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地瓜种植向成片的百亩、千亩规模化方向发展,烤地瓜、地瓜干等民间小吃也开始车间式生产。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10)

现在,本土的地瓜搭上电商平台,从“土疙瘩”摇身一变,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网红金瓜”。在一家叫做“紫藤苑”的现代农业中心,我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把加工好的烤地瓜、地瓜干和无花果干装箱、打包、发货,人来车往。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围炉煮茶围炉烤火(相逢飘雪时围炉烤地瓜)(11)

我的案头,有个老物件,一只青花釉里红鱼盘。里面盛满我从山间、农村带回来的一些宝贝,有杜梨子、山里红、橡子、板栗、眉豆、佛手瓜、地瓜等,这些东西记录了我曾游走过的故乡原风景,也是我的心爱之物,它们都很干净。每当伏案劳累或心烦意燥之时,随手拣起一个把玩,内心便觉得很安顿。它们也在提醒我:记着来处,不能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