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苗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_袁晓泉
近几年,小龙虾火爆全国,已成为全国各大夜宵店的霸主,并跃居我国甲壳类养殖产量和总产值第一,其养殖苗种供应仍主要依靠野生原种和养殖户池塘自繁自育,尚未有人工选育的新品种,育种水平远落后于其他主要养殖品种,与其产业规模第一地位极不相配。当前,不断扩大小龙虾养殖面积已然不是明智之举,必须从根本入手,解决小龙虾的苗种问题,提高小龙虾优良品质的遗传稳定率。目前,绝大部分农户在孵化育苗上采用自繁自养、人放天收养殖方法,普遍造成虾苗体质弱、差异化大、抗逆性差、成活率低、运输死亡率高。
科研推进产业发展,产业倒逼科研思考。在小龙虾当红大背景下,该如何满足小龙虾苗种的市场需求问题?针对国内现有小龙虾苗种选育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实验室试验,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主要是通过原(良)种保护和遗传选育方式,达到提高小龙虾的孵化率、成活率、优质率的目的。
1 小龙虾苗种选育存在问题
1.1 育苗技术不过关
全国有 500 万养殖户参与小龙虾养殖,有能力开展小龙虾育种繁殖的寥寥无几。主观原因是养殖水平低、投资大、育种周期长;客观原因是小龙虾生长、发育、交配、孵化等均不同步,种质资源不好控制,基础性研究不够深,技术难度大。
1.2 小龙虾种质退化严重
一方面由于目前小龙虾消费市场十分火爆,野生小龙虾被过度捕捞,每年野生资源以 30% 的速度急剧下降,野生群体数量下降导致自我修复的能力降低,出现种质资源退化现象;另一方面,当前国内虾稻养殖主要利用小龙虾池塘自然繁殖方式育苗,种质退化严重。
1.3 小龙虾产苗量低
小龙虾全国平均单只产苗量仅 200 只左右,加上虾苗种内自残率较高,一旦营养缺乏,或者出现其他应激状况,小龙虾会攻击同类,导致单只小龙虾保种量较低,所以家系选育成本较大。
1.4 选种周期长
小龙虾从小苗长到种虾需要半年,管理也要跟上;而且通常小龙虾每年产卵 1 次,另外还有极个别会出现零次产卵现象,比如老头虾、软壳虾等。
1.5 工厂化育苗缺乏可行性
工厂化培育虾苗生长情况总体不如土塘或野外池塘,比如个头小、壳钙化时间长、生长差异大等。即使强化营养也才勉强长到土塘虾的平均水平,得不偿失。加上工厂化育苗需要技术人员专门管理,成本较高。水体仍需光照和水草等生态条件。
1.6 种质资源管理欠佳
我国小龙虾种质资源混乱,亲代归属地不明确,而且杂交、回交现象严重,选育工作难见成效。
2 解决建议
2.1 提高养殖技术,科学管理
改造小龙虾养殖池塘,将池塘用格网和小土堆分散处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小龙虾着地率,提高小龙虾打洞率,进而提高虾的交配率和抱卵率。
2.2 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小龙虾良种场
保护小龙虾优质种群,从基础研究上解决小龙虾种质资源、遗传进化等问题,提高对小龙虾原种良种研究,保护良种基因。
2.3 科学选择选育方式
相比家系选育,小龙虾群体选育更易操作、更易选育,而家系选育更易保留其优良性状。因此,若以市场为导向的育苗场可优先选择群体选育方式,而以基础科研为导向的良种场或科研所可以家系选育为主,群体选育为辅。
2.4 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提高苗种成活率
育苗阶段的生物安全主要是针对小龙虾育苗过程中所用水源、水产设施、进出人员、外来运输物质等可能携带病原的介质采取必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设施,预防育苗场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以保证虾苗的健康安全。此外,还要考虑到重要病原被引入到自然环境的潜在危险,对周围水域的水产养殖和自然动物群落的影响。生物安全侧重于防控,其主要内容为:育苗生产中找出潜在的危害,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控制度;制定关键控制措施;制定反馈程序;建立质量安全文件,保持记录。
3 小结
育苗是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小龙虾育苗出现了几大问题亟需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考虑小龙虾特殊的繁殖习性,采取群体选育为主,家系选育为辅的育种方式。同时提高育苗管理水平,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全面强化生物安全管理,营造安全、无病害的育苗环境,以提高苗种成活率,满足小龙虾市场的需求量,助力小龙虾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