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育在线精品课(安田保育员网络课程)(1)

幼儿保育在线精品课(安田保育员网络课程)(2)

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敏锐的程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有人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但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讲,并非如此。对幼儿进行视敏度的调查发现,在视力测量表上看清某一图形,4~5岁的平均距离是2.10m,5~6岁是2.70m,6~7岁的可达3m。调查还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也在逐渐提高。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的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2.颜色视觉

(1)颜色视觉的发展阶段

颜色视觉就是辨别颜色的能力。幼儿的辨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夹。

1)3岁的幼儿可以辨认黑、白、红、黄、绿、蓝等颜色,并能把相同的颜色正确地配对出来。但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说出各种颜色的名称。

2)4岁幼儿能正确辨认出各种基本颜色,也开始辨认出近似的颜色如黄色、橙色等,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3)5岁幼儿开始能正确说出黑、白、红、黄、绿、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并且能辨别出更多的混合色。

(2)视觉的保护

视觉是人重要的感觉通道,有人估计,约有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

对于婴幼儿来说,视觉的作用就更大。因此从小就应该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保育员要努力做到:

1)幼儿看书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不足时,保育员应及时提醒。

2)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和握笔姿势。

3)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地看小人书和电视,否则会引起幼儿眼睛的过度疲劳。

4)给幼儿选择的书、图画和教具,字体应该较大而清晰。

幼儿辨别物体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幼儿保育在线精品课(安田保育员网络课程)(3)

听觉

听觉对幼儿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听觉,幼儿学习到语言,尤其是在学前早期,听觉的发展对幼儿掌握口语有重要作用。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是指分辨出最小声音的能力。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分辨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与小班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如下:

触摸觉

触摸觉是运动觉和皮肤觉的结合,人们借助于它可以感知物体的轻重、软硬、光滑或粗糙等。触摸觉的感受能力在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例如,要幼儿用手先掂一掂积木的重量,再从许多积木中拣出一块重量相同的积木来,结果4岁儿童的错误率达70%,而7岁儿童的错误率只有37%。

幼儿保育在线精品课(安田保育员网络课程)(4)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组成的。只有当幼儿能用手或身体去接近物体产生运动觉和视觉配合时,才会有关于物体大小、远近、形状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学前期幼儿辨认形状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方位知觉

幼儿是先学会分辨上下,然后是前后,最后才是左右。

3.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指对物体远近的知觉。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

时间知觉

学前期幼儿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观念,但这种观念要和具体的生活活动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掌握。他们的时间知觉水平比较低,既不正确,又不稳定。主要原因是缺乏具体形象的支持,而对时间正确反应的关键是具有高度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其他认知能力。

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已初步产生了和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某些时间观念。例如,3~4岁的幼儿知道“早晨”是天亮起床的时候;“晚上”是爸爸、妈妈下班的时候。

幼儿保育在线精品课(安田保育员网络课程)(5)

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认识的主动形式。

3岁前儿童缺乏观察力。因为他们的知觉主要是被动的,由外界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他们对物体的知觉往往是和摆弄物体的动作结合在一起的。

幼儿期是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但就整个幼儿期来讲,他们观察的有意性较差,容易

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影响很大。

例如,幼儿观察一幅图画时,只能说出画面上的个别事物或个别人的动作,而不能说出这幅画的主题思想。因此,要求幼儿给一幅画定一个合适的名称是很困难的。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幼儿的观察力是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逐渐发展起来的。为了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出以下几项原则供参考。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也就是说,进行观察时要告诉幼儿观察些什么。

2.观察的对象要有吸引力

如果要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积极去观察某些事物的愿望,就必须使所观察的事物本身具有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幼儿就会怀着兴趣进行观察。

3.指导幼儿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

幼儿观察的特点之一是不够细致全面,容易出现遗漏的现象。

4.鼓励幼儿独立地观察

幼儿的观察不够独立,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5.保护幼儿的感官

幼儿感觉器官的健康发展,是其感知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

幼儿保育在线精品课(安田保育员网络课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