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各地名称(福建省乡镇地名的语源类型及空间分布)(1)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摘要: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人们所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所属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所以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对福建省乡镇地名运用统计法、分类法和综合分析法的研究,得到的自然类地名分布与福建省内降水分布、山地丘陵等的分布有较高的契合度,人文类地名分布也与福建所处地域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对福建乡镇地名的研究对福建地理环境、人文情怀以及历史变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福建省;乡镇地名;地名分类;空间分布

0 引言

地名是在人们所属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生活文化背景等众多因素而形成的,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由于它是社会的产物,命名、演变均受到社会的制约,因此具有社会性;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地名也在自己的原有内涵上不断演化,通过雅化、谐音的方法赋予其新的字面含义,所以地名也具有时代性;而大多数地名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地的特征,所以地名命名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地域性。地名的众多特性决定了地名研究的重要性,地名研究的成果可应用于其他众多领域。

我国地名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我国东汉初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均记载了大量的地名并对这些地名做了一定的解释。中国自50年代末开始研究地名标准化,并从整体上研究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对于福建地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林汀水的《福建政区地名考六则》仅仅是通过研究史志对福建省在各个朝代的名称进行了考证,对福建省地名规律及分布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

本文对福建省乡镇行政单位地名的语源、分布、所处地理环境进行总结研究,对研究福建地名有重要意义。

1 福建省基本概况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0'~28°22'、东经115°50'~120°40'之间,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km²,海域面积达13.6万km²。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福建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因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km/km²。境内所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27个市辖区、13个县级市、45个县(含金门),九个区市分别为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漳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南平市以及龙岩地区和宁德地区,在福建省共有929个乡镇行政单位。

2 福建省乡镇地名的分类与统计

福建省境内所辖有九个区市,据统计福建省共有929个乡镇行政单位,其中福州市147个、厦门市17个、莆田市45个、三明市139个、泉州市131个、漳州市106个、南平市112个、宁德地区107个、龙岩地区125个,由于各乡镇地名通常由多种命名方式组成,因此对地名进行归类时,会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对地名整体分析的结果。

福建省乡镇地名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类地名、人文类地名和其他类地名。其中,自然类可细分为地形、水文、天文、气候、季节、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方位、颜色、声音、距离和形态。由于自然类乡镇地名中以“地形”、“水文”和“方位”三类占到大多数,所以对自然类乡镇地名的分析主要从这三种因素入手。

人文类乡镇地名可细分为工程、聚落、交通、经济进程、军事、民族、姓氏、数字、意愿、赞誉、志向、史事、传说等29类,以“建筑”和“史事”命名的乡镇地名所占比例较大,而“意愿”、“志向”“赞誉”三种分类代表了一种正能量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对于人文类地名的分析主要从建筑、史事、姓氏、意愿、志向和赞誉几个方面进行.其他因素命名的乡镇地名主要有地物、特征、简称、演变和节令等,其中以“特征”命名的地名最多,也仅占6%,所以,此处不对以其他因素命名的乡镇地名进行分析。

3 福建省乡镇行政单位地名的地理学分析

3.1 乡镇地名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3.1.1 地形与乡镇地名

福建省的地形类乡镇地名共计有147条,细分之则有山、洼、坡、崖、垅、洞等28个亚类;其中以“山”命名者占约45%(66条),这与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吻合。福建省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东北、西南向的横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北段以中低山为主,南段以低山丘陵为主;闽中大山带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构成,以中低山为主。两个山带两坡不对称:西坡较陡,多断崖;东坡较缓,层状地貌较发育,山地中有许多山间盆地。

由GIS作出的福建省以地形因素命名的乡镇地名分布,最多的区域基本是沿着闽中大山带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以山作为主导地位.其中,泉州市以地形因素命名的乡镇地名有33个,而以“山”命名者就有21个,是以“山”命名最多的地方,如眉山乡、芝山乡等.这是因为泉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到整个面积的79%,戴云峰主干横卧其西北部德化境内。

3.1.2 水文与乡镇地名

福建省水文类乡镇地名计有177条,细分之有泉、河、溪、江、洋等15个亚类;其中以“溪”命名的最多(103条),占到水文类总数的58%。福建省境内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km,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流域面积在50km²以上的河流有597条,干流总长3134km,一级河流67条,流域面积5000km²以上的有5条,分别是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和赛江。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也是福建省的母亲河,由沙溪、建溪、富屯溪等支流和闽江干流组成,从闽江口入海。

从整体上看,福建省的河流分布北面多于南面,东面多于西面,这种分布情况与福建省水文类乡镇地名的分布相吻合,以“溪”命名的乡镇地名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西北部。

3.1.3 方位与乡镇地名

福建省的方位类乡镇地名共计有182个,涉及到的表示方位的词有前、后、上、下、东、西、南、北、口、尾、头、边等。对于使用方位要素进行命名,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该地相对于某一特定地物的空间相对位置,例如南平市的上梅乡,就是由于地处梅溪上游而得名;

第二种是基于该地的自然空间布局,例如宁德地区的城南镇,是由处市区南部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以“口”这一自然方位来命名的乡镇地名,它大多属于河流的交汇处,如:三明市的溪口乡,是因地处长塘溪流入濉溪处而得名。

3.2 乡镇地名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福建省的建筑类乡镇地名,可细分为塔、城、房、坊、祠等17个亚类,其中以“城”、“桥”两个亚类命名的最多,这与福建的历史和地形相关联。福建省历史悠久,境内河流、溪水广泛分布。

福建省由于历史悠久,且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地处沿海又是与台湾交流最频繁的省区,因此向来是各个朝代派兵驻守的重要招录扼要地,由此发生了许多史事。例如:莆田市的榜头镇是由北宋嘉佑六年里人陈睦中榜眼,得改名。

福建省以姓氏命名的地名有52个,虽然并没有某一种姓的高度集中,但是由于福建省历史上曾经出现大规模的中原地区南迁的事件,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经统计,南平市的姓氏类乡镇地名最多,这主要是由于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今南平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所致。

地名除了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外,往往还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期盼,因此地名往往也表明了当地人们的意愿。从福建省的意愿、赞誉类乡镇地名不难看出,人们期盼最多的是平安、富裕、和平、丰收、喜庆、团结,赞誉主要侧重于对所处自然环境的赞美等。如福州市的长庆乡,取喜庆之意;泉州市的蓬莱镇,是因景色优美宛若蓬莱仙境而得名。

4 结语

地名通常隐含了很多地域背后的深层含义,由其是对当地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某一特定地方自然和人文的高度结合,可以作为研究某一地区历史文化等的重要依据。

福建省的929个乡镇地名,按照地名语源,可分为自然类、人文类和其他类三种。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福建省的自然类乡镇地名共计有659个,其中以水文、地形、方位命名的单位个数最多,这与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一致。福建省的人文类乡镇地名共计有705个,涉及工程、聚落、交通、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文章作者:马 珊 贾文毓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 第1期

选稿:耿曈

编辑:刘言

校对:汪晨云

审订:罗舒平

责编:汪晨云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