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1)

余秋雨

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一点都不轻松。

他触及到的,总是一些沉重的文化命题,和一些沉重的文化人物。在远古历史的尘埃里,他总能够摩挲出背后的艰辛。让人想敬而远之,却又不自觉地沉沦其中。

比如孔子,孔子的周游列国。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2)

孔子周游列国图

翻开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你一定会遇到孔子。

没有圣人的万丈光芒,只有凡人的不屈和彷徨。

而此时,孔子和他的学生正被陈、蔡两国围困于山野,已经七天没有饭吃了。孔子问子路: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3)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只能穿行旷野无法停步(剧照)

孔子是个清醒的追梦人。

他固执地走在路上,明知道自己的道只会被诸侯忌惮,而不会被他们接受。

伟大的孔子自知其伟大,所以他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哪怕遇到围追堵截。余秋雨读懂了孔子的情怀,他写道:

孔子对于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

余秋雨的语言深刻而美丽,把孔子的困窘都描绘得诗情画意。他理解孔子也尊崇孔子,在他笔下,孔子像一座高山,在坦然接受南坡的阳光,也欣然接受北坡的风雪。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4)

南坡的阳光,北坡的风雪

这种浓浓的悲伤,从老子西出函谷关开始,到孔子这里就浓得化不开了。

余秋雨是博学的,历史从他的眼前一幕一幕飘过,他信手拈来,每一幕都扣人心弦。

余秋雨是多才的,汉语言的魅力被他挖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平实的叙述中,朴实的语言总能演绎出厚重的底蕴。他用他的如椽巨笔,精致刻画。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5)

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所吸引

而最悲伤的事情,即将发生。

余秋雨怎么也不愿在这里过多着墨。这个老人已经太累,太不容易了。他沉重的写道:

然而,太阳总是要西沉,黄昏时刻的西风有点凄凉。

何止是凄凉?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6)

《孔子》剧照

停下来的孔子,已经68岁,风霜雨雪却趁虚而入,要再次锤炼这位老人的坚韧。

哀公十四年,这一年,要了孔子的半条命。

这一年,独生子孔鲤离世。还没有从失去妻子的痛苦中挣扎出来,孔子又经历老来丧子的痛苦。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7)

孔鲤(剧照)

这一年,颜渊离世。颜渊是孔子最心爱的弟子,是亦子亦徒的关系,以至于已经油尽灯枯的老人仰天长叹:“噫!天丧予!天丧予!”

这一年,还有更要命的事件发生了:

《左传》: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此时,孔子的灵魂随着仁兽麒麟之死而枯竭了,他叹道:“吾道穷矣!”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8)

西获麒麟

写下“西获麒麟”后,孔子就罢笔停止了对《春秋》的编撰。

鲁哀公16年夏历4月,孔子似乎预示大大去之期不远了,显得非常平静。

余秋雨用同样平静的笔墨,异常平静的写道:

那天他想唱几句。开口一试,声音有点颤抖,但仍然浑厚。他拖着长长的尾音唱出三句: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唱过之后七天,这座泰山真的倒了。连同南坡的阳光、北坡的风雪,一起倒了。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9)

《孔子》剧照

读到此处,#渝读网#我流泪了。为孔子的命运,也为余秋雨的文化情怀。

一个人的命运悲惨成这样,哪怕是一个普通人都让人唏嘘不已,更何况是千古圣人孔子。

天地不仁,并没有对伟大的人物有丝毫垂怜。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10)

独立天地,怆然涕下 《孔子》剧照

千里古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万里西风,独立天地,怆然涕下。

在写作孔子时,余秋雨用墨很俭。就像追思一个至亲至敬之人,想回忆又怕回忆。

阅读余秋雨的作品,每一次都像是在接受“洗礼”,有醍醐灌顶的观照,也有强心健脑的体悟。

5000年文明纷繁复杂,博大到普通人无从着手,幸亏,我们有余秋雨先生。

泰山闯天关是哪年的(那一年泰山崩)(11)

余秋雨在浙江桐庐

在当代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上,余秋雨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一系列文化作品,包括《中国文化课》,不仅可以让我们无限接近中国文化本身,而且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余秋雨本人的文化智慧和温度。


#热搜#想了解更多中国文化,想了解文化大师的风采,可以读一读余秋雨的集大成作品《中国文化课》和最新作品《老子通释》:


在很多人心中,写给余秋雨的一封信

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