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文

万里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1)

一、一场战役打醒了我们

长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当长城烽烟燃起,就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时刻。关于“长城抗战”,我们的教科书上告诉我们,其中的“喜登口大捷”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人第一次让日本的嚣张气焰受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的确!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夜袭日军阵地,杀的日军鬼哭狼嚎。据战报,他们一共砍死砍伤敌人超过千人,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另外还有一架飞机,这就是著名的大刀队夜袭。后来,作曲家麦新为此还谱写一首曲子,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刀进行曲》。

但是,当时的国内媒体没有提到,当大刀队夜袭撤退时,遭到了日本军队的密集活力射击,伤亡大半。事实上,大刀队奇袭成功,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勇猛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趁着夜色的掩护。第二是,出其不意的偷袭。实事求是地讲,如果换到白天的白刃战,即使是有着习武传统的西北军,拿着沉重的大砍刀也很难对付日本人的刺刀。

万里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2)

“喜登口大捷”也只是“长城抗战”的一小部分。在这场战役中,以东北军王以哲的107师和中央军关麟征的25师,在古北口和南天门一带的阵地战最为惨烈。比起“喜登口大捷”的精神上的鼓励,这次战斗更加有现实意义,那就是国人发现长城根本不能作为抵抗侵略的战略基础。

“长城抗战”之初,守备在长城战线上的中国军队一直是‘一线式’直接部署在长城之上。日军炮兵火力凶猛,千年长城瞬间被击破。在罗文裕上的中国士兵还来不及接触敌人,就已伤亡惨重。后来回忆战争的情形的人说:我军以长城为阵地,敌人集中炮火轰击,把完整的城垣炸的砖石横飞,摧残无存。

守备南天门的旅长郑洞国回忆,他负责的10华里正面,主阵地不是长城,而是长城前的421高地。他的士兵并不登上长城居高临下,而是在山地间抢挖据点工事。对于郑洞国而言,长城最主要的作用是位于防线西侧的制高点“八道楼子”,而城墙本身是无法依靠的。

至此以后,中国军队不再使用高大的长城作为阵地。因为长城不但无法抵御日军的炮火,更局限了我军阵地的纵深。

现代化的战争中,万里长城竟成为守城的累赘,普通城墙在日军的炮火之下更是不堪一击。

万里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3)

二、中国人开始拆城墙

民国初期,各个城市拆城墙行动蔚然成风。因为,一座城池只有城门能够进进出出,不但影响城市的发展建设,还妨碍战争中的人员疏散。

淞沪会战结束后,浙皖一带县城开始拆城墙。1938年,浙江的绍兴不用一年的时间就把城墙拆卸完毕。安徽的宁国,因为经费不足,拖到1939年才以工代赈雇佣难民开工拆墙。

后来,日军深入内地,在内地又掀起了一波拆墙风潮。河南的许昌,由于是千古名城,拆墙工程甚是浩大。当地县政府把拆墙的具体指标分配到各个乡,各个乡又把指标分配到各个保,限期必须拆完。就这样,因为民工的加入,城墙以不可思议的效率被拆完。一座整齐美观的许昌城,最后变成高高低低的土堆和遍地的碎砖头。

民间在拆城墙,军方也在拆城墙。

蒋介石早在东征时先拆了惠州城,北伐时又拆了南昌城和武昌城。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事件,蒋介石忧心日军进攻山东,急令拆除鲁西兖州和鲁南临沂两大名城。军方之所以拆城墙,是因为我们炮兵力量不足,坚固的城池一旦落入敌人的手中,就很难再次夺回来了。

不过由于财政困难和历史感情,仍然有很多的古代城墙在“苟延残喘”。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由于反对声音太大而没有被拆除。赵达源固守的寿县原来也准备拆城墙,但遭到地方乡绅的上书抵制,只拆了墙垛。还有蒋介石下令拆除的兖州和临沂,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

不过,历史是无情的。曾经可以保家卫国城墙,在现代军事的摧残之下摇摇欲坠。

卢沟桥事变时,日本的中国驻屯军炮兵连队第2大队,使用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轻松击破了宛平城墙。南下正定城时,第一波99发炮弹,命中城墙50发;第二波137发炮弹命中80发。两波炮弹过后,正定城墙应声崩塌。攻打太原城时,也是用此方法,为步兵迅速打开进城的缺口。

万里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4)

三、日本人爱上修城墙

日本人打下一座城池之后,首先的军事任务不是清乡扩军,而是召集伪军重修城墙。

日军打下南京城后,光华门到水西门之间的城墙损毁严重。由于工期太紧,汪伪政权竟把一些为国殉难的士兵骸骨砌入墙中。直到1958年,城墙被拆除时才被发现。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中国军队的火力太弱,日本人依靠城墙守城反而非常的轻松。

1939年7月,独立9旅反攻潮州城时,日军就利用城墙使我全军覆灭。当时的独立9旅是广东装备最齐全的野战部队,每个步兵团编制有八二迫击炮和三七战防炮,步兵每人一顶法式钢盔。担任攻城的第625团3营,于深夜摸到潮州城前。3营顶着日军的火力,向南门猛烈射击,使南门2次起火,于大火焚门时趁机突入。日军在巷战之中节节败退,在日出之前只剩下一个据点。

万分不幸的是,在最后关头,城墙竟然拯救了日军。

独立9旅位于城外的主力,先后被日军和城墙阻挡,无法按计划支援。日军的援军却由东门进城,于巷战之中把第3营切割分裂。第3营试图突围,但被城墙阻隔,最终全军覆灭。

万里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5)

四、以前的战争经验不管用了

时间拨回到“长城抗战”之前。当时的中国早已是军阀割据、战祸连年,但这些大大小小战役的攻城方法却是十分原始的。

黄埔东征时,攻城的方法是使用云梯。黄埔军队攻城前先编敢死队,这些敢死队并不是冲锋的,而扛着云梯爬墙的。黄埔军也使用过75毫米的俄式山炮,但这些山炮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曾经在惠城战役担任党代表的刘骞回忆说,攻打惠城时,首先是炮兵向北门发起了发起了长达半个小时射击,但射击的成果是北门一带的城垛和侧面阵地皆被摧毁,但高大的城墙屹立不动,只有部分砖石松动些许。炮声一停,敢死队扛着云梯爬墙。但是因为墙体的砖石松动,很多人爬到一半就跌落下来。有的砖石还掉下来,把没来得及上来的士兵砸伤。

北伐时,高达9米的武昌城也是靠云梯去打的。不过,武昌城下有着宽宽的护城河,使得黄埔军一直未能攻破城池。最后,他们只得用炸药炸城门。不过,又闹出了乌龙事件。

当时,2师4团团副熊绶云亲自率领奋勇队爆破德胜门。炸了3次,因为炸药爆破力不足只炸出一个小洞。但熊绶云在烟尘中以为爆破成功,就率领部队冲锋,最后被城墙挡住,最终重伤不治而亡。

这所有的经验,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都指向一个结论——炮兵对于攻城根本没有用处。

万里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6)

五、军火禁运才是罪魁祸首

但事实证明,炮兵不但有用,而且是城墙的克星。

1904年,日军在攻打旅顺的战役中使用了280毫米的“二十八珊榴弹炮”,一枚炮弹重达224公斤,弹到之处天崩地裂,破城墙就像破西瓜一样容易。

但这种炮重量惊人,马匹一般拉不动,只有铺设铁轨才能使用。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火炮设计突飞猛进,轻便的75毫米野炮就能击破城墙,高爆榴弹和高速破甲弹统统粉墨登场。

为了抵御这些新型炮弹,各国修建的工事都采用“特式钢筋法”。这种方法使用钢筋横纵排列3层,每立方英尺的水泥中配10磅的钢筋。更有加到25磅的,改用高难度45度4层斜角纵横排列法的特等工事。这些工事足以抵挡最厉害的破甲弹。

相比之下的中国,城墙多用传统青砖堆叠,用糯米石灰调浆填灌,工艺千年不变。面对20世纪的新式炮火,千年城墙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城墙之所以会在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中保持固有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一战后欧美列强对中国实行了军火禁运。当欧美、日本在积极地研究破甲弹时,中国炮兵还在使用传统的子母弹和开花弹。攻城火力的云泥之别,最终加速了万里长城和城墙退出历史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