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科幻作品的人都有个梦想——到外星球“串门”看看。还记得电影《火星救援》里,孤独的宇航员在偌大的火星上一个人吃土豆,尽管有点“凄凉”,可是也挡不住科学家和冒险家们对火星以及外太空的探索。现在,距离火星的居住梦又进了一步,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一组外星居住的概念图近日公布,而火星上的“生活方式”也着实不一般——住着3D打印的房子、操纵机器人盖房……透过这些颇为逼真的“相片”,人们似乎能看到在不远的将来,移民外星球生活可能会是什么样。
设计图出自谁之手?曾出品北京首都机场新航站楼
这些概念图是由著名设计师诺曼·福斯特创立的福斯特事务所完成的,这家事务所可谓来头不小,就连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也出自其手,还有苹果公司位于美国加州的最新总部——形如“宇宙飞船”的大楼。
不过,这回福斯特事务所把目光抛向了太空,设计了火星和月球上的居住舱,概念图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古德伍德速度嘉年华赛车节上展出。并且通过虚拟现实体验,人们有机会“走进”世界上最先进居住舱的内部“一探究竟”。另外,利用3D打印也是移民外星球的必备技能,活动现场也将展示3D打印机器手臂,并且表演创造出不同形状塑料物体的技能。
福斯特事务所的工作室负责人大卫·萨默菲尔德表示,创建外星定居地是希望游客在看完此次展览后能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感到兴奋、充满热情和期待,更希望能借此激励年轻人“走出去”,拥有“摘星之志”。
外星房屋怎么建造?由预先编程的机器人自主作业福斯特事务所的月球和火星殖民地概念最初在2015年由America Makes(原名为美国国家增材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组织的火星栖息地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及最佳人气奖。他们设计的大致计划是:在宇航员到达之前靠多个预先编程的半自主机器人建造定居点。
福斯特事务所的设计师称,他们在设计生活空间时,考虑到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例如,加入一些“柔软”的材料和增强的虚拟环境将有助于减少在火星上相对单调生活的负面影响。而他们设计的圆顶形结构在承重一项上表现得也很突出,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为1694公斤,是其他竞争者设计作品的两倍。
3D打印机器手臂也将在活动现场展出
怎样在火星上定居?三种机器自动建设能拎包入住火星上3D打印房屋的面积大约有93平方米,能够容纳4名宇航员居住,建造时使用了风化层——火星表面的松散土壤和岩石,可谓是就地取材。这些房屋将在宇航员到达之前就准备就绪,为了让宇航员们能够“拎包入住”,这些住宅将通过三个阶段建造出来。
考虑到与地球的遥远距离和通信延迟问题,居住地的建造几乎不用投入人力,而是由上文提到的预先编程来完成,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指令。设计师们解释称,这将使系统更加适应变化,并有能力应对星球表面可能出现的意外挑战。
按照计划,三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将被“投放”到火星表面,每一种机器人都将在被称为大规模“风化层添加建设”的工程中执行任务。首先,半自主的“挖掘机”机器人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并在风化层挖出一个约1.5米深的“陨石坑”。
接着,可充气的模块通过“定向投掷”的方式抵达星球表面,并被运进“陨石坑”里,成为火星定居点的“内芯”。在这一过程中,中等大小的“运输器”准备就绪,在可充气的模块间穿梭,把它们安置在合适的位置。
之后,被微波处理得松散的火星土壤将包裹着充气模块,与之融合在一起,就像在“外墙”刮了层腻子一样。而这一步骤将交给一群负责“融化工种”的小机器人完成,原理类似于3D打印。这种融合的风化层将形成一个永久屏障,保护定居点免受极端辐射和温度的影响。
要知道,在冬天,火星两极附近的温度可能会骤降至零下125℃。而到了夏天,白天的温度相当凉爽宜人,接近火星赤道的地方白天在20℃左右,但是到了晚上就又回到了“冰窖模式”,温度可能会骤降至零下73℃。
设计者们表示,机器人之间明确的分工作业将提高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即使有某个机器人“死机”了,其他“工人”和模块也能完成任务。
月球村将是什么样?有望成为去火星旅行的停靠站
2016年,欧洲航天局的负责人杨·沃尔纳详细介绍了在月球上建村庄的计划,而这也是由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
“太空旅行需要一个新的视角。”沃尔纳说。该计划是建造一个可供人类和机器人进行探索的月球基地,它将作为航天器中途停留的“休息站”,成为一个能够采矿甚至发展旅游业的“村落”。
沃尔纳称,空间站算是一个国际项目,但是它的“保质期”不是永远。而所谓月亮上的村落,并不是单指一座房子,他们希望人们还能像在地球一样工作生活,只不过是把生活的地点换到月球上而已。计划的参与者们可能有着不同的背景,或是进行科研的科学家,或是来采矿或发展旅游业的商人。沃尔纳说,月球村还能成为到达火星的一个补给站,成为探索宇宙的跳板。据悉,欧洲航天局一直看好月球基地计划,希望用其替代即将在2024年退役的国际空间站。
(来源 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