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白兰花……”曾经,每年5月到7月,老上海的街头总能听到这样的叫卖声。

如今,“栀子花”的吟唱出现在了校园中。“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何炅的这首《栀子花开》总是在每年5月到7月,学子行将毕业的日子,伴随着空气中飘散着的淡淡栀子花香,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低声吟唱,成为学子们表达离别忧伤之情的经典曲目。

栀子花的禅意 海上花语㊾栀子花(1)

失传的红栀子花

栀子花,原名栀子、黄栀子,原产中国,其叶四季常绿,花芳香,花期为5到7月。初夏之际,白色的栀子花,无论枝头吐芳,还是落地成泥,一概素素淡淡,清清雅雅,如白玉般洁白无暇。尤其那若有似无的馨香,在不经意间,如影随身,四处飘散;仔细嗅来,又全无踪迹可循,让所有赏花之人闻之有若仙气,神清气爽。

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关于栀子花的动人故事。相传,栀子花在古代不仅有白色一个品种,还有红色的栀子花。后蜀时期,蜀后主孟昶十分喜爱园艺,经常命人搜集奇花异草,种植在他的宫廷后苑之中。有一次,隐居于四川青城山的申天师特地进献了两株珍贵的栀子花籽给孟昶。孟昶命工匠精心栽种。谁料想栀子花籽在长大成树之后,竟然开出了红色的栀子花,香气布满了整个宫苑。孟昶由此而对栀子花十分喜爱,并特意命匠人将此花画于画扇之上,以供把玩;又将此花绣于后宫妃子的衣服之上,以示宠爱。《花镜》中就有记载:“昔孟昶十月宴芳林园,赏红栀子花,清香如梅,近曰罕见此种”。可惜的是,珍贵的红栀子花现在已经失传了。

栀子花的禅意 海上花语㊾栀子花(2)

诗歌中的栀子花

红栀子花虽已失传,但国人对栀子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弱。历代以来,文人墨客对栀子花从形态到气味再到种植技法等方面的描绘可谓丰富多样,散见于他们所创作的诗词歌赋当中。

梁代萧纲的《咏栀子花》中写道:“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开头一个“偏”字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偏爱。之后以“的的”二字描绘了栀子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掩映出淡淡明亮白光的样子。紧接着写栀子花或似轻霜裹叶,或似团团白雪按压枝头,在阳光的斜照下影叶摆动,交相辉映的美景。全诗对栀子花盛开时“光”“花”“影”的描绘清新自然,可称得上咏栀子花形态的佳作。在宋代刘过的《咏余商卿栀子花》中,则写道“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全诗另辟蹊径,以游览寺庙来暗喻欣赏栀子花,将栀子花的纯洁清玉之姿,清香扑鼻之味,生动地展现出来。

栀子花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自唐以来也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陆续移植到日本、欧洲等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栀子花的禅意 海上花语㊾栀子花(3)

功效和价值

在今天的生活中,庭院、公园、池塘边等地种植的栀子花大多为大叶栀子或水栀子品种。其喜光也耐阴,适合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排水良好的酸性轻黏土中。花朵可入药也可食用。食用可做凉拌栀子花、栀子蜂蜜汤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等功效。入药可起到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作用。除此之外,栀子花还可以提炼出栀子花膏或栀子花油,广泛用作化妆品香料和食品香料当中,配制出多种花香型香水、香皂、化妆品香精、口香糖香精。

目前,上海的滨江森林公园、蔓趣公园、天原公园、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等地,均种植有栀子花。每到初夏时节,公园中洁白的栀子花和身着洁白长裙的少女交相辉映,成为公园绿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