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很久以前听过这本书,一直以为是一本关于死亡文学的西方著作。直到近日用了两周的时间读完它,才知道我以为的,一半是对,一半是错。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1)

对的是,它的确有大量关于死亡的描述,且是描述回族这个少数民族在虔诚的宗教信仰牵引下,关于死亡、关于葬礼的独特理解、认知和特有的仪式和文化;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2)

错的是,它不是西方著作,而是发生在上世纪古老的北京城,一个与玉器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穆斯林家族,在一个甲子六十年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和特定历史时代下的爱情悲剧。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3)

读到卷尾,掩书回思,深深折服于作者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围绕着一条玉的长河,两个时代,两个人物,两条故事线徐徐展开,跨越几十年的历史,融合时代的特点和民族的特性,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韩新月、楚雁潮,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跃然纸上,似平行推进,又交叉关联,最终所有人物融入一个家族,一个画面,一个故事,每个人物都独立而丰满,却又相互支撑,丰富着彼此。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4)

清晨,一位白衣女人,站在“博雅”古宅门前,激动又恐惧,当她终于叩响这道隔绝两个世界的大门时,他们的故事,也随即展开。

韩子奇,一个随着圣贤准备前往每一个回回心中的圣地去朝圣的流浪儿,在机遇巧合,亦或是命运的牵引下来到了“奇珍斋”,从此走近了玉器世界,踏入了这条玉的长河,也走进了命中注定属于他的家。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5)

他的一生,被玉吸引,他爱玉,懂玉,琢玉又守玉,视玉如命,富甲一方,名声大噪,一代玉王,珍稀藏品,不胜枚举;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6)

他的一生又被玉所捆绑,为了守护藏品,不惜在战乱年代抛妻弃子,远渡重洋,当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却又因要守玉,放弃了和真正爱的人远走高飞,决心守护他的命一样珍重的玉;

到头来呢,被抄家一无所有,终归一场空。走过六十年的生命,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儿,虽曾拥有过无限财富和荣誉,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仍然是两手空空,还带着无尽的悔恨。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7)

他生命中最大的慰藉,也许就是曾经拥有一个如玉般剔透晶莹的女儿,韩新月。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8)

她拥有姣好的面容,纯净的灵魂,聪明的头脑,富裕的家庭,应该是人人艳羡的,可惜,她也不知道她拥有的那样复杂的身世,那不是她的错,那是时代赋予她的悲剧,然而,这还不算完,命运并没有因为她悲惨的出身而给予她慈悲,正当她考入梦想的大学,进入理想的专业,准备开启丰富多彩的人生时,一场晕倒,让这一切戛然而止。病魔不期而至。她是不幸的,然后在与病魔斗争的时光里,她又是幸运的,她收获了爱情,一个用生命爱她的男人,为了给予她活下去的希望,独自承受所有的苦楚。最终,新月还是被病魔带走了,没有等来她亲生的母亲,没有等来最后想要再见一面的爱人,她期盼天明,却在天明时分离去。读到这里,我想没有人会不动容,我甚至在接下来读描述她死后葬礼的章节的时候,不得不强迫自己暂停一下,否则我没有勇气承接那么大的悲痛,那么多人的悲痛。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9)

韩新月和楚雁潮,因为不同民族而不被接受的爱情悲剧,在今天看起来是可笑的,但那就是历史,特定时代下的悲剧,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唯有化蝶才能厮守;

虽然是悲剧,但他们还是幸运的,自始至终坚定地宣誓着他们的爱情并相守直至死亡将他们分开;

相比之下,父辈们就没有那么幸运。韩子奇和师妹玉儿远走伦敦避难的时候,因为一封假家书,以为早已家破人亡,身在异乡又身处战火的两人,冲破道德和宗教的束缚,勇敢表露内心的爱意走在了一起,并拥有了爱情结晶,然后当十年后他们奔赴心心念念的家,发现家还在,家人也还在,面对他们的不伦爱情,在战火中死守、等待丈夫归来的梁君璧,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然后梁冰玉虽然也觉得对不起姐姐,但不认为自己有错,只是勇敢地追求了爱情,当她提出韩子奇离开北平,再次回到伦敦厮守他们的爱情的时候,韩子奇犹疑了,她知道她错了,她并没有拥有一个坚强果敢的爱人,他们的爱情死了,最终决定独自远走,寻找自我。留下韩子奇,承受无尽的思念的愧疚,对梁冰玉,也对梁君璧,更是对女儿韩新月。

茅奖穆斯林的葬礼(茅奖穆斯林的葬礼)(10)

在这些爱而不得的故事里,又能说谁有错呢?要说错,只能说错的是时代,时代的巨轮呼啸而来,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前行,没有一个人能幸免。徒留下满心伤痕,独自舔舐,独自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