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上的那些经典“三部曲”推荐

李安父亲三部曲《喜宴》《推手》《饮食男女》

父亲三部曲核心是描述冲突,因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年龄、性、种族的不合而引发的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代际冲突。具体来说,《推手》讲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喜宴》讲同性恋儿子欲尽传统孝道带来的冲突,《饮食男女》则是深入综合的表达当下台北都会背景下,父亲与子女代际之间多种复杂的情感隔阂。

电影史上最好看的三部曲(电影史上的那些经典)(1)

李安的这套三部曲是其创作迄今,自传式意味最浓的三部作品。这三部曲也可以说是李安在美学习多年的汇报式作品,他将西方经典戏剧架构与好莱坞类型片融合,同时辅之以好莱坞的制片标准,完整系统的表达出了自己多年来所观察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演变过程中所经历的痛楚与挣扎。

反观对中国大陆观众而言,李安电影尤其是这套三部曲,永远是一种揽镜自照,反射出另一种中国镜像的存在。

侯孝贤台湾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

《悲情城市》以中国旧诗词式的气韵剪辑法配合长镜头凝视运镜,讲述台湾“光复”之后林家的变迁遭际,又大胆涉及敏感的“二二八”事件,显示出了恢弘的悲天悯人境界。《戏梦人生》以布袋戏艺人李天禄的真实人生经历,反射出台湾“甲午事变”至“光复”整整五十年日治时代的沧海桑田。

电影史上最好看的三部曲(电影史上的那些经典)(2)

《戏梦人生》一方面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敬意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用人物出戏入戏不断打破剧情叙事的方式,对电影的真实本质做出了探索。《好男好女》用当下、历史(白色恐怖时期)、戏中戏套层结构的后设方式,探讨了历史与电影的互文关系。

这也是侯孝贤电影中后现代意味最浓的一部。如是之,从日治到1950年代,这套三部曲以影像的方式完成了一种民族志式的写作,形塑了当下台湾的历史因缘。

托纳多雷回家三部曲《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时光一去永不回,托纳多雷这三部电影(在国内也常被不准确地称为“西西里三部曲”)代表了费里尼式意大利电影的光荣传统:小镇故事,怀旧,抒情,喧哗,吵闹,明亮,色情以及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这套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电影史上最好看的三部曲(电影史上的那些经典)(3)

可以毫不夸张是说,任何有一定观影经验的观众,在观看这套三部曲时,即便不借助字幕理解起来也毫无障碍。要说三部曲里最震撼的还是《天堂电影院》,尤其片尾精彩之极的“接吻蒙太奇”,将全球电影观众悲欣交集的感情得到了最集中的释放。影片最后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实至名归。

而收尾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则为全球影迷再度贡献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世界级美艳明星:莫妮卡·贝鲁奇。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

“故乡三部曲”对中国电影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向所有的中国电影人表明了,电影其实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拍摄,中国电影完全可以一种不同于第五代展示伪民俗,东方主义式的方式与世界电影对话。三部曲的前两部都是以贾樟柯故乡山西汾阳县为主场景展开。

电影史上最好看的三部曲(电影史上的那些经典)(4)

《小武》用爱情、亲情、友情的失落,来表达中国当代社会急速改革过程中,价值观的激变。《站台》以侯孝贤《戏梦人生》式长镜头凝视镜头语言,抒情诗意地描绘了中国一代小镇青年在整个一九八〇年代的憧憬、梦想与惘然之情,是贾樟柯自传式的言志作品。

任逍遥》的故事背景由汾阳小镇移到了山西大同市,以略带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北野武《坏孩子天空》式的残酷青春物语。《任逍遥》的风格不再抒情,贾樟柯将当时拍纪录片时对公共空间的感受融入了影片中,显现了不少抽象性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