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好鹤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谦卑就会挨打(1)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关于古代对女子的教育,曾经最令我讨厌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做到“谦卑。”

说女子就要像大地一样,要具有容纳万物的胸怀。

这种对女子的教育要求一直让我有一种错觉,就是在古代做一个女人简直是太吃亏了,怎么事事都要包容忍让?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古代并不是只有针对女性的教育是谦卑包容,对男性的教育更是如此,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谦卑包容的品质就必不可少。

至于为什么不管男女,都要培养出谦卑包容的品质?

来看看伯禽的故事,就能知道美好品质对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朝代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伯禽是周公的长子,周公当时正代掌朝政,就令伯禽代他去治理封地——鲁国。

周公是周成王的叔叔,当时成王初登王位时年龄还比较幼小,无法主理朝政,只好由周公代为掌管。

伯禽不负父亲的期望,用了五年的时间,将鲁国治理成了人人称赞的“礼仪之邦”。

伯禽为此感到很是骄傲,于是乘着华丽的高车,带着盛大的仪仗去向天子行朝见之礼,并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宣讲自己如何在鲁国兴利除弊,推行礼仪,终至大成的种种事迹。

不料伯禽不仅没有因为“丰功伟绩”得到周公的赞扬,反而被周公厉声呵斥了一顿。

伯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以为是自己的治理方式不符合周室的礼仪,但他回到国中,再三检视自己的治国之道,也没有发现有任何不符合周室礼法的地方。

第二年伯禽又一次来到朝见天子,用一种更加理直气壮的态度宣讲了他的治国功绩。

结果这次他不仅受到了周公的严厉呵责,甚至还让人拿着鞭子把他赶出了朝堂。

伯禽很是不服气,第三次朝见天子时,仍是宣讲了他以礼治国的功绩。

这次周公竟是大怒,居然让吏卒拿着大棍,把伯禽打出了朝堂。

有没有发现古人真的是一点人权也没有?

那么大的儿子了,还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完全不给面子,而且还是当着天下诸侯的面。

受此奇耻大辱,伯禽自然也受不了,扔下从人,跑到郊野放声大哭。

支公好鹤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谦卑就会挨打(2)

一位老者看到伯禽穿着诸侯之服,却一个人在郊野独行痛哭,很是好奇,就上前询问。

伯禽好不容易才止住哭声,将自己所受的委屈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者。

老者听了以后,就问伯禽打算怎么办?

伯禽说,父亲如此厌恶他,显然是不想再让他治理鲁国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概只能远远地离开周朝,避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荒野之地去。

老者听了叹口气说,儿子远逃,将至父亲与何地,你有这个不孝的念头,真该打了。

伯禽辩解说,不是自己不想尽孝,而是父亲不允许我尽孝,我不走开,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老者说,你真是不懂周公的苦心啊!他当众责打你,正是因为信任你。

伯禽糊涂了,父亲当众打他竟然是为了信任自己?

看伯禽不明白,老者就笑了,抬手向前一指说,渭河岸边,有一位千年端坐不动的贤者,你一见到他,什么都会明白的。

这世上怎么会有千年端坐不动的贤者?

伯禽怀着心里的疑惑,告别老者向渭河岸边走去。

渭河岸边空无一人,只是在高高的河堤上,生着一株数人方能合抱的垂柳。

伯禽愣愣地看着那棵虽然苍老,但依然枝叶繁茂的柳树,好久好久,心里猛然像是被雷击了一样明白过来。

原来这真是一位“端坐千年不动的贤者”,柳树那永远不可能向上生长的枝条告诉了他,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者”应该具备的姿态。

伯禽的困惑和委屈都一扫而空,他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原来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如假包换的“贤者”,结果却每次都是怀着傲慢的心,大张旗鼓的朝见天子,并且洋洋自得的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大谈自己的治国之道,哪里还有一点“贤者”的风范呢?

而周公虽一再地责打他,但是依然还是让他治理鲁国,这不是信任,是什么呢?

伯禽想通了,高高兴兴回了鲁国,第四次再来朝见天子时,只乘了一辆旧车,带着少得不能再少的仪仗,见到各国诸侯时也没有志得意满之气,而是满面谦和,越发的恭敬。

等到向天子禀告国政治理的详情时,一再磕头请罪,说自己治理鲁国还有很多欠缺,请天子严加处罚,以显王室之威。

周公看到伯禽的态度非常高兴,在代天子致答词的时候,盛赞了伯禽克己复礼,实为贤君,并大加重赏。

支公好鹤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谦卑就会挨打(3)

看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古人是小题大做呢?

还是觉得谦和、谦卑这种品质真的很重要呢?

在当下的环境里,谦和的品质已经被竞争所取代了。

现在不管在哪一种关系里,好像都少不了竞争的精神。

在工作中就不用说了,同事之间比的就是谁更强势,谁更具有竞争力。

在家里也是竞争关系,夫妻在一起比谁挣的钱多,比谁更强势。

所以现在人与人之间其实只有一种关系,就是竞争的关系。

而竞争关系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让身处其中的人心理紧张,压力巨大。

而且这种流于表面的强势会让人忽略一个人之所以能在一个群体中出类拔萃,更多地来自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而不是所谓的强势。

就像现在的大环境推崇强势的文化,所以大部分人也以自己的强势为荣,得到的结果却是真正的人才并不多见,家庭环境更是一塌糊涂。

这就是典型的外强中干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强势的文化,只是这种强势不同于现在的强势,而在于所做所为让人不得不认可,不得不佩服。

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柔和,又像水一样强大的让你无法拒绝的文化。

古人以做君子为荣,就是因为君子不仅谦和温润,更具有强大的无坚不摧的能力。

真正的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真正的功绩也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而是所作所为总有无数双眼睛能够看到的。

所以生活并不需要强势,而是需要实力。

这种实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那什么是实力,说白了就是你可以为别人付出的力量。

当自己真正具有了这种能力,又能秉持谦和的精神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需要时时绷紧神经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当你不再强势,而只是拥有实力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