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丰

真正的匠人,是可以用双手生产出比机器生产更精密的产品。

1996年至2004年夏季奥运会男子铅球比赛金、银、铜获奖选手们所使用的铅球,全都是Made in Japan。这些铅球由日本一家家族经营的中小工厂生产,而其独特性在于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生产重心完全在球体中心的铅球工厂,亲自“操刀”的社长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一的铅球匠人。

铅球的重心到底有多重要?哪怕只出现1毫米的误差,也会影响铅球投掷距离1米到2米左右,对比赛成绩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一个铅球的好坏能够影响一场世界级比赛。

铅球的工作原理(日本铅球匠人双手比机器更精密)(1)

这家工厂创立于1964年,一直生产各种体育运动用具。在1996年因包揽铅球运动奖牌榜而为世界所知前,他们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不断地钻研铅球。根据铅球匠人所说,在最初生产铅球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每生产100个铅球,就会有30个到40个是次品。国际铅球比赛对铅球有固定标准,比赛用铅球的重量差必须在一定范围内,直径也应当符合标准。

要想生产出好铅球,只能从头学起。于是,铅球匠人便花10个月到铸造工厂从基础开始学起,并意识到要铸造一件出色的产品,首先要对材料完全了解。

铅球的工作原理(日本铅球匠人双手比机器更精密)(2)

回到自己的工厂,他开始重新铸造铅球,但每个月的生产流程都必须改变。为什么呢?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我们很难想象季节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给铅球的铸造带来怎样的影响,但对于匠人而言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比如,冬季的下午四、五点将铅球铸造好,第二天一早就能够完全冷却,但是夏季则需要两天时间来冷却。冷却时长不同,铅球的密度也会不一样。因此,夏天造铅球和冬天造铅球,直径必须要有1毫米的变化。此外,进入梅雨季节,环境湿度每天也在变化,造出来的铅球也就有变化,必须调整适应。

奥林匹克奥运会上的铅球,是从世界各国中选出5-6个国家生产的铅球并列放在田径场上,由选手自主选择。也因此,奥运会是铅球生产者之间最公平的竞争。

那么,这位铅球匠人是怎样控制铅球重心的呢?熔铸一个铅球至少需要5种材料:硅、碳、锰、磷、硫。熔化后的原料倒入模型进行冷却的过程当中,密度大的成分会沉到底层,而密度小的成分会集中在上层,因此铅球的重量就不均匀。加上冷却固化的时间因季节而异,硬度和重心的位置也容易变化。用铅球匠人的话来说,它就像活物一般。

大多数铅球工厂都使用NC转盘来生产,乍一看外表的确是非常完美,但事实上成品中有70%以上的铅球都是次品。NC转盘可以设置铅球的各种数值,自动均等地削出一个铅球,每个铅球表面上是一模一样,但铅球的重心却无法掌握。

铅球的工作原理(日本铅球匠人双手比机器更精密)(3)

由于对材料的特性烂熟于心,铅球匠人在削材料时能通过发出声音的高低,材料表面的光泽以及受手掌感受到的压力变化一边判断一边削,保证球的重心完全落于球心,毫无偏差。听起来是玄乎其玄,事实上,没有人知道他在能依靠“人肉”感应重心是否正确之前,摸过多少铅球,削过多少铅球,经历过多少失败,积累了多少经验。

不仅如此,他还对铅球表面做出了改进。在铅球表面刻上二十分之一毫米深的纹路,增加摩擦力让选手更容易握住,成为了当时选手们最青睐的铅球。专供给巴塞罗那奥运会训练用的铅球,甚至因为太完美而全部都被盗走。此后1996年的亚特兰大的奥运会上,日本这家铅球生产商提供的铅球承包了8名决赛选手的选择。

谈匠人精神的时候,我们常常用“学习”二字。在我看来,匠人精神不是可以“学习”的。匠心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对他的工作有着无限的热爱,不计较回报地不断付出,只为了让成品更完善一丝一毫可以付出千万倍的心血。

不完美的铅球当然也可以成为每个奥运选手的选择,且铅球和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关联。在这样微小之处较真,是他们对事业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一生的尊重。如今,能够生产重心毫无偏差的铅球匠人已经去世,这份手艺也就随着他消失在这个世界,毕竟只有那双削过无数铅球的手,才知道其中奥秘。

匠人的手艺会消失,但匠人的精神总是会告诉我们,尽管这个世界朝着机械化和人工智能化发展,而我们人类“究极”的精神是那样的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