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襄王三年,怀王客死秦国。不久,泰国将怀王的尸体运回郢都。对于怀王的死,“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人们记得,怀王的死,罪魁祸首当然是子兰,是他怂恿怀王去秦国的,而现在顷襄王反而任命他为令尹,这件事引起了民众的愤恨。屈原的心情更是悲愤,越发追念怀王,写下了诗篇《招魂》,用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屈原和楚国人民一样反对屈辱求和,反对令尹子兰,因而遭到了新的迫害。

屈原跳江自尽时说了些什么(屈原为何要跳江自尽)(1)

屈原由于遭到子兰、靳尚等人的诬陷,再次被顷襄王驱逐出郢都,流放江南,是时屈原约四十三四岁。

当时的江南,是指如今的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的北部一带。这一带有莽莽的草原和树林,渺无人烟,尚未开发。屈原离开放都国门,顺大江东下,经过洞庭湖、夏浦(今汉口),到达陵阳(今址不详)。他在陵阳住了八九年,又逆流而上,渡过大江(长江)和湘水,入洞庭,过枉渚(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南)、辰阳(在今湖南省辰溪县西南),再向东南折入淑浦(在今湖南省沅陵一带)。诗人行程艰难,度过了十几年精神苦闷、贪病交加的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创作了《哀郢》和《涉江》,表达了自己老而弥笃的节操。

屈原跳江自尽时说了些什么(屈原为何要跳江自尽)(2)

公元前280年(顷襄王十九年),秦军再次击败楚军,重新占据去了上庸和汉北一带地方。第二年,秦军攻下了西陵。公元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将楚国先王的墓陵挖掘烧毁。这时楚军全溃,顷襄王逃到了陈城(在今河南省淮阳县)。

在郢都危难的时候,屈原大概回到了这里,想在最后关头为搀救楚国尽自己最后的气力,然而顷襄王根本不听他的劝谏,并不准他在郢都滞留,屈原只得离开郢都重返江南。

屈原跳江自尽时说了些什么(屈原为何要跳江自尽)(3)

屈原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的流放,潦倒困顿,受尽了各种艰难苦楚,产生过形形色色的复杂思想。但不管环境如何险恶,生活如何悲惨,他对祖国复兴的希望都一直没有泯灭,然而郢都的沦陷,对于处在孤寂凄苦境地中的屈原,无疑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278年夏历三四月间,屈原从沅水顺流东下,人洞庭、湘水一带。当他行至长沙附近时,已经是天无可游之处,地尽绝人之路的情势。他再也不想继续漂流下去了,前途茫茫,理想破灭,贪病交加,生计断绝。他要用死来实践自己的诺言,作自己虽然为之奋斗一生而终于无法实现的理想的殉道者。此时,他写下了《怀沙》。《怀沙》,就是怀念长沙、怀念先王、怀念故国的意思。诗人在这篇作品中,没有过多流露愁思苦虑、悲怆凄切的感情,而是冷静地分析现实,清醒地概括自己的一生,镇定地向世人表达了以死殉国的决心。

屈原跳江自尽时说了些什么(屈原为何要跳江自尽)(4)

一个憔悴不堪,形容枯槁的老人,边走边吟着诗,来到湘江泽畔。有个老渔翁在江边碰到他,便问道:“你不是三间大夫吗?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

屈原答道:“世上一片混浊,唯独我一人干净;众人都已沉醉,唯独我一人清醒。正因如此,我被流放了。”

渔翁道:“聪明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固执己见,而能顺应潮流转变。既然世上一片混浊,你为什么不顺应大流而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都已沉醉,你为什么不同别人一样,也去吃些糟滓,喝些薄酒呢?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高洁品德而自找被放逐的苦恼呢?”

屈原跳江自尽时说了些什么(屈原为何要跳江自尽)(5)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掸掉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灰尘。怎能让干净的身体受到脏物的玷污呢!我宁可跳人江中葬身鱼腹,也不能让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的污染!”

那渔翁皖尔一笑,一边划着桨离去,一边歌唱道:

沧浪山的流水清又清,

可以洗我的帽带;

沧浪山的流水浊又浊,

可以洗我的脚。

公元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五日,屈原怀石自沉于长沙东北的汩罗江中,了解了悲剧的一生。时年六十二岁。

屈原的死表现了他坚持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渝的精神,也是对楚国腐朽贵族统治集团的一种抗议。

屈原死后的第二年,秦国又占领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公元前223年,楚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