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武汉人“低调”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日子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长达76天的封城一年之后,武汉已恢复往日的繁华《环球时报》记者站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附近的天桥上,夹在人流之中,听着早高峰的汽车喇叭声, 闻着烤红薯的香味, 突然映入眼帘的是天桥两旁玻璃护栏上印着的一组数据:吉林医疗队,1209人,驰援武汉;天津医疗队,1307人,驰援武汉、恩施……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日场景并不普通,谁能忘记那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呢?如今,武汉疫后重生,国际上很多舆论在关注“武汉重启一周年,经济持续恢复中”的同时,也在反问:为什么“武汉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为什么“中国式防疫”能这样成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武汉即将见证你的重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即将见证你的重启(深度重启一周年)

武汉即将见证你的重启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武汉人“低调”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日子。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长达76天的封城。一年之后,武汉已恢复往日的繁华。《环球时报》记者站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附近的天桥上,夹在人流之中,听着早高峰的汽车喇叭声, 闻着烤红薯的香味, 突然映入眼帘的是天桥两旁玻璃护栏上印着的一组数据:吉林医疗队,1209人,驰援武汉;天津医疗队,1307人,驰援武汉、恩施……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日场景并不普通,谁能忘记那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呢?如今,武汉疫后重生,国际上很多舆论在关注“武汉重启一周年,经济持续恢复中”的同时,也在反问:为什么“武汉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为什么“中国式防疫”能这样成功?

武汉大学一周50场招聘活动

一年前的4月8日,距武汉市中心30公里左右的京港澳高速“武汉西”收费站口,上千车辆排队等着离汉的场景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时隔一年,《环球时报》记者再去探访该收费站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自从去年夏天之后,过收费站的车辆司机不需要再出示健康码,车辆通行就快了很多。最近每天大约有两万辆车经过这个收费站,这个数字与疫情前基本相同。”

在武汉有名的夜市吉庆街逛一逛,《环球时报》记者明显感受到这座“英雄之城”已快速恢复往日的“烟火气”。小吃街很多店铺都排着长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也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经营海鲜餐馆的周老板告诉记者,生意的火爆程度不亚于疫情前,为扩大规模,他正准备买下隔壁的一间店铺。四季美汤包铺的老板王凯说,清明小长假那几天,从早到晚都有排队买汤包的顾客,他现在发愁的是要再找几个帮手。王凯说,五一假期就要到了,只要不下雨,来江城武汉的游客会更多。

湖北官方的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期间,湖北接待游客1170万人次,约为2019年同期游客总数的60%。各大旅游订票平台也显示,武汉是清明节假期国内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网约车司机叶亚军在去年武汉封城期间,主动报名参加运送物资和接送病人的志愿服务。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清明节,我作为志愿者司机,接送过几家人领取病逝亲人的骨灰。今年清明节,我更多接送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谈到武汉的变化,叶亚军说:“政府在恢复武汉生活和经济上下了苦功,成绩巨大,我们这些老百姓都非常感恩和自豪。去年刚解封时,每天跑个三四百元还很困难,但现在很轻松就能跑个五六百元。”

中信证券6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一场招聘宣讲会引起《环球时报》记者的兴趣,而这样的招聘会,武大一周会组织约50场。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表示,经过一年来几轮核酸检测以及最近大规模接种疫苗,武汉几乎成为国内“最安全的城市”,所以武汉的高校一邀请他们就来进行线下招聘宣讲。目前,已有两三百名武大和华科大的学生有加入中信证券的意向。该工作人员还说:“去年中信证券湖北分部前半年几乎没有实习生,后来慢慢多起来,到年底已恢复疫情前的状况。”

“疫情期间平安出生的每一个小生命,对我们团队和整个武汉来说都是一种希望,是武汉的未来。我们非常高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主任冯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2月,医院特意为石榴——一个去年疫情初期诞生的小朋友过周岁生日聚会,通过媒体直播,全国9000万网友见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据了解,石榴谐音“十六”,除纪念出生于“正月初十6时”外,也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之意,表达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渡难关”。为石榴接生的冯玲说,孩子父母去年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并在不同的医院接受治疗,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被转到重症监护室,隔离观察了两周。她表示,武汉安定下来,石榴的周岁生日聚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采访期间,很多武汉民众表示,这座城市变得更为安全,武汉人变得更加团结,更加乐于助人,对医务工作者更加尊敬。还有的说,他们更加关注健康和家庭,去健身房的次数多了,在假期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汉产疫苗年产将达10亿剂

《环球时报》记者樊巍曾在武汉生活十几年,疫情期间到武汉采访,武汉解封后又多次回去探亲访友。今年除夕夜,一位曾接受过樊巍采访的武汉新冠康复患者发朋友圈说,“去年除夕夜没能看春晚,今年无论什么节目都觉得好看”。 2020年12月27日,“疫情上报第一人”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在接受樊巍采访时说,不论悲伤与感动,她已不愿再提起那段岁月。张继先称,她明显感觉到,这场疫情让许多人对于生命产生敬畏,对于生活更加珍惜,武汉市民在疫情中得到了“成长”。

樊巍最大的感触是,作为去年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没有困囿于疫情所带来的“次生灾害”,相反,以首届“中国5G 工业互联网大会”为代表的多个国家级盛会在武汉举行,以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武汉落地生根。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数据是,2020年武汉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进入全国城市排行榜前十行列。樊巍说,武汉人不仅又沉浸在烟火气十足的江城夜文化中,而且始终不忘感恩之情,在重要的日子会为驰援过武汉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新闻工作者送上礼物,武汉部分医院还自费组织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回汉赏樱。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政治高度来讲,党中央采取坚决果断的防疫措施,组织全国各地的医疗力量驰援湖北,这对控制疫情起到关键作用。杨占秋说:“武汉在生产方面基本上已恢复,在生活方面,如在人员流动上还是有很多限制,我想去另一个学校办事也进不去。”但他强调,正是因为有这些严厉、积极的管控措施和坚决的预防手段,武汉在疫情控制上才有今天的成效。

“很多来自其他省份的游客经常问我疫情期间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最后总是告诉他们,‘武汉可是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吉庆街一位小吃店老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街上所有从事餐饮业的人都接种了新冠疫苗。他还说:“说到新冠疫苗,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武汉也是一个疫苗生产基地。汉产疫苗正在给全国人民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希望。”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时了解到,该研究所正在扩大产能,位于金港园区的扩产项目先期工程预计将于5月完成。整个扩产项目全部完成后,汉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年产能预计将达到10亿剂。

面对西方污名化,武汉人说 “不”

日本雅虎新闻网等多家媒体4月8日报道称,武汉解封一年,生产和投资都在有序回升。今年1月至2月,武汉进出口贸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9.9%。武汉主要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顺利恢复,有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称“自去年以来,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并表示“公司在武汉的工厂现在继续实行测体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但生活方面已脱离新冠疫情的影响”。

世卫组织和很多外媒去年都将以武汉封城为典型案例的“中国式防疫”描述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措施。西班牙《理性报》近日刊发以“大流行一年:我们从新冠疫情中学到了什么”为题的文章,强调 “事实证明,武汉这座有1100万居民的城市所采用的防疫措施是最有效的”。埃菲社记者维克多·埃斯克里瓦诺近日在走访武汉后撰文说:“去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采取了堪称全球最为严格的封闭措施,当地居民为防疫需要无法正常庆祝农历新年和樱花节。一年后,中国武汉市再次庆祝樱花节,这是其引以为傲的标志。”武汉东湖风景区管理人员告诉维克多,樱花开放不仅宣告春天的到来,而且也“代表着希望”。

一位定居武汉的日本人前几天还给《环球时报》记者发来几张他赏花的照片,并感叹“仿佛回到日本”。他认为,武汉民众的日常生活早已恢复如初,但大家并没有放松警惕,平时出行注意戴口罩,进出公共场所会出示“健康码”。

2020年4月7日,也就是武汉解封的前一天,日本政府首次发布“新冠疫情紧急事态宣言”。一年过去了,日本仍面临新一轮疫情的考验,政府也呼吁民众警惕“第四波”疫情,并全力推广疫苗接种。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认为,“在中国什么事情先做再说,做的过程中再调整,而日本却一直讨论不见行动,导致抗疫陷入被动”。竹内亮去年6月赴武汉拍摄《好久不见,武汉》,并于去年年底兑现承诺,重返武汉举办和“粉丝”的见面会。今年初,竹内亮执导的《后疫情时代》上线并引起关注时,曾和《环球时报》记者感慨,“拍摄《好久不见,武汉》就是想让全世界了解真实的武汉,可现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还是缺乏客观性”。

解封一年后,武汉“涅槃重生”,逐渐恢复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武汉市民平日出行仍戴口罩,到公共场所接受体温检测、扫健康码,部分夜店仍关闭或限制游客数量。有接受采访的武汉市民表示,除遗憾疫情带来的一些不便外,他们更对一些西方国家将自身防疫不力归咎于中国感到愤慨。武汉居民黄女士说,她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是故意抹黑武汉,以掩盖自己的错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病毒溯源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将一座城市污名化,从而牟取政治利益的做法,是非常不道德的。”这种污名化操作也从侧面说明我们中国做得太好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谈到很多国家的疫情反反复复,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说:“对于全世界来说,我们国家的防疫措施、防控策略和管控方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拿社区管理来说,很多国家就没有相应的社区管理的措施和模式。现在我们国家的疫苗接种工作很多都是通过社区来组织安排。因此,社区管理在疫情控制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除社区管理以外,杨占秋认为,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仍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这一波疫情虽然在我国已经过去,但新冠病毒仍会存在较长时间,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可能才刚刚开始。”杨占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赓续伟大抗疫精神,病毒的起源、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疫苗的效率等,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环球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张卉 徐可越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李司坤 环球时报驻西班牙特派记者 陈晓航】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