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中记载了很多怪力乱神的神怪故事。大多数都是带有寓意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将一个唐传奇里的故事,算是大唐时期的龙门客栈——板桥三娘子。

相传,在大唐元和年间,汴州城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不知什么时候起了一家客栈,取名板桥店。这板桥店的主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独居女人,是个外来户,既没有子嗣也没亲属。当地人也没有对她的身世产生任何怀疑,都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小生意人。慢慢的时间久了,人们对她也就熟识起来,都管她叫三娘子。

这位三娘子虽然是个弱女子,但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她做生意非常热情大方,从来不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来往客商只要在她店里住宿,三娘子不仅好吃好喝细微招待,如果遇到那种拮据的远道客人,三娘子还会给他们减免房钱。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古人的脑洞不比今人差)(1)

这样时间久了,三娘子和她的板门店的口碑越来越好,人们都连连夸赞三娘子经营有方。来她这里投宿的客商也越来越多。很快,三娘子就凭借火爆的生意,挣下了大量家财,置办了很多田产,还养了好多驴子。

有一天,许州人士赵季和赶往东都洛阳,路过此地天色已晚,于是慕名来到三娘子的板桥店投宿。不巧的是,当天的客房非常紧张,加上他又来得晚,好位置的床铺都已经被其他客人挑去了。没办法,赵季和只好在最靠近墙角的那间客房将就一宿。隔壁就是店主人三娘子的卧室了。

当晚,三娘子为客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热情地招待客人们喝酒,客人被三娘子的热情所感染,一来二去,推杯换盏间便都喝多了,才一个个酒醉熏熏地回屋休息。

但是,赵季和不喜欢喝酒,也不大喜欢和陌生人攀谈,吃过晚饭,他就早早地回屋休息了,并没有参与众人的酒宴。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古人的脑洞不比今人差)(2)

午夜来临,那帮酒醉的客人鼾声大作,扰的赵季和睡意全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

突然,他迷迷糊糊听到隔壁三娘子的屋子里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赵季和心想:“这大半夜的,主人家这是在干啥呢?”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便悄悄靠过墙上的缝隙一探究竟。

透过缝隙,只见三娘子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从床底搬出一个木箱子,放在了桌子上,她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副犁杖、一个木牛以及一个木偶人。这些东西都不大,只有六七寸左右。接着,三娘子便对着这些东西,比比划划,嘴里还念念有词,好像是在念动什么咒语之类的东西。不一会儿,咒语念罢,三娘子喝了口水,猛地喷在这些东西上。

刹那间,只见木偶人和木牛慢慢地站了起来,好像活的一样。木偶人拿起犁杖,套在木牛的身上,然后在三娘子床前的地面上耕起地来。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古人的脑洞不比今人差)(3)

接着,三娘子又从木箱子里拿出一把麦种递给木偶人在“地里”播种。不一会的功夫,播下去的种子就完成了发芽、成长、开花、结穗和成熟的全过程。随后,木偶人就开始收割麦子,大约收获了七八斗的样子。三娘子又拿出一个小磨盘来,让木偶人把收获的麦子磨成了面粉。一切都完成后,三娘子就把这些木偶收了起来。然后用这些面粉和面做做成了烧饼。

第二天一大早,客人们陆续的起床准备上路。这时,三娘子笑脸莹莹的走出屋来,手里端着昨晚做好的烧饼,热情的招待大家,客人们以为是三娘子待客周到,盛情难却,就都吃了三娘子的烧饼。

这赵季和昨晚亲眼目睹了这烧饼的来历,哪里还敢吃呀!急忙推脱有事先离开了。出门后,赵季和并没有真正离开,而是半路折回来,躲在窗户下,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看来这赵季和也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但见,吃过烧饼的客人,一个个倒在地上,须臾之间都变成了驴子,嗷嗷直叫!听得赵季和满身的鸡皮疙瘩,差点当场晕倒。这时,三娘子把这些“驴子”全都赶到了后院去,留下的财物,三娘子就收拾一下,归自己所有了。这就是为什么三娘子养了那么多驴子的原因,原来都是往来客人变幻的。三娘子的家财则是客人都脏物。

这赵季和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发现三娘子害人谋财的勾当后,并没有去报官。而是对三娘子的神奇法术垂涎三尺,琢磨着该怎么把三娘子的这套法术据为己有,就可以发大财了。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古人的脑洞不比今人差)(4)

琐事不表,过了一个来月,赵季和想出一条妙计。于是,他又来到三娘子的客店住店。谎称自己已经从东都洛阳办完事回来了,路过此地,借宿一宿。三娘子并没有起疑心,像往常一样热情的招待赵季和。这天店里没有什么客人,三娘子和赵季和聊到深夜,才各自睡去。临睡前,赵季和对三娘子说:“我明天一早就要走,而且路途遥远,劳烦三娘子帮我准备一点点心!”三娘子满口答应,不在话下。

午夜时分,赵季和又到墙上的缝隙上去偷看,看到的情形和上次一样。心中一阵暗喜,计划就要成功了。

第二天天一亮,三娘子端着烧饼走到赵季和屋里,热情招待他趁热吃。赵季和借口口渴,让三娘子去泡一碗茶水。趁这个机会,赵季和悄悄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烧饼,和三娘子的烧饼调包了一个。

等到三娘子端茶进屋后,赵季和假装突然想起事情的神情,不好意思的对三娘子说到:“我想起来了,我的包袱里还带着烧饼呢。要不你就把这些烧饼留着给别人吃吧”。三娘子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把她做的烧饼端出去。这时候,赵季和又说:“我的这个烧饼也很好吃的,要不你来尝一尝”。说完,就把那个从三娘子那里换出来的烧饼递给了她。

三娘子不知是计,拿起烧饼来吃了一口。结果转眼之间,三娘子就倒在了地上,和那些吃了她烧饼的人一样,变成了一头驴子。

赵季和见状,知道计谋成功了,哈哈大笑。随后他连忙去到三娘子的屋里,把那只神奇的箱子翻出来。

赵季和这人,脑子也不是太灵光,虽然得着了箱子,但是他却忘了还需要咒语的。无论赵季和嘴里怎么念念有词,比比划划。这些木偶始终一动也没动。最后赵季和没办法了,只好骑着三娘子变成的驴子,到处去周游了。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古人的脑洞不比今人差)(5)

一晃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赵季和骑着驴子出门,路过一个庙宇。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拦住了赵季和。

老头对着驴子左看右看,拍手大笑,一边笑还一边说:“板桥三娘子啊!板桥三娘子啊!你怎么也变成这副模样了呢?”。此话一出,赵季和大吃一惊,心想这是遇着神人了,竟然知道驴子的真身!于是连忙从驴子上下来,向老头作揖行礼。老头拉着驴子对赵季和说:“三娘子这些年虽然害了不少人,但是如今也被你折腾得差不多了,不如就此放了她吧”。

老头说完,不等赵季和回应,便伸手抓住驴子的嘴巴用力一撕,把驴皮撕出个大口子来。随后,三娘子从驴皮里慢慢钻了出来,有气无力的。

片刻以后,三娘子缓过神来,扑通跪倒在老头面前拜了三拜,也没说什么,就转身离开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三娘子了。只留下板桥三娘子的传说在民间流传。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人自有恶人磨”,三娘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作恶多了,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遭到惩罚。所以,在世间还是要“但行好事”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