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个强化推进高质量脱贫(天柱县南康村创设)(1)

村民拿到“生态股”协议,就标志着自己已拥有5万元股份。

新华网贵阳6月29日电(通讯员金可文 唐安平)“真是太享福了!”日前,贵州省天柱县南康村,82岁农民杨显陆“路遇”笔者,交谈中“显摆”了一下:“做梦也没想到,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竟会砸中我,老了还能当上股东。”在天柱县凤城街道南康村,90户村民像他一样不花一分钱,一夜之间成了拥有5万元股份的股东,从今以后年年能分红。

保护好自留山就可年年拿分红

行走在风景如画的南康村,红豆杉园、红茶园、楠竹林等近10个品种的生态风景基地如珍珠点缀山间,新建民居鳞次栉比,不时有劳作的村民神态安然地与笔者擦肩而过,一派富足的田园生活景象。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天柱县一类贫困村,90户农民就有69户是贫困户。这里海拔偏高,资源单一,不少村民曾经过着“养牛为犁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生活。

变化因一个叫何元钦的侗族青年而起。2004年不堪贫穷的他,背着行囊走出山门到他乡淘金。6年后,他成就亿万富翁梦想,回到家乡创业。

见多识广的何元钦意识到,南康贫穷是因为山大谷深树木多,山高风凉冰冻长,但这同时也是南康的优势。“七月山深处,轻风凉袭衣”,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正是发展旅游和绿色原生态产业的有利条件。

从2013年开始,何元钦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开发乡村旅游,创建贵州省绿色方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红豆杉生态园、红茶基地、农家乐、山泉饮用水、竹藏酒、传统养猪场和传统蔬菜种植基地,为90户村民提供股份合作和100余人提供就业机会。

村里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股份也留给村民,可大家却苦于没有资金入股。何元钦与村党支部领导商议创设“生态股”,以解决村民入股难的问题——村民只要保护好自家自留山的生态,就可以享受公司3万元股份;在自留山上每栽种500株红豆杉苗另加1万元股份;不砍伐本村及周边村寨的树木还可获得8000元股份;保持好自家院内外清洁卫生,另可获得2000元股份。

“分450万元股份给村民,换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值得!”何元钦说,“今年底,公司将进行首期分红,预计红利可达30%,每户村民将分到1.5万元‘生态股’红利。”

旅游旺产业兴 活了村庄富了民

6月25日,云霞初露,笔者来到有“一半秀色,一半山”美誉的南康村,入寨的路在杉树和竹林中延伸,一丝丝晨光从竹林罅隙中透过薄雾照射下来,只见一对对身穿侗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在竹林里忙碌着,他们一个端起碗口大的玻璃容器,一个拿着细小透明的软管,围着一株株楠竹像是在“输液”。

南康村支部书记杨秀友告诉笔者,这是村民们在“种酒”,将原酒种进楠竹里,几个月后再取出,南康“天竹红”美酒就是这样在楠竹里“养”出来的,因此,有人说它是有生命的酒、会呼吸的酒、“养”出来的佳酿。

据悉,南康“天竹红”,也叫竹藏酒,是国酒茅台总工、中国第一位酿酒博士后郭坤亮,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竹木资源生态环境,利用红豆杉与柔雅酱香白酒的耦合机制研究而成的科研成果。

“将窖藏12个月的柔雅酱香白酒,取红豆杉果再泡12个月,然后‘种’入楠竹的竹节中‘孕养’,一株楠竹视大小种3-5斤,隔节‘种’酒不影响楠竹正常生长。3个月后取出,再进行调制包装。”南康村天竹红酒技术员龙四昭说:“因红豆杉产果有限,目前一年只能产酒10余吨。”

最近几年,南康村“两委”针对本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土地荒芜严重的现状,积极调整发展思路,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引进人才和激活民间资金,建成集创收和观光于一身的1200亩红豆杉园、400亩红茶园、1000亩楠竹林等近10个品种的生态风景基地。当地村民既种庄稼又种“风景”,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就业和创业,吃上了“旅游饭”。

“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有2200块钱工资,丈夫专为农家乐种菜、喂猪,月工资3000块,现在家里不但脱贫了,而且银行还有了存款呢。”天竹红农家乐的服务员何秋菊一边忙着上菜,一边招呼陆续进店的游客,脸上充满喜悦之情。昔日的穷山村,因创设“生态股”,演绎出一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如今南康村90%青壮年已返乡就业、创业,“农文旅”生态产业十分兴盛,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乡镇三个强化推进高质量脱贫(天柱县南康村创设)(2)

航拍南康村村貌。

乡镇三个强化推进高质量脱贫(天柱县南康村创设)(3)

南康村红茶基地。

乡镇三个强化推进高质量脱贫(天柱县南康村创设)(4)

提取竹藏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