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1)


先对全国茶友道一声新年好!我1月17号去了一趟武汉,到腊月二十九接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查询,到大年三十被上门测量体温,正月初一起每天共有四个部门电话查询、两个部门上门测体温。我切身体会这次疫情很严重,也非常感谢春节还奋斗在一线的医生、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此向他们致敬,有你们的努力和奉献,相信这次疫情很快会过去的。

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茶行业也在其中之一,尤其是元宵前后开采的川茶。新年第一篇原创,我们来聊一聊每年最先上市的绿茶——竹叶青。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2)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3)


2019年12月17日,四川竹叶青茶叶公司请李宇春、李易峰代言,应该是为2020年的春茶做宣传铺垫。说实话,请的这两位明星与竹叶青的风格还是蛮般配的,青、涩、朝气,像极了竹叶青的味道。

我倒不关心竹叶青请两位四川本土明星的费用,而是很想知道明星效应下的商业转化率;很想知道竹叶青能够做多大、走多远。

关注川茶已经10余年,对川内茶产业情况还是比较了解,所以我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剖析“竹叶青现象”。

一、模糊的竹叶青茶品和商标概念

说起竹叶青茶叶,大家都知道是四川产的一种芽茶,却很少有人知道“竹叶青”是峨眉山竹叶青茶叶公司的注册商标。按照商标法,市面上其他叫竹叶青的应都属于侵权茶品。竹叶青茶叶的名字是1964年陈毅取的名,竹叶青公司1988年注册,由于国人对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加上近30年来中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造成四川竹叶青遍地开花,形成了竹叶青是一个公用茶叶名称的意识形态。后经竹叶青公司的不断维权,川内其他地区做的同类茶品不敢再叫竹叶青,于是泸州纳溪的叫“凤羽”、雅安名山的叫“石花”(加工工艺有所不同)。

整个四川产茶区及市场为“竹叶青”三个字背书了二三十年,好,我现在收回来了不再让别人用,对于竹叶青公司来说很划算,当年也不是树品牌干大事的时候,现在机会成熟,我可以一家独大;而对于整个四川茶产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区域品牌效应、效益远大于单位品牌效应、效益。如龙井,西湖产区的可以叫西湖龙井、越州产区的可以叫越州龙井。西湖龙井里面我又可以分狮峰、虎跑等山头产地;越州龙井里面我又可以分大佛、越乡等县域产地品牌,除了主产区以外的龙井我可以统称浙江龙井,于是一个龙井茶就是一个浙江省的名片,一张区域大品牌支撑了全省茶产业,养活了几百万茶叶从业者。

而名山的石花、纳溪的凤羽,又有几个人知道?全四川省用竹叶青工艺做的茶只能另起品名或品牌、更多的是以散茶以口头告知“这就是竹叶青”的形式进行销售,严重制约和扼杀了原本可以做得更大的“竹叶青产业”。这也反映了省一级茶叶主管人员缺乏战略格局,试想如果当初将竹叶青品牌以政府层面买下做成川内第一大区域品牌,那今天的川茶产业将是怎样一片天地.......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4)


二、漏洞百出的广告

从竹叶青的广告上来看,有两处内容还是有点涉嫌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5)


1、说竹叶青是明前茶的概念 明前茶泛指江南茶区清明前前几天采摘的茶叶。古老的农业生产一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生产也是一样,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3月5号)和“春分”(3月20号)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而四川茶最早的(泸州纳溪、宜宾筠连)立春之后三四天,最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就可采摘。如2020年2月8号(元宵)前后就可以采摘,峨眉山、名山地区大约晚个把星期也可以初采,但这个时候离清明还有一个多月啊。到清明时节泸州、宜宾的春茶已经近尾声了,峨眉、名山也早过了黄金采摘时期。所以将竹叶青描述成明前茶概念很好笑,这是业内人士不该犯的低级错误,除非就是故意的。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6)


2、在李宇春和李易峰的广告介绍中说竹叶青是产自峨眉山海拔600到1200米的茶园 果真如此吗?那是不可能的!纳溪每年茶叶开采会有大量的茶青贩子来收购单芽,他们收的茶青又会卖给竹叶青公司,少的时候几千斤,多的时候一两万斤........竹叶青公司2019年在名山收购几十万斤干茶,价格从最高的880一斤到后期的180一斤。.......(这些大致数据由茶青贩子和名山茶企主提供)而纳溪在泸州,名山在雅安,你竹叶青的广告里怎么可以说是产自峨眉山(峨眉山属于乐山地区)的绿茶呢?而且在众多名山人眼里,峨眉的茶叶品质普遍要低于名山。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7)


三、明显的战略失误

但凡中国各产茶区,产茶区的人都会喝本地茶,就如安徽人喝黄山毛峰、浙江人喝西湖龙井,四川人喝竹叶青,竹叶青最大的消费市场肯定是在川内,川内最大的市场肯定是成都,这座1800多万人口会吃会喝又休闲的城市,成就了多少本土品牌。竹叶青那个连续11年绿茶销量第一的数据我信,以一家公司的知名单品在一个亿级人口大省、千万人口等级的省会城市做出这样的成绩不难。

在本土,单品可以打天下,出了省难免会水土不服,这是各产茶省的通病,除非你的茶品已经名扬天下,那么不管在哪个地区都会受欢迎。西湖龙井、碧螺春、正山小种、老班章等茶品属于名扬天下的茶品,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小产区、稀缺性、味道好、认知度高。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8)


(北京某写字楼电梯间分众传媒广告)

而大家对竹叶青的认知靠这几年的央视广告,产区大、不稀缺、口感一般。在众多高端绿茶里竹叶青属于卖相很好的偶像派,好看第一,口感说实话与其他一些实力派的知名绿茶差距甚远。这与茶树品种和产区土壤有一定关系,口感甚好长势很杂的老川茶差不多被消灭殆尽(这一点全国都差不多,群体种基本被干完了),普及了长势好、产量高口感中下的福选九号、福云六号等品种,导致川茶品质下降,虽然很多地方引进了浙江的龙井43、平阳特早等一些以香气和滋味出名的品种,以及名山本地繁育的一些新品种,但是红壤土里生长的茶叶香气与滋味始终要逊于黄壤土、沙壤土环境生长的茶叶,而四川大部分产业产区都是红壤土。所以,由于地理属性,再好的品种也难以在川内一些地方发挥它的优良特性。

最致命的是“竹叶青类”的单芽茶为了保持干茶和茶汤翠绿的特征,或多或少会存在杀青不足、干度不足等现象,纵使干度达标,在小包装充氮常温下储存也难以抑制被逐渐氧化变质的结果。

当小罐茶开始贴地行走时,竹叶青却准备展翅高飞。签约双李代言、又以6个亿与分众传媒签约投放广告,不要说巨额的广告费只会增加成本,分摊到每一位消费者头上,最终又会造成竹叶青与其他茶类比较性价比会大打折扣的恶性循环。以李宇春、李易峰代言的那款为例,2280元120g,约9300元一斤;而特级论道竹叶青高端礼盒,则将近三万一斤茶(且茶汤涩味同样叮口)。若拿小罐茶1000元80g,合一斤6250元的礼盒相比,小罐茶铝罐设计更有质感些,相比较竹叶青的"塑料"包装,小罐茶的智商税显得相形见绌!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9)


而春节前在北京打出“春节礼,竹叶青”这样的广告语,我不禁哑然。首先你说的明前茶到年关拿出来卖还能好喝吗,绿茶的口感鲜爽期也就两三个月。在绿茶的保质期范畴里虽然有12到18个月,但在消费者眼里一般过了大年三十就算陈茶,有多少人愿意买竹叶青放几天让它变陈茶?其次你让北方人大冬天的喝早春性寒的绿茶,我想数百年以来的饮茶习惯已经养成,哪怕真喜欢,也不会在这个季节买的,就算你送他们,很多人未必会买账。显然,竹叶青已经被“扩张”冲昏了头脑,才会有这种无脑的广告。

在机械化尚未普及的当下,第一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劳动力的越来越匮乏。从产业角度来看,未来像竹叶青类离不开人工采摘的单芽茶品会逐年减少,而造成此类茶品产量减少的最大原因是源头采摘劳动力的断层,从全国采茶工人群平均年龄来看,60岁的采茶妇女已经算是年轻的了。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可能尚未出现某些产茶省份的采茶用工荒,但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八年或十年之后这部分劳动力肯定接不上,届时会使竹叶青之类的茶企没有原料下锅,造成产业萎缩的局面。所以竹叶青公司应该未雨绸缪开始谋划和调整未来产品结构。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10)


—— 结语 ——

我并不否定中国茶叶要走品牌之路,请明星代言、上央视做广告未必不可,但我更认同一款茶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诚然,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做广告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短时间内增加茶品销量,但近几年国内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人傻钱多的群体越来越小,竹叶青这样物非所值的商品特性能否走得长远却是个未知数。

细数近些年倒闭的民营企业,无一不是欲望膨胀、盲目扩张造成的。我一直认为竹叶青最大的市场就是川内,最认可竹叶青口感的人群就是成都和泛成都经济圈。应该未雨绸缪从单品竹叶青绿茶慢慢衍生原料成本更低的红茶,应对未来的危机,稳打稳扎,8300万人口的大市场足够撑得起一家本土茶企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甚至成为百年老字号。

“平常心、竹叶青”,一家茶企必须要有一颗野心,也更需要一颗平常心。

1月28日,四川省竹叶青茶叶有限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200万元,用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抗击及防治工作。——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整个茶行业只有小罐茶和竹叶青两家茶企向疫区捐款捐物,在此向你们致敬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11)


祝竹叶青越做越好,越走越远。

竹叶青茶李宇春(竹叶青请李宇春)(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