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部下谁敢动(69老子的哀兵必胜)(1)

《道德经》第69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是老子非常著名的军事思想,是“哀兵必胜”的出处,这一理论影响了中国军事思想几千年。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字面的意思是,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前面我们讲过,老子是厌恶战争的,认为战争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但同时也是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其军事思想的典型论调,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积极的防御战略。所谓积极,即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与国家的实力地位相当。所谓的防御,指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的是保家卫国,而不是来对外发动侵略或恃强凌弱。

老子的部下谁敢动(69老子的哀兵必胜)(2)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意思是,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这是战役战术方面的指导思想,即要主动示弱,一方面不要激怒对方,引起不必要的战争,另一方面,也要隐藏自己的战役战术企图,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意思是,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这里的“三宝”在上章详细论述过了,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战争规律。即如果轻敌,就会违反战争规律,违反战争规律,就一定会失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是重视对手的,只要重视对手,才会主动地了解对手、研究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与孙子兵法的思想是一致的。

老子的部下谁敢动(69老子的哀兵必胜)(3)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是成语“哀兵必胜”的出处,这里的意思是,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这里悲痛的一方,可以理解为战争理由更加充分,同仇敌忾的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