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铸,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他是北宋末年泸川军(今四川泸州)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善于骑马射箭。宋徽宗宣和年间,刘铸被任命为阁门祗侯。宋高宗即位后,刘铸先后任陇都护、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等职,后改编并统率原在太行山一带的抗金义军八字军(因战士的脸上都刺着“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而得名),从而成为南宋王朝中独立成军的将领。

抗金名将刘如愚 赤心报国坚守顺昌(1)

宋金议和后,金相答应把河南、陕西地区归还给南宋,宋高宗便委任刘铸为东京副留守,让他率八字军3.7万人及3000名殿前司兵前去驻守开封,军中的家属,则准备安置在顺昌府(今安徽率阳)。可是正当刘铸在赴任途中时,金朝突然背弃议和,发兵大举南犯。刘铸立即令全军将士舍舟登岸,急速挺进,进驻到顺昌府。

抗金名将刘如愚 赤心报国坚守顺昌(2)

这时,金兵重新占领开封,逼近顺昌的消息不断传来,顺昌城中人心惶惶。当刘铸召集将领们商讨御敌之策时,许多将领认为金兵此次来势凶猛,难以抵挡,最好是趁金兵还没有赶到,急速返回江南。刘铸听到这种论调,火冒三丈,怒道:“我本是去东京赴任的。今东京虽失,所率全军到达此地,有城可以坚守,为什么要白白丢弃呢?我的主意已定,要誓死坚守顺昌,谁敢再说撤退,立即斩首!”说罢,下令将船只凿沉,以杜绝将士南逃的念头。

抗金名将刘如愚 赤心报国坚守顺昌(3)

接着又把自己的家属安置在一个寺庙中,门口堆积了许多柴草,并对守门的兵士们说:“一旦战事不利,你们就点燃柴草,把我的家属烧死,以免落入敌手,遭受侮辱。”随行人员均被刘铸决一死战的壮举所激励,男的修筑工事,准备战斗;女的也帮助磨刀剑,争相杀敌立功。经过六天的紧张备战,顺昌城的防御设施已初具规模。当金兵接近顺昌城时,刘铸又下令将所有城门全部打开。金兵疑心城中有重兵埋伏,不敢近前,只在远处向城头射箭。

抗金名将刘如愚 赤心报国坚守顺昌(4)

到了晚上,刘铸派出500壮士偷袭敌营,又派出100兵士乘机潜入敌营中,各自为战,伺机杀敌。金兵损失严重,只好向金朝元帅兀术求援。金兀术立即率十万大军向顺昌城扑来。这时双方的力量更加悬殊,一些将领提出,我们已屡次击退敌军,可乘这个间隙,造船南归。刘铸斩钉截铁地说:“朝廷养兵15年,正为缓急之用。况且我们已将敌军的锐气打下,而我军势气正盛。现在虽然众寡悬殊,但形势要求我们只能进,不能退。你们想想看,敌营离城很近,又有兀术的大批援军赶到,我军稍一撤退,敌兵必追,岂不前功尽弃。

抗金名将刘如愚 赤心报国坚守顺昌(5)

如果敌军再乘势入侵两淮,威胁江浙,那我平生的报国之志反而变成了误国之罪。”众将领听了,倍受感动,一致表示:“我们听太尉的”兀术率大军来到顺昌城下,让人给刘铸送去一封书信。刘铸担心军心动摇,所以对书信没看一眼,就当众焚烧。后来,刘铸又派部将耿训向兀术下书请战。兀术怒道:“你怎敢同我较量?以我们兵力,用靴尖就可把城踢倒。”耿训却说:“如果太子(指兀术)有胆量,我们的太尉准备献出五座浮桥,等太子过河再会战。”六月初九,刘铸果然在颖河上架了五座浮桥,并在准备会战的地方洒了许多豆子,河塘中洒了毒药。

抗金名将刘如愚 赤心报国坚守顺昌(6)

当金兵过河之后,许多人因饮河水而中毒,战马因只顾吃地上的豆子而不听指挥。刘铸乘机伏兵四起,金兵丢下许多尸体,只好仓皇撤退。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