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时期国家权力机构大体沿袭元代,有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府,下有吏、礼、兵、刑、工、户六部分理庶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明朝的中枢权力机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的中枢权力机构(明代国家权力机构)

明朝的中枢权力机构

明初时期国家权力机构大体沿袭元代,有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府,下有吏、礼、兵、刑、工、户六部分理庶务。

中书省总理政务,置左右丞相(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

大都督府即枢密院执掌军务,置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等。

御史台掌管监察,置御史大夫(从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等。

中书政之本,都督府掌军旅,御史台纠察百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中书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同年9月,明太祖“仿周制”置四辅官,以王本、杜佑、龚敩为春官,杜敩、赵明望、吴源为夏官,皆从一品,列公侯都督之后,六部尚书之前,每月分上中下三旬轮流理事。秋官与冬官暂缺,由春、夏官兼摄。存在一年左右,数位四辅官或被黜,或被杀,四辅官一职也随之而罢。

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同年11月,明太祖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皆正五品,均由翰林院官员担任。华盖殿大学士邵质、东阁大学士吴沈、文渊阁大学士宋讷、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大学士并不参与具体事务务实,只是务虚,备用顾问。至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学士之位已空无一人,虽官名尚存,实形同虚设。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下敕谕不许复立丞相,“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