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要作比翼鸟在地要作连理枝(孔雀东南飞何时把家归)(1)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的现状

我们知道内地的很多城市不如沿海城市,无论在自然环境、企业布局、薪酬待遇上,这就导致内地很多毕业的大学生和行业的优秀人才扎堆“孔雀东南飞”,即使还没有毕业的或者还没有机会东南飞的也纷纷先在人才网上“自挂东南枝”,希望有一天有机会到外面“看一看、闯一闯”。

在天要作比翼鸟在地要作连理枝(孔雀东南飞何时把家归)(2)

沿海城市

内地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差异

内地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差异有很多:

首先在自然环境上,内地城市往往不如沿海城市空气湿润“养人”,但现在很多内地城市也逐渐开始重视环境建设与保护,打造“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湿地水景”城市,城市投入上也越来越大,环境也越来越好。

其次在经济环境上,沿海城市由于改革开放早,诸多海外先进技术引入,外商独资、合资企业遍布,大中型国企扎根,国内众多民企也纷纷去沿海城市“抢滩”,设立分点“桥头堡”,作为内引外联的“窗口”。这种情况下,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就越来越快。

另外,在企业布局上,沿海城市企业类型众多,既有利用城市先天优势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也有行业龙头大型生产企业坐镇,同时又有为龙头企业形成一条供应链上的相关大大小小诸多企业。企业多了,人也就聚起来了;人聚起来了,商业及诸多消费行业也随之带动起来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沿海城市的为官理念要较内地城市好了很多,无论是官员服务理念还是包容各方意见的开明上,确确实实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市民群众有时候对政策提出一些建议和牢骚,也不用担心有各种随之而来的电话“关心”和“喝茶”。

面对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内地城市要想发展,吸引自身人才“回流”,就需要反思自身以往不足的根源在哪里?

在天要作比翼鸟在地要作连理枝(孔雀东南飞何时把家归)(3)

内地城市

内地城市的发展靠什么呢

同样是改革开放,虽然国内城市有先后之分,但却没有步伐大小限制,内地城市越来越落后,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观念滞后。

就说笔者所在的郑州这个城市吧,笔者在郑州和沿海城市分别待了很多年,因为工作需要也去过国内很多其他城市,没有资格作为一个专家,但却可以作为一个亲身体验者和旁观者谈一番自己感受的,有不当之处请专家谅解。

首先就说郑州的发展印象:80年代郑州是名副其实的“绿城”,主干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更是风景;90年代以后的郑州不断进行道路建设,开始挖沟,并有了“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的外人皆知的口头禅,同时这个时代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也是实体商业发展的黄金期,郑州更是快速进入“商城”模式,当初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更是全国闻名;进入2000年后,郑州开始进入“房地产”模式,拆迁与建楼成了亮点,而时到如今,“房地产”萎缩,下一步何去何从还有待观察。实业定基础,没有几个大的行业龙头及关联产业支撑,单靠商业是很难支撑一个城市长期发展下去的,尤其是现在的电商时代。

再说招商引资印象,记得最初90年代全国各地跟风上马“开发区”建设,但如何吸引外商台商港商却没有参考,各地除了推出如减免税收、低价出租出让土地、劳工使用便利等优惠政策外,只能自行揣摩这些“资产阶级商人”的嗜好,“睁只眼闭只眼”的采取不管或宽松式管理。“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质,就有一些外来港商当初凭着各地优惠政策低价拿地却不开发,坐等土地升值后再开发牟利,一旦地方优惠政策收紧就立马转手撤退,还说自己只是出于“一个商人的考虑”,作为一个商人这样做没有错,却但忘了当初进来可是打着“爱国商人”的旗号享受各地优惠政策的,所以说,商人逐利是本质,可以同甘却不要奢望共苦,不能用道义绑架对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的是有没有培育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商人和企业长期发展的“土壤”。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诸多优惠政策招来了企业进驻,然而却慢慢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凤凰来了却孤掌难鸣,没有“孔雀伴舞”,没有“诸鸟鸣唱”。企业有人则企,无人则止,高级人才和基础技术人员都“孔雀东南飞”了。这时候,很多地方才意识到,人才也是培育投资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吸引外来人才和保住本地人才才是重中之重。河南既是人口生产大省又是人口外流大省,省内又没有江浙省份有较好的一二级城市支撑以汇聚人才,所以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郑州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也在不断进化调整。

在天要作比翼鸟在地要作连理枝(孔雀东南飞何时把家归)(4)

人才战略

从改善人才环境做起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个古老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是先用各种办法“招商引资”还是先一步把“人才土壤”培育好?

如果是先想办法招商,那么就会有各种优惠政策让利,在这些优惠政策里边最有争议和最有后患的莫过于劳动政策了。最初招商引资的政策里就有劳动政策宽松这一项,各地对企业的少交劳工统筹、加班薪酬控制比较宽松,认为是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方便了企业发展,但其实这个政策是双刃剑,损害的是长期发展利益。没有一个良性的人才生存环境,好的人才流失的就会越来越多,企业就越来越难以招到优秀的人才。我们对比一下目前的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就知道了,沿海城市的劳动用工政策要远远比内地城市严格了很多,却还有大批优秀企业进驻,内地很多地方劳动用工政策“委委屈屈”,企业却越来越少。这说明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集聚的地方,更充分说明了各个地方要想招好商先要有人才的道理,所以说,对于内地各个地方来说,还是老老实实考虑如何把人才留住方为正道。

如何改善人才的生存环境,最重要的莫过于从劳动用工政策做起了,劳动用工政策需要的不是更宽松而是更严谨和完善起来,内地各个地方需要做的是把人才生存的土壤培育起来,而不是为了个别企业的困难“睁只眼闭只眼”,如果一个企业困难到连员工的五险一金都缴纳不起那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劳动部门要考虑的是维护人才生存的土壤保持良性,而非任由在这份良性土壤上难以生存的野花病草“毁坏良田”。为什么要这么说,只要你请沿海城市人士有心到内地城市一些企业调查一番就会看到“不可思议”了,甚至有一些内地劳动部门在面对企业职工薪资统筹投诉时为企业辩解甚至说五险一金不要求强制缴纳。内地城市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把人才生存的土壤完善起来,就不怕企业跑,成熟的“人才”才是吸引企业“筑巢”的来源。曾经就有一些台商企业因为国内用工成本上升而转移生产线到东南亚去,最后发现东南亚技工素质不如大陆之后,又逐步转回内地,更有一些高端科技产业考虑的不是用工成本而是追求高人力成本带来的高创造价值。

在天要作比翼鸟在地要作连理枝(孔雀东南飞何时把家归)(5)

为孔雀筑巢

“我欲把家归,何处立根足?”

对于内地的很多城市,还有很多企业劳动用工政策不健全,企业很困难,我们也理解,但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尤其对那些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的困难企业,还要继续追问五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经营困难?(产品不对路)为什么产品不对路?(市场变化)为什么没有提前预判市场变化?(人员素质不到位)为什么人员素质不到位?(招不到合适的人)为什么招不到合适的人?(待遇低)为什么的为什么?

内地除了用工环境改善之外,还要向沿海城市学习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观念从旧社会的“父母官”转变为新社会的“人民公仆”,自然就不会有春节前河南某城市“先隔离再XX”的雷人之语,更要学习湖北一些城市专门为春节外来返乡人员开辟专列的“暖心之举”,千万不能解决不了别人提出的“问题”就转而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马斯洛曾经就提出过五种需求论,即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如何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回流,也是可以给我们内地城市很多部门做参考的。

“观念不变,原地打转;观念更新,天地拓宽”。先育土再引树再浇水施肥,终有“瓜熟蒂落”的一天。

在天要作比翼鸟在地要作连理枝(孔雀东南飞何时把家归)(6)

花土飘香蜜蜂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