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恩星

历经四个小时的颠簸,由西往东穿越巍巍大洪山脉,终于来到湖北京山城北的一座武术学校。举目远眺,除校大门外有一条省道穿山而过外,四周皆是山岚起伏,郁郁葱葱的树木构起天然屏障,头上蓝天白云,脚下绿草茵茵,望不到厂房城楼,耳未闻喧闹杂音,张良山倚后而立,整体看上去就如同一个聚宝盆,是个实实在在习文练武辈出人才的风水宝地。

徐波的故事讲述(徐波文以载道武以养德)(1)

京山武术影视学校

隐居京山学张良,旨在培育文武将;弃警从教不为财,德智体艺方栋梁。经人引荐,方能与京山武术影视学校的创始人徐波校长促膝交谈。

徐波,50多岁,一米七八的个子,体形略显得有点瘦,但看上去却精神充沛,身穿黑色长褂,头发斑白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双眼炯炯有神,交谈中谈吐有条不紊,俨然一个得道高人形象,颇有大家风范。自己隐居京山办校,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出集张良智慧和绿林英雄精神于一身的文武将才。

面对思想浮躁、拜金成风、缺乏正确信仰的当今社会,他忧国忧民而并非杞人忧天;他百思不得其解而决定从自己做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少林寺》、《武当》等功夫片的热播,习武便成了许多年少轻狂人的追捧,徐波更不例外,受当地绿林好汉义举的影响,十几岁就开始了拜师习武。怀着报国之心参军后仍拳不离手,擒拿格斗练得炉火纯青,武打演练处处领先,身为教练使其功夫进一步得到升华。部队转业后回到湖北京山当上了林业公安,地方熟知的人都和他套近乎要拜他为师习武,正愁一腔热血难以发挥,于是几经周折看上了张良山下的这块近城而雅静的风水宝地,随后便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反对,毅然辞去公安工作,于1992年独资办起了湖北省首家民办武术学校,这一办就是25年。

徐波总是与众不同,他办学不是为了求财图名,而是要为家国培育出真正具备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在他的潜意识里,人心决定人为,恢复中华传统文化是育人之基,强国之本。他说: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物质有多么丰厚,科技有多么先进,而关键在于是谁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掌握在好人手里,就会为民积德造福,促进社会正确发展,强国富家爱人;若掌握在坏人手中就成了祸国害家损人的工具,就像现在的贪官权霸黑势力,思想和心灵的扭曲导致了他们的欲壑难填而祸国殃民。所以他立志将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教育入手,让初心的善性接受到正确的熏陶,于是从初始办校就开设了小学部、中学部、职高(中专)部和高中部特色教育班级,高薪聘请了具备双师型德才兼优文化职业教师和武术教练,在严格按照国家教学大纲授课的同时,把国学教育、古代礼仪及武术文化精华融为一体;在确保学生心灵健康前提下,让学生能知品达德、益智强身,并与相关国防院校、体育学院、影视及其他学院对接,以确保自己的学生能进一步受到高等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能文能武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保证教学质量,每年都实行限额招生,尽管有不少闲置的教室也不扩招;在招生方向上,则偏重于社会留守儿童,旨在为外出务工父母减轻负担;在施教中,即有教无类,又酌情区别对待,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牢记“不受苦中苦,难成人上人”的典训,习武不能只做一介武夫,要做到德才兼备、文武双修。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克服困难,学会自立;在学习上勤于开动脑筋,开发悟性,学会创新;在困惑里能够增强耐性,磨炼意志,走出迷津;面对挫折可以正确对待,理性决择,走向成功。正是在他这种独到的潜心办校教学下,25年来京山武术影视学校循序渐进,光环斐然:先后获得国际、国家、省、市级武体奖杯200多枚,在各类文学、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150多个,考入国家重点院校230多人,走出国门发展的有25余人,走进部队近1000人,从事武术专业教学约280人,自主创业并有所成就的达1800多人 ,1998年和2000年两次赴美走遍美国东西部,先后在纽约、华盛顿、费城、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由它州、阳伯翰等名城弘扬和传播中国武术,并获得国际“布朗兹”金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耀,2008年被中国教育家协会授予“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

徐波的故事讲述(徐波文以载道武以养德)(2)

徐波(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徐波一向秉承求真、求实、求索的工作作风,对中国古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教育十分考究,诸如《道德经》、《易经》、《资治通鉴》、诸子百家等都能心领神会,尤其是西汉谋士张良的为人之道、处事之风,更是当做楷模而仿效。他隐居在张良山脚下开办武术学校,就是要在这个“世外桃源”的清净之地,用自己潜心摸索的独特实用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有文化内涵、有品德修养、有强壮体魄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打铁先要本身硬,徐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先身体力行。办公室里摆满了许多古代名著,在我们交谈中,他又打开了一套《王阳明传》,显然读书成了他生活中的习惯;在习武上则能够博众家之长,在多年里他将太极、擒拿、拳击、格斗、武打及各门功夫等融入一起,并挖掘、整理、优化、提炼发源于京山的绿林武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绿林功夫流派,成为中国绿林武术传承人和“熊门拳”第七代传承人,使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我们的交谈在品茶中得以展开,据说徐校长待客喝茶颇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言语较少,显得有些内敛,若谈的投机如意,则会表现出满腹经纶,滔滔不绝。他沏茶也会融入文化进来,总是保持着三道程序,第一道为清茶或绿茶,喝几遍后换成普洱茶并换饮杯,最后才换成高端的珍藏茶,交谈也随之结束。不过,一般谈的不投机是享受不到这种程序的,他不喜欢“铜臭味”,会不声不响的悄然离去。我们聊得十分愉快,谈到传统文化和教学,他引经据典,谈吐流畅,显现出独特的儒家风度;聊到武术功夫他则边说边做点动作,一招一式非常娴熟,又凸显出道家品行。

徐波真可谓文武奇才,20多年的辛勤耕耘,已是“桃李满天下”了,他甚至远远超过了当年水泊梁山八百御林军教头林冲,而自己已拥有八千的“禁军”,这不能说不是一个传奇!

徐波的故事讲述(徐波文以载道武以养德)(3)

徐波习武

徐波有一个第二届的学生襄阳人周辉,从小“调皮捣蛋”,爱打架生事,家里大人管不住,十几岁便被送到京山武校学校,开始不适应,后来在徐校长的亲切关怀下很快走向正规,文化成绩和武术功夫迅速上升,在一次阻止社会斗殴中,空手制服了几个持戒对手。毕业后到广东一家企业当了保安,因文化、品行、功夫在武校得到提高,很快受到企业老总欣赏,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从保安队长到安全主任,工资也成倍增长。通过十多年自学,学历上从中专到大学,到最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五百强企业三星电子、正大集团担任安全总监职务,薪资由年薪十几万到现在的三十多万。门徒周辉带着感恩的心每年都要来培育他改变他的母校看望他的恩师——徐波,询问和关心学校发展状况。徐校长也看重了这个弟子的人品和能力,打算将学校对外招生宣传及对外拓展业务交给他,周辉在亲身感受到恩师这二十余年为武校的拓展沥尽心血、探索耕耘之辛劳办教育的执着,更为恩师能将此大任托付给自己而倍受感动,于是将决定辞去年薪三十多万的高管职务,承担京山武术影视学校未来开拓发展的这幅重担。

徐波对周辉寄予很高的希望,相信自己的眼光,坚信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周辉离校后毕竟由广东到海南,由海南到北京,走南闯北历经了商海磨练,饱尝了人世沧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交给他管理必然会有质的飞跃。周辉当即表示一定尽快处理好在北京的工作交接,争取早日上任。

学的好不好,关键靠引导。学生正是接受知识、修心养性的最佳时期,尤其是留守儿童,正确而规范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徐波将古训、警句、格言编印成册,要求入校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每天对照内容反思写篇日记。比如遇到困难就记住“能吃苦一时,怕吃苦一世”;当说话刻薄时就读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铺张浪费就需记住“聚财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淘沙”……

徐波,无愧于张良山脚下的当代“张良”,无愧于“现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这一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