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在没有网络、没有电子设备监测、照明全靠明火,甚至大部分建筑都是木制的古代,人们只能靠人工巡查,提醒用火安全。

古代消防员用什么灭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1)

史料记载,历朝历代,从君主到平民,都对防火有着极高的重视。比如墨家墨子就做了许多防火的措施和器材,并详细记录了建造要求和规定。其实防火理念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除了开头提到的更夫每日打更,在古代还有什么建筑防火的措施?

马头墙

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就是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用高大的砖石结构墙隔离开来,一旦建筑失火,可以阻止火势蔓延。后来大家觉得光一个墙好像非常不好看,于是出现了在墙上进行绘画,画一些吉祥的东西,寓意家族吉祥如意、飞黄腾达。常见于徽式建筑中。

古代消防员用什么灭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2)

古代消防员用什么灭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3)

望火楼和潜火队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当市长的时候,就建立了消防队(时称“潜火队”),配备了斧、锯、火笼、火背心等各式各样的消防器材。在地势高的地方,会修一些瞭望塔来监测地区的火情,称之为“望火楼”,史料记载,望火楼不但具有观测的功能,楼下还驻扎有消防人员,一旦火情发生,便可以立即出发灭火,这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极大的减少了沟通成本。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昔日汴京市井的繁华,还有当年的“观测员”在望火楼上张望火情的身影。有时他们也会在街道上巡逻,排查火灾隐患。

古代消防员用什么灭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4)

古代消防员用什么灭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5)

防火班与机桶

明朝开始,禁卫军接管了皇宫的消防工作,康熙更是设置了防火班,配备先进的救火工具——机桶,使用原理跟我们玩的水枪比较相似,但是需要很多人参与,有的人放水,有的人加水,因为喷水的场面很壮观,所以又称为“水龙”。同时,紫禁城的防火措施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308尊大缸,每天都有人负责加水、监测水质,冬天还要烧火来保证不结冰,这就是故宫的“消防缸”,作为储水池,为可能发生的火情做准备。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日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大肆掠夺紫禁城,刮走了大缸表面的镀金。今天我们去故宫游览,仍能看到这些巨大的缸表面沧桑的痕迹。

古代消防员用什么灭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6)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不知名、不出名的人,默默为人民的安定做贡献,这些古代防火措施和器材,是古人对平安的追求和美好希冀,也是中国建筑史中不可或缺但又容易被忽略的智慧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