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是当今国学爱好者们以及无数文学系、哲学系学生的必修科目。

这是庄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使然。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内容宏大且丰富,涉及了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鲁迅曾评价《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想要读懂《庄子》并非易事。一来是先秦散文以单音节词为主,《庄子》用词考究,多生僻词,且善用比兴,深于取象,现代人想要把字面意思全部读懂已然困难;二是《庄子》所阐述的观点专注在人生的意义及人和宇宙的关系,立意极高,见解极深,与常人的思想境界存在着一道鸿沟。世人望其项背,要想跨过这道鸿沟去理解其思想,获得其思想的能量,绝非易事。

几千年来,无数人读过《庄子》,留下了上百个版本的译注和评注。今有北大才子陈可抒全新版本的《庄子》评注——《人间逍遥游》。这一版本的评注有什么与其他版本不同的见解吗?我读《庄子》评注本就不多,难以将其作以比较,不想妄下结论。然而,读了陈可抒的《人间逍遥游》,有了一些很特别的体验。

理解庄子内篇的主线(看陈可抒评注庄子内篇)(1)

陈可抒是诗人,是文学学者,但他更推崇《庄子》的哲学性、逻辑性。

在陈可抒看来,《庄子》这部作品虽然是中国散文史上高不可攀的高峰,庄子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更是一位极具哲学思辨的逻辑高手。想要读懂《庄子》,就要透过华丽的文字表面,理解极具表达张力的汉语的具体指向,洞悉庄子经过长久的思辨,在复杂的逻辑体系上建立的系统的认识论。

最初接触哲学的时候,我们都了解到“世界观”、“方法论”等词语的含义。而在陈可抒看来,庄学是“体”、“用”、“辩”三位一体的融会贯通。这里的“体”,是立论,我理解为“世界观”,而“用”为作用,我则理解为“方法论”。而“辩”是“体”、“用”之外的答疑解惑。庄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体中有用、用中有体、用、辩亦可化为体。更为精妙的是,《庄子》的理论前后呼应,流转循环。而这些,都被陈可抒以图表的形式总结了出来。

理解庄子内篇的主线(看陈可抒评注庄子内篇)(2)

理解庄子内篇的主线(看陈可抒评注庄子内篇)(3)

用表格及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庄子》的逻辑美,极符合有强迫症的我的读书习惯。

结构化、系统化是庄子哲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逻辑之美的呈现。《人间逍遥游》作者陈可抒在评注《庄子》内七篇的每一篇时,都采用了图表的形式明晰地说明了这一篇的结构和逻辑。

理解庄子内篇的主线(看陈可抒评注庄子内篇)(4)

以五个不同的视角看《逍遥游》的鲲鹏故事,若要逍遥游,必需大知。

在《人间逍遥游》中,陈可抒表达了鲲鹏故事是《庄子》开篇《逍遥游》之体的观点。而这一故事也可以从五个不同的视角来关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是站在讲述者的角度说鲲鹏自身的变化以及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引发了名实之辩、小大之辩。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是以旁观者的视角看鲲鹏,引出了“外物”即“名”的概念。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是从当事者的关注点抒发鲲鹏自己的体会,是“内心”即“实”。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是从一个退缩者的角度表达对鲲鹏故事的理解,是无法理解成长的“小知”。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是从有志者的角度看成长和蜕变,将鲲鹏故事理解得更深,是为”大知“。

这样的多视角看问题的方法是庄子想要通过《逍遥游》向世人表达的一个观点,同时也是得出“想要逍遥游,要有实、有成长、有大知”这一观点的前提。

总体而言,《庄子》是一本深奥的哲学著作,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籍。想要将其读懂,需要的不仅仅是缜密的逻辑,通透的感知,还有阅历和悟性。《人间逍遥游》这一评注版本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理解《庄子》的思路和观点,给我们更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