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们热火朝天地都在讨论回忆中的供销社,也有的一些人抨击认为是计划经济,最近一直在老家,想起了不少往事,借此也聊聊我的想法。

今天写这些纯属有感而发,我不是做农业的,只是尽调的时候遇到企业,能够了解一些农业的事儿,再结合自己所见也就写了下来。

供销社走向有时间表了吗(看懂了变局之势)(1)

说起供销社,这玩意儿不是我们自己独有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外也有了不少类似的机构,只不过他们都是私人组织,因此叫合作社。

我们说说美国人是怎么玩的,众所周知美国大多的土地是私人的,尤其是农地全是个人所有,美国为了统一管理和发展,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由于是私人的,所以成了这么个组织需要钱,那么你就得交费,然后就有了表决权,农民之所以愿意交钱更主要的原因是想通过这个平台把农货卖更高的价值。

不过有的农民不愿意,反其道而行之,从市面上买货回来再卖给合作社,卖出去以后分利润。

不管那种方式,创始成员的风险是最大的,所以农业合作社采用了“封闭式”,意味着后面想进来的必须符合条件,比如经济能力如何,信用怎么样等等。

久而久之,后进的农民最倒霉,基本上只能把种出来的粮食卖给粮商,对,就是控制世界粮食的那四个巨无霸——美国ADM公司、美国嘉吉公司、美国邦吉公司、法国路易达孚公司。

因此现在美国农业实际上有两派,从影响力来说,合作社最强,根据美国农业部全国合作月网站的数据,在美国,五分之三的人属于某种类型的合作社,年收入超过6600亿美元。

注意,去年美国农业GDP才2380亿美元,可见玩农产品已经不够了,金融、科技也成为合作社的新方向。

不得不承认很强,但也说明了长久以来美国社会栅栏根深蒂固,自农民开始就有了差距,即先到先得,后到的自己看着办。所以,金字塔的经济结构在美国已经不可能再变了。

供销社走向有时间表了吗(看懂了变局之势)(2)

再回到国内,在新中国成立的当年就有了供销社,主要是联结城乡保供稳价,先后和商务部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主要是还是统筹和管理的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

如果像我一样是八零后的孩子,小时候应该在供销社买过东西,九零后应该也能赶上一波,再往后应该少了,除了农村地区的孩子。

选择供销社购物无非是因为便宜,那个时候大家都没钱,但作为卖家供销社却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流通相当方便。

我初中同学是一个单亲家庭,他爸爸就在供销社卖东西,那个时候总感觉他们家很有钱,我们都是5毛、一块的零花钱,已经是极限了,他阔绰,经常都是5块、10块的买,也是因为这个我们当时经常跟他混。

后来熟了以后,去过几次他家,其他的也不懂,就是看到拖拉机去他们家拉货,有时候甚至半夜他爸就走了。

现在想想也明白了过来了,出去进货去了。

如今供销社又起来了,很多人批评是计划经济,其实还是没看明白势。我们现在的经济有两个内部道路要走,一个是双循环(内循环为主),一个是下沉。

既然注重内循环,就得有买有卖,城市里好说,农村还是很不便,有个供销社大家一起采购、销售,利益一致而且减少内部竞争。

另外,共同富裕就得提高农村地区收入,去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9万,城镇是4.74万,差距还是不小。这个时候经济发展下沉,即加速提高农村地区收入,稳住城镇收入才能再次激发经济潜力。

例如之前不是说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基本上都是农村人口,未来十年中产阶级增量怎么来,就得靠这批人。

而且我们的供销社都是国有的,优势远远比美国好,关键是公平,不会因为“资历”限制你。

如果你现在有农村地区的朋友,随便一打听,他们收入掣肘的一个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天气怎么样了,或者利润少了,更多是卖不出去。

说白了就是没有渠道,烂在地里也不少见,时节不对会出现甚至大面积浪费和巨额亏损。在我们老家,很多耕地都被南方老板包了,他们有自己的渠道,而原住民只能在一亩三分地小本经营,城市摆摊已经成为习惯。

虽然美国农业合作社有致命缺陷,但可取之处也是不少。例如不仅仅解决销售问题,从原料到终端,甚至延伸出附加值,我们的供销社就可以发挥此类作用。

供销社走向有时间表了吗(看懂了变局之势)(3)

上面所说的事百年变局之下的“内势”,“外势”上不夸张的说是我们国运的之争,例如近些年讨论的“种子”问题,我们被卡脖子,这个属于技术问题,财力上有了供销社实现统一采购,有利于握住话语权。

一眼望去,外面的世界已经不是精彩,而是混乱,尤其是近两年,为此美国借机会各种压制我们,该出的牌基本都上了,唯一的“粮食战”还没动。

不是不动,美国在找时机,不到万不得已静观其变,而我们要把饭碗端牢,就得未雨绸缪。一旦有异动,供销社在冲击下不仅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是我们的一张王牌。

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起到了价格和供应的双重作用。市场经济时代,在应对极端情况,供销社能够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优势。

不能等着哪天美国不理智,在粮食上做文章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应对方式,40多年前美国“用粮食奇袭苏联”。

十多年时间屡屡出击,逼得苏联另寻卖家,可还是不够,最后只能极限消耗国内资源,饲料不够被逼大量宰杀国内牲畜。

因此,变局之下供销社带来了“内势”的依托,对外上才能不受制于人,本来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有时候很反感一些人捧着市场经济的“道德书”到处招摇撞骗。

殊不知,他们学的那些不外乎都是西化来的东西,全盘接收没有丝毫过滤,只要本着我们自己的经济现实做事,任何路都是可以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