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群雄逐鹿,阴谋上位的朱元璋,不是不想立马做君临天下的皇帝,而是他害怕急着称帝,会成为刘福通、陈友谅、张士诚等诸路反王和还在冲锋陷阵、竭力抵抗的蒙古势力群起攻之的靶子。

诸路反王中,打着武装反元的旗号,干着排除异己的勾当。

尔虞我诈,相互倾轧。

陈友谅早已看出后来居上的朱元璋不甘人后的勃勃野心,率先发起挑战。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东征。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血战。

朱元璋最佩服的一件事件(他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功成身退)(1)

《朱元璋》陈友谅剧照

泾江口一战,朱元璋冒着雨点般的流矢,坐胡床指挥伏兵截杀。朱升见之,急忙将他推入船舱,他刚离开,流矢已中胡床板矣。

朱升对朱元璋不仅有献策之情,更有救命之恩。

陈友谅,却在此战中,从船舱中探头观战,身边没有朱升这样的忠臣撞了主子一下腰。飞箭射来,贯穿头颅,陈汉帝国的开国皇帝,一命呜呼。

陈友谅死了。

朱元璋逆袭路上,少了一只可怕的拦路虎。他一直恐惧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对他东西夹击。

又两年,张士诚攻击韩宋集团。韩宋主要创始人和实际领导人刘福通,被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杀死。

小皇帝韩林儿开始了流亡。朱元璋成为了韩宋集团的保护人。

朱元璋鼓起复仇的战旗,全力攻击盛极而衰的张士诚。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慷慨受命,率领二十万精兵,去完成彻底消灭张士诚的政治任务。

大业将定,朱元璋则在应天百官的推搡下,做了吴王。朱升获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称王修国史,称帝迟早事。

电视剧《朱元璋》把朱升为朱元璋讲课的任务,交给了李善长,严重忽略了朱升的帝王师地位。

朱元璋最佩服的一件事件(他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功成身退)(2)

《朱元璋》朱元璋和李善长剧照

朱元璋派人声势浩大地迎请韩林儿,迁都到自己控制的应天,却在中途将其溺死在威武的龙舟之下,然后,自己正大光明地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元洪武。

大明王朝拉开了序幕,朱升首任翰林学士,“定宗庙时享斋戒之礼”(《明史·朱升传》)。足见,朱元璋对这个首席顾问很是看重。

明初制定仪礼、作乐、国史、女诫、征伐之仪,皆朱升为之。

朱升不仅同诸儒为朱元璋修订了防止“内嬖惑人”、干预朝政的《女诫》,还为朱元璋撰写了颁赐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刘基等功臣的诰书,“时称典核”。

朱元璋称朱升为人老实,是耆哲之英杰。

坊间传闻,朱元璋赞誉朱升为“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此中有不实。这美评,原文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是朱皇帝送给另一位翰林学士陶安的一副对联。

陶安归附较早,仅比李善长晚来几个月,而且都是主动来归。朱元璋称吴王之初,建置翰林院,第一件事就是召陶安为学士,命其做制定儒议礼的总裁官,和李善长、刘伯温等删定律令。朱元璋改元洪武后,陶“安事帝十余年,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贴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明史·陶安传》)。陶安死得早,于洪武元年九月病逝,朱元璋亲为祭文,追封姑孰郡公。

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而言,朱升虽不如陶安那般归附早且很自觉,也不似总管政务事无巨细的李善长长于行,更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伯温敏于言,但他仅凭“九言策”就是朱元璋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

朱元璋对朱升的尊重和礼遇,丝毫不逊于陶安、李善长、刘伯温之辈。只可惜,《明史》对于朱升的撰述,字数很少,不及李善长、刘伯温的十分之一。

朱升因时局动乱而“弃官隐石门”(《明史·朱升传》),但不论多乱,他“数避兵逋窜,卒未尝一日废学”,“至老不倦”。他尤擅经学,著有《易书诗》《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等旁注、辑正、补正、旁注,计二十四部,传世的有《前图》二卷、《枫林集》十卷,《四库总目》另有前图二卷,传于世。他“所作诸经旁注,辞约义精。学者称枫林先生”。

洪武二年(1369),七十一岁的朱升意识到朱元璋,终究是踩着一连串尸首走上金字塔的绝世枭雄,一定会对大将功臣有一次大清洗,故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翌年病逝。

识时务,不仅在为了荣华富贵,就是狭缝苟活也要争取。

活法的形式不同。

人生结果终一样。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朱升与爵位无缘。

朱元璋虽给了刘伯温一个诚意伯,也是在封李善长为公爵之后第十九天。但是,四年后,刘伯温终没逃脱死于非命的厄运,死在李善长被灭门的十五年前。

即便官拜首相、爵封韩国公的李善长,是何等的位高权重、位极人臣、煊赫当时,到头来还是落个谋逆罪,株连全家七十余口不说,就连与之往来的一大批悍将勋臣也被逃过劫难。

朱升早早离去,于洪武三年寿终正寝。其独子朱同,在乃父死后重返朝廷,受朱元璋看重,入侍皇太子朱标左右,官至礼部右侍郎,但在洪武十八年被赐自缢。

朱同之死,传闻与蓝玉案有牵连。

朱元璋最佩服的一件事件(他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功成身退)(3)

《朱元璋》悍将蓝玉剧照

其实不然。

洪武十八年,蓝玉还是朱元璋非常倚重的统兵大将,不但有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而做了皇帝的亲家,且连建巨功获命总管军事出任大将军,且在洪武二十一年率王师十五万攻元取得捕鱼儿海大捷,受封凉国公。

蓝玉案发,则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安排锦衣卫指挥蒋瓛编织了一个谋反大罪,将欲望膨胀、威胁皇权的蓝玉一干人等一网打尽。

朱同则在八年前已被处决,当时的蓝玉圣眷正隆,不可能提前有人被作为他的私党被诛杀。

而在洪武十八年三月,明王朝确实发生了一件大案,即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等吞盗官粮两千四百万担,酿成了一桩震惊朝野的贪墨窝案。审刑司吴庸奉命拷讯,将案件扩大化打击,牵涉原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

《明史·刑法志二》记载:洪武“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权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赵瑁当时已改迁吏部,却因礼部事,被诛杀。礼部右侍郎朱同却被牵连涉案,在劫难逃。

吴庸将打击扩大化,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指示的。

就这样,郭桓案株连甚广,涉及无辜,竟让朱元璋不得不推出替罪羊吴庸等处以极刑而求平息。但此案作为洪武四大案(其他三案为十三年之胡惟庸案、十五年之空印案、二十六年之蓝玉案)之一,载入史册,作为朱元璋血腥嗜杀的斑斑劣迹。

朱元璋给了朱同一个全尸,也算是对付了其父朱升曾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定鼎之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