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临公子

01

前几天我整理微信收藏夹时发现,嚯~收藏近1.5G,数千份信息,可多数都没看

我自认“收藏夹利用率”算挺高的了。

有些是素材,收藏后我会定期整理到我的素材库里。有些是参考资料,我会贴好分类标题方便日后查询。有些是文档图片,通常也会及时归类到本地。

可有一类,我的利用率确实很低:

就是看似最有用的干货。

我收藏夹里干货占了一大半,比如N个实用工具啦,3个效率清单啦,5个视频制作小技巧啦等等,这类干货的收藏量往往非常高,但吃灰率也是最高的。

就比如我前几天看到一个讲心理学现象的视频。

包含了30个心理学现象,我认真看了下,其实多数就是百度百科上的词条内容。但人么,面对没见过、看不懂的名词会觉得:哇塞牛X!这干货值得收藏!

我们总认为,干货是最有价值的对吧。

实际上存在诸多误解。

不少人一边患上“干货囤积症”,一边对非干货类的内容嗤之以鼻,把没有具体操作的、没有带来实际帮助的内容统统归为垃圾,而最后发现:

自己不仅再没看过那些干货,即便看了,作用也未必如想象中那么大

02

这几年我有个很深的感触,相比干货,观点和体验似乎带给我更多启发。

干货只是告诉你“怎么做”。

而真正改变你的东西,是告诉你“为什么要做”

这才是行动的根源。

举个小例子吧。

我之前写了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有读者说,他下班就喜欢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一个接一个,然后再打几局游戏,一晚上就差不多了。

他之前想学写作,但想想学了也未必真能变现,又继续躺沙发刷手机了。

他问,有没有适合他的时间管理方法。

其实他需要的不是多厉害的时间管理方法,而是首先要意识到时间的价值 付出时间的意义

什么叫时间的价值?

我对这事很感兴趣,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用业余时间试试;我想多尝试一些,以后或许能多些职业和收入上的机会。

用休闲娱乐的时间,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什么叫付出时间的意义?

《暗时间》一书中有段话:

俗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其实这话说的是,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增加结果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为了那个确定的结果。

增大成功的几率,本来就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没啥要求,下班真的非常累了就是想躺平歇会儿,老实讲,也不需要时间管理。

这些想法显然不是所谓的干货,可你先要明白“为什么”,接下来才是考虑“怎么做”

我们做一件事,如果只是为做而做几乎不可能成事。

因为缺少自驱力,你将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姿态。

网络这个东西我真是玩不明白了(我劝你少在网络看这些东西)(1)

03

这么说吧,真正能长远影响到我们的,往往是一些感性时刻。

比如,你看到一个同龄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试试?

比如,某位作者说的一句话,突然打动你,从而改变了你的一些观点。

比如,在你沮丧时,看到有人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境,并且他一步步努力走出困境,或许也会突然带给你力量。

这种影响,能改变你未来一系列的行动。

作为典型的理工直女,我刚毕业那会,看的书籍95%都是工具书。当时朋友推荐稻盛和夫的《活法》,我看完的感受只有8个字:非常鸡汤,超级洗脑。现在打开豆瓣,你还能看到不少人质疑这书是不是太唯心太理想主义,是不是全是“正确的废话”。

可后来随着阅历增加,我又看了几次,如今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那真是全力以赴的人生啊

我曾在面临被裁员时重新看《活法》,看到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烂的稻盛和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差点想去混黑道时,心想:我现在再糟糕也不会比他那时惨了吧?这么烂的牌后来都能扭转过来,我这么点事,好像也不算啥。

我在豆瓣上还看到一位读者分享的亲身经历。

他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在银行兼职,第一干销售,四处碰壁,一周都没出单。朋友就推荐了几本书,包括《活法》,给他带来了一些启发。

网络这个东西我真是玩不明白了(我劝你少在网络看这些东西)(2)

不知道你发现没,绝大部分影响力的书籍,几乎都不是手把手教你如何成功之类的内容,而是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很多问题大家遇到的都是类似的,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态度,得到的结果注定天壤之别。

从别人的经历中,你可以更多维地理解当下的局面、破局的方向、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它能带给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解题路径

04

当然,我不是说干货不重要。

干货告诉我们的是具体操作和信息,收藏干货本身没任何问题,是我们要明白3件事。

1、干货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一个从不下厨的人收藏了50道顶级家常菜的用法,大概率是排不上用场的。一个对心理学毫无兴趣的人,屯了各种心理学名词通常也不会再看第二次。

很多时候我们入手干货,看了两行就立马点了收藏,只是觉得那是自己不懂的知识,收藏一下,没准自己就会了呢?

实际上只是收藏的瞬间,获得了短暂的满足感,以填补内心的焦虑而已。

2、别放大干货的作用

许多人觉得,我多看些干货就能成为理想的人了。其实干货的真实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这并不是干货的含金量有问题。

一位做课程的号主和我聊天时说,付费用户里,最终学完的有5%就非常不错了。付费一周后用户流失率至少超过50%,甚至很多人付钱后压根没学过。

再干货的东西,看完了、付费了,都只是第1步。

后面还有学习->理解->练习->掌握->实践等等99步

3、一个相对适合的成长路径

如果你的动力有限,不然先从外界吸收那些能点燃你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观点、一段经历、一种你理想的样貌、一位你想成为的人。

锁定方向后,再铺设适合的梯子,利用干货成为实现小目标的手段

最后我想说:

一个营养均衡的人,不可能只吃馒头大米之类的主食,瓜果蔬菜、汤品甜点,都有其作用并且能带来不同于“吃饱”的美好体验。

这世上,从来不是只有实操、干货、有用的东西才叫有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给自己留出几分感受外界与他人的空间,得到一些不一样的奇妙启发。

—END—

临公子:职场上,混过一线互联网公司,现任500强企业高级产品经理;职场外,是职场/金融平台签约作者、是传媒公司合伙人、是海内外房产投资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临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