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小时候应该都很喜欢听故事,也许是寓教于乐的寓言故事,或是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也许是被翻译成中文版本的国外故事,或是传承千年的中国本土故事,所有人的童年几乎都是在一个个小故事的陪伴下度过的。很多故事长大后再看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才明白原来童话也可以是现实的写照,并非完全荒诞无稽。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本世界著名儿童读物,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女主人公爱丽丝的原型,是一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而在这本书风靡全球之时,女孩家中却果断与作者断绝了往来,这其中有何渊源?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故事(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型)(1)

风靡世界的儿童文学

与一些世界知名文学家不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在写出这本书之前,并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而是一个数学教师,任职于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刘易斯·卡罗尔天生内向,有因为口吃严重,更加减少了与人交流,也许是因此,他的大脑活动反而更加丰富,时常会有一些奇妙的想法,对故事、小说也都非常感兴趣。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卡罗尔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却在1865年刚刚出版之后,就立刻风靡全球,甚至连世界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都对其赞不绝口。英国当时的女王维多利亚也被这部作品深深吸引,中国文学大师沈从文更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中国版本的《阿丽思中国游记》。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故事(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型)(2)

除了在文学界,这部小说在其他领域也引起了很大反响。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甚至在一些专业作品中引用了这部“儿童文学”的原文。如果仅仅是是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即便流传度再高,也不可能被各界大师奉为经典。《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魅力显然不仅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而是通过荒诞夸张的方式刻画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真实面貌。

刻板、迂腐、压抑,这些都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真实写照,书中行为做作的“绅士兔子”、趋炎附势的公爵夫人、暴戾强势的红皇后等形象,也都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意味。卡罗尔塑造了一部英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然而可能没人能够想到,这部伟大作品在创作之初,仅仅只是送给一个小女孩的“爱的礼物”。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故事(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型)(3)

爱丽丝的原型小女孩

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原型也是一位叫做爱丽丝的小女孩,她是基督学院院长的女儿,卡罗尔作为学院教师以及爱丽丝家的邻居,经常带着她和姐妹们一起玩耍。爱丽丝的父母对这位学识渊博、内向腼腆的教师很有好感,也很放心将孩子们交给他看管带领。

卡罗尔除了文学和数学之外,对摄影也非常擅长,经常给这些小女孩们拍摄照片。而在所有的小女孩中,卡罗尔为爱丽丝拍的照片最多。从爱丽丝3岁开始,他拍摄爱丽丝整整7年时间。卡罗尔对爱丽丝也最特别,因此在爱丽丝7岁那年和姐妹们一起泛舟游玩,邀请卡罗尔讲故事时,卡罗尔编出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名叫爱丽丝。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故事(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型)(4)

这个临场发挥的故事就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雏形,小女孩们深受吸引,爱丽丝甚至请求卡罗尔将这个故事写下来送给她。卡罗尔因为爱丽丝的请求首次尝试写作,并且一开始只打算将其作为一份礼物,后来是在作家亨利·金斯莱的鼓励下才在几年后进行了投稿出版。

女孩家中与作者断绝往来

然而在这本书出版并且迅速风靡之后,爱丽丝的家人却没有因此“与有荣焉”,反而选择了与卡罗尔断绝了往来。这是为什么?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故事(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型)(5)

当时随着这本书的流传度越来越高,人们对背后的故事也越来越感兴趣,逐渐出现了一些言论,认为卡罗尔对爱丽丝有着超越长辈、悖于伦理的感情。爱丽丝的父母也许是被这些言论影响了,也许是真的察觉到了什么,于是直接与卡罗尔断绝了往来,不希望年仅10岁的小女儿再受到任何影响。

流言的出现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卡罗尔对爱丽丝非常特别,与其他小女孩相比,他与爱丽丝过于亲近,而且在他的日记本中,与爱丽丝有关的部分全被撕掉了,这反而显得欲盖弥彰。而在多年之后,卡罗尔写给爱丽丝的书信中也有一句容易令人产生误解的话:“我有几十个孩子朋友,但她们给我的是另一种感觉。”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故事(她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原型)(6)

结语:

卡罗尔终身未娶,至死都是孤身一人,爱丽丝则在28岁那年就已经结婚成家。时隔多年之后,这些流言仍然偶尔会被提起,无论真实与否,对爱丽丝而言都是很大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