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如果没有重用商鞅,实施变法,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邓小平如果没有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国今天如此强大的国力。明朝如果没有张居正力挽狂澜,这艘破船早就沉了。张居正能够凭一己之力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因为他是帝师,是帝国实际的掌舵人。

张居正没有显赫的出生,没有厚实的家底,没有优质教育资源,他的祖父不学无术,父亲屡考屡改,就象“范进第二”。他就象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孩子,出生于普通人家,只有凭借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忆城千年行,用深厚的史学功底,依据史料,著成《帝王师张居正的血色仕途》,写出了张居正波澜壮阔的一生,为我们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寒门贵子图。张居正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带了许多的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有三点,刻苦读书,不畏挫折,咬定目标不放松。

张居正有什么传说(张居正一个微寒草根)(1)

一、读书是最有效的进身之道

成才没有捷径可言,张居正比一般孩子聪明,二岁识字,五岁读书,十二、三岁中了秀才。十二、三岁的孩子还是贪玩的年纪,可张居正却一头埋在了书本中。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弄出一道成功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就是先天之命,机遇就是后天之运,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时间、地点和父母,也无法预测人生是否会碰到贵人,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人生的态度,勤奋就是改变命运的武器。

五岁,张居正就开始接受琥式的系统教育——私塾。摇头晃脑地背诵竖版繁体字的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启蒙教材,学起来是枯燥无味的。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过这样的场景,私塾老师大多是宿儒,为人极方正,教学生一味严厉,不是书本知识一律不准问。张居正上完小班,教师来家访说:“贵公子可以直接去参加科举了,老夫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那年他十岁,读得诗书,通晓“六经”大义,被人称之谓神童。

先天的智力,还得靠后天的努力。张居正的父亲连续参加科举考试,父子俩在一起读书,许多老师未教的书,父亲已经和他一起读过。父亲虽然没有中举,但是读了一辈子的书,如何让儿子喜欢并理解书中的内容,颇有心得,不失时机地耐心又通俗地讲解书中内容,培养了儿子爱书读书的良好习惯。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亲的教育对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心胸开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亲采用不问不闻的态度,所谓丧偶式抚养,那么孩子往往会显得胆小、柔弱,没有进取心。张居正凝聚了三代人的期望,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把精力用在他身上,精心培养,把他教育成了天才儿童。

张居正有什么传说(张居正一个微寒草根)(2)

二、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张居正十三岁第一次进考场就中了秀才,打破了科举年龄最小的记录,赢得了官员的赏识。一夜爆红对于神童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沾沾自喜,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自认为自己是明星闪闪亮,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那么很可能会像流星一样,瞬间消失。

嘉靖十六年,张居正准备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他自信于自己的才学,认为举人如囊中取物,毫无悬念。途径楚王孙花园,倘徉园中,儿诗《题竹》:

绿遍潇汀外,疏林玉露寒。

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诗中流露出来的是考取头魁的自信。主考官湖广巡抚看出他是个好苗子,但他觉得张居正成长得太顺了,人已经有些飘飘然。为了强化他的心里素质,故意让他落榜,结结实实给他上了一堂挫折课。

一夜爆红的明星,因为受挫或者才气跟不上,瞬间被打回原形的比比皆是,明星后续没有作品,很快就会被大家遗忘。遇到挫折委靡不振,也会自毁前程,只有那些既有才华又能经受打击的人,才会不断进步。

周杰伦刚开始出道时没人看好他,吐字不清,形象不帅,在帅哥靓妹成堆的娱乐圈毫无优势可言,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唱得风声水起,红遍两岸三地。同时他也是网上被黑的很惨的人,可是他专心致至做自己的音乐,红了二十年,还在红下去。

张居正被捧得多高,摔得就有多重,自尊心越强,耻辱感就会越大。就象被吹足了气的气球,瞬间破了,那一定是痛不欲生的感觉,能不能从挫折中走出来,就考验他能不能成栋梁之材。张居正赢了,他更加发奋地读书,再次参加乡试,一雪前耻。

第二次打击接踵而至,和他同岁的辽王朱宪节嫉妒他中举,以庆祝张居正中举的名义,请在辽王府上班的他爷爷张镇喝酒,生性嗜酒、性格豪爽的张镇欣然应邀,结果朱宪节活活把张居正的爷爷给灌死了,好事顿时变悲剧。

挫折使人坚强,失败创造成功。张居正第一次认识到,读书并不仅是考取功名,更有功名背后的权势,无权任人宰割,有权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张居正有什么传说(张居正一个微寒草根)(3)

三、远大目标是一生的追求

张居正在出生时就被家人寄予厚望,科举时代,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进阶之路就是从童生到秀才,再到举人进士,无数的挑灯夜战只为赶赴一个薪俸无忧的官职。

进考场就是为了挣一个前途,前行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科举的第一次落第,他心中结聚的是怨,爷爷被王爷害死,带给他的是恨。他从一个喜形于色的少年,成长为高兴时不得意忘形,受挫时不心灰意冷的内敛的人。

张居正在少年时代,是家长推着他走在读书求官的路上,中举之后爷爷死了,十六岁的他一夜之间长大了,成了主动追求谋求权力的有心人。从此他把所有的情绪和思想全部隐藏在冰冷的脸面背后,伪装成了他最大的城府。

他更加勤奋地读书,三年后进入会试考场,落榜了。这次他一点不气馁,而是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方向从头再来。

当一个人以坚定的目光,向着目标前行时,任何艰险困苦阻挡不了他奔前程的步伐。当他放下骄傲自满,年少轻狂,成功负担,怀着从容自信的步子,再次走进考场,不去想考试的结果,不去想是否会名列前矛,只是认真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次他成功了:会试中第,殿试拿下,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这就进入了帝国高端人才库,踏上了成为首辅的征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自己的事做到极致,不去管结果如何,反而会得到理想的结果。投机取巧走捷径,造假作弊,能成功一时,也无法成功一世。

张居正有什么传说(张居正一个微寒草根)(4)

四、寒门出贵子不是梦

网络上经常会出现寒门再难出贵子,认为边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无法享受优质教育,无法进入名校深造,无法进入优秀企业,没有实力自主创业,没有人脉,只能在底层谋生。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把这种状态划分为三个层级,想要越层发展是越来越难。

张居正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对穷人来说,读书就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坚持学习,一切皆有可能。张居正的父亲拼命读书,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已经超越原先的阶层。到了张居正,拥有了比父亲更好的条件,他可以踏着父亲的肩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父母在埋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下班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找游戏,自己不爱学习,给孩子树立什么榜样。三代努力才能托起一个贵族,爱读书也可以代际传递。

穷人的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更多的磨难,经受更多的挫折,只要永不灰心,自强不息,挫折就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财富,成长得更强大。

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言,只要从小立下志向,确定目标,然后咬定目标不放松,踏踏实实地去奋斗,老天从来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