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生化检测可以反映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酸化等功能,临床常用于判断肾脏功能情况及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其中,血肌酐是被广泛应用的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肌酐一般是指血清肌酐,其正常值,由于检测方法不一样,所以参考值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数值以检查单上显示正常值范围为准。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umol/L(男 54~133umol/L(0.6~1.5mg/dl);女 44~97umol/L(0.5~1.1mg/dl);小儿:25~70umol/L(0.3~0.8mg/dl))。

血肌酐是判断肾的标准(肾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血肌酐检测的科学解读)(1)

很多病人会拿着检查单来询问血肌酐升高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肾功能不全了?血肌酐正常就是肾脏健康的信号吗?血肌酐低于正常会有问题吗?今天就为大家科普关于血肌酐的解读。

血肌酐升高:1.无基础病史、一过性肌酐稍许升高者,不需过分紧张,可在素食三天后再次复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肌酐升高肾功能受损;2.老年人和身材消瘦者由于肌肉代谢水平较低导致血肌酐基线偏低,因此发现血肌酐较平时轻微上升时,就需警惕肾功能减退,积极进行进一步的肾功能检查;3.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出现肌酐升高时往往提示肾脏损伤,应尽早就医干预,控制血压血糖的同时积极护肾治疗,定期检测肾功能指标;4.肌酐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较基础值升高>50%者,考虑急性肾衰竭可能,患者还会伴随少尿、无尿症状;5.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的升高程度往往与病变的严重性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肾功能不全肌酐并不会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1/2以下时,血肌酐才开始明显增高,而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则可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所以关注肾脏健康,不仅要注意血肌酐值,早期还应关注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项目,肾损害时,尿常规异常一般早于血肌酐升高。当血肌酐长时间超过133u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血肌酐是判断肾的标准(肾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血肌酐检测的科学解读)(2)

血肌酐降低:1.长期素食者,由于食用的肉类比例过低,肌酐生成的来源减少;生活不规律、饮食状况不佳、营养不良等状况也会引起血肌酐降低;2.体型较瘦小、肌肉体积小,血肌酐可偏低;3.孕期妇女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肌酐会稍低,分娩后可逐渐恢复正常;4.甲状腺功能亢进:机体的代谢旺盛致使体重减轻,导致自身肌肉含量下降,内生肌酐减少;5.长期服用雄激素或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也可能与贫血、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白血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因营养不良饮食不佳引起的一过性肌酐降低可以吃一些瘦肉加强营养补充外生肌酐,或多参加一些负重运动来增加身体内肌肉的含量以增加内生肌酐,肌酐水平就可恢复正常。而长期的肌酐低于正常值则要考虑病理性因素,应尽早就诊明确原因。

血肌酐是判断肾的标准(肾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血肌酐检测的科学解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