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

李春华等

茅膏菜又名毛毡苔,是茅膏菜科茅膏菜属多年生,稀有一年生草本或水生植物,是非常精致迷人的小型食虫植物。其叶上长有许多能分泌黏液的头状腺毛,外形像挂满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仅有鲜艳的色彩,而且还会散发香甜的气味,以引诱昆虫来觅食,昆虫一旦落到叶片上,能像黏纸一样把昆虫黏住,并用叶片将猎物卷食。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1)

我国有 6 种茅膏菜野生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和东北等地。多生于沼泽地、湿地、瘠薄的泥炭沼泽地和山坡旷地,生长环境各异。

在园艺上,按其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划分为雨林种群、热带种群、亚热带种群、寒温带种群、迷你种群和球根种群等 6 大类群。

雨林型有阿黛拉茅膏菜、长叶茅膏菜、爱心茅膏菜和叉蕊茅膏菜。热带型有大肉饼茅膏菜、双叶茅膏菜、绵毛茅膏菜、宽叶茅膏菜叶、红孔雀茅膏菜等。亚热带型有叉叶茅膏菜、好望角茅膏菜、爱丽丝茅膏菜、巢型茅膏菜、哈氏茅膏菜、黄金茅膏菜等。寒温带型有缐叶茅膏菜、线叶茅膏菜、丝叶茅膏菜、长柄茅膏菜、英国茅膏菜等。迷你型有光亮茅膏菜、美丽茅膏菜、蝎子茅膏菜、迷你茅膏菜、胡须茅膏菜、易利信茅膏菜、腺叶茅膏菜等。球根型干地种有鳞茎茅膏菜、大花茅膏菜 ( 大型种 )、大叶茅膏菜、孟氏茅膏菜等。球根型湿地种有茅膏菜、巨大茅膏菜 ( 大型种 )、耳叶茅膏菜、异叶茅膏菜、红根茅膏菜等。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2)

繁 殖

茅膏菜繁殖方法基本一致,可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也可进行组培繁殖。

无性繁殖

①叶插繁殖。大多数种群都适合叶插,以挑选比较强壮的母株,从叶柄基部剪断后,插于透明的叶插容器杯盆中,基质以进口智利水苔,将叶片平放或斜放于潮湿的基质表面。操作时,可以用手轻微压下,让叶片生长点贴着潮湿的基质,并盖上密封盖子,放在高湿和高光照下,保持温度 20℃~ 30℃,一般 1个月左右会长出小芽,待小芽长成有根的植株时即可移植。

②珠芽繁殖。一些属矮小的种类,叶片基部会自然长出珠芽。这些珠芽在冬季低温期,以在 4℃~ 18℃下诱导其发芽而长叶生根,但要保证光照充足和湿度高的环境,一般两周时间,莲座叶丛的中央会隆起并增大,直至长成小植株后用剪刀将其切割下,也可用牙签手动采摘下来便可移植。

③球根繁殖。在球根种群的种类中,当植株长大成熟后,地下球根会长出次生小球根于横卧的根茎上,一般会长出约 12 粒左右,此时可将植株掘出,将次生小球根分出另植于盆中。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3)

④根茎段扦插繁殖。适用于地下根茎段粗壮的种类,如温带和热带种群的种类,如叉叶茅膏菜、好望角茅膏菜、哈氏茅膏菜、匙叶茅膏菜、阿黛拉茅膏菜、爱心茅膏菜、叉蕊茅膏菜等。将根茎按每段 2.5 ~ 5cm 扦插于湿润的植料中,在高湿和高光照条件下,保持温度在 20℃~ 30℃,约 1 个月左右根茎处会长出小植株,待其长出 3 ~ 4 片叶时,即可剥离另植于盆中。

⑤分株繁殖。很多莲座状的矮小种类,母株四周会自然长出许多小植株,当小植株长出 4 ~ 5 片叶时便可将其从母株切离另盆种植。此外,一些种类花序顶端花苞片处在开花后,会自然长出小植株,这些小植株也可从母株剥离另盆种植。

⑥茎段扦插繁殖。一些种类具明显的茎,可将其茎切成 5 ~ 8cm 的段,斜放或平放于湿水苔中,在高光照和温度 20℃~ 30℃环境下,约 1 个月左右,扦插的茎段会长出小植株,待有 3 ~ 4片叶时即可移植。

有性繁殖 一般大多数茅膏菜种类自然会结出许多细小种子,这些种子主要是由自花授粉产生。有少数种类,如叉叶茅膏菜是严格的异花授粉才能结出种子的植物。但在温室栽培中不能自然结籽,因此需要人工授粉,将雄花粉收集后,用毛笔将花粉蘸在柱头上。当蒴果成熟时即开裂,散出细小种子,可直接撒播于盆中表面,基质以水苔为好,并保持高湿和强光,在 20℃~ 27℃的温度环境下,一般 1 个月左右萌发,待小苗长至 3 个月大时便可移植。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4)

组培繁殖

① 无 菌 播 种。 在 茅 膏 菜 果 实 成熟 高 峰 期, 采 集 种 子, 经 表 面 灭 菌处 理 后, 在 无 菌 条 件 下, 接 种 在 种子 萌 发 培 养 基 1/5MS ~ 1/2MS, 在培养条件下培养 30 ~ 45 天后,从种子萌发成实生苗。将实生苗接种到1/5MS ~ 1/2MS BA0.1 ~ 1.0mg/L NAA0.1mg/L 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30 ~ 45 天增殖出丛生芽,并对幼苗数量的需求,每隔 30 ~ 45 天按同样方法进行幼苗再增殖培养。在壮苗培养时,可将增殖出丛生芽分割成单芽,接种到1/5MS ~ 1/2MS BA0.1 ~ 0.5mg/L NAA0.1mg/L 的壮苗培养基上,培养20~30天后,幼苗冠径生长达2~3cm。此时,将幼苗接种在 1/5MS ~ 1/2MS或 1/5MS NAA0.01 ~ 0.5mg/L 的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各阶段培养基添加蔗糖或白糖 20 ~ 30g/L,琼 脂 7 ~ 9g/L,pH 值 5.6 ~ 5.8,培养温度为 25℃ ±2℃,光照光强为1000 ~ 5000lx,光照时间 12 小时。

② 组 织 培 养。 除 用 无 菌 播 种外, 也 可 从 母 株 上 剪 取 叶 片、 根茎、花梗及花蕾等作为外植体,经表面灭菌处理后,将外植体接种在1/5MS ~ 1/2MS BA0.5 ~ 2.0mg/L NAA0.2mg/L 蔗糖 20 ~ 30g/L 琼 脂 7 ~ 9g/L 或 花 宝 1号 B A 0 . 1 ~ 1 . 0 m g / L 十NAA0.1 ~ 0.5mg/L 琼脂 6.5g/L 蔗 糖 20 ~ 30g/L 的 诱 导 培 养 基上, 培 养 30 ~ 45 天 后, 外 植 体 诱导 形 成 幼 芽 或 丛 生 芽。 在 进 行 增殖时,将诱导形成的幼芽或丛生芽分 割 成 单 芽, 接 种 到 壮 苗 培 养 基1/5MS ~ 1/2MS BA0.1 ~ 1.0mg/L NAA0.1mg/L, 培 养 30 ~ 45 天增殖出丛生芽,根据生产需求,可每 隔 30 ~ 45 天 进 行 幼 苗 再 增 殖 培养。在壮苗培养时,将增殖出的丛生芽分割成单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1/5MS 1/2MS BA0.1 ~ 0.5mg/L NAA0.1mg/L 或 MS 活 性 炭 BA1.0mg/L NAA0.2mg/L 琼脂6.5g/L 蔗糖30g/L,培养20~30天后,幼苗冠径生长达2~3cm时,将壮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1/5M MS NAA0.01~0.5mg/L或MS 活性炭 BA1.0mg/L NAA0.2mg/L 琼脂 6.5g/L 蔗糖 30g/L。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5)

温室栽培

茅膏菜是全球分布的食虫植物,由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不同种群,要给予不同的栽培方法和措施。茅膏菜除用于药材产业栽培外,也可在温室内作盆栽小商品销售。由于野生茅膏菜生长环境对湿度要求比较高,生长在湿地、溪水边,同时湿地也是大部分昆虫滋生和繁衍的主要区域,在温室中进行工人栽培时考虑到这一点。

基质和盆具 不同的种群有不同的植料配方和成分,矮小种群以粗纤维泥炭苔藓与硅砂 ( 细粒度颗粒 ) 混合,或珍珠岩比例为 1 ∶ 1-3,球根种群的湿生种类以泥炭土与河沙 =2 ∶ 1,而排水良好的种类以泥炭土与河沙 =1 ∶ 2,热带种群通常单用水苔、泥炭土,也可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或河沙各 1 份配制成培养土。亚热带种群对土壤不太挑剔,可以在纯泥炭藓、长纤维或切碎的泥炭藓以及标准的泥炭与沙的混合物中生长良好。如果使用粗泥炭与水苔混合,可对较大或形成茎的物种均较好地生长速度。但要注意劣质泥炭藓、泥炭和非硅砂,应仔细阅读包装上的说明,确保无添加肥料。最好的泥炭藓来自新西兰和智利,泥炭以加拿大或德国,砂以直径约 1.2mm 为佳。温带种群可单用水苔、泥炭土,也可用泥炭土与河沙各份拌匀,珍珠岩或蛭石配泥炭土各 1 份也可适用。一些种类需要碱性土,如线叶茅膏菜,可用蛭石 1 份、河沙 1 份,加入 1 茶匙熟石灰粉或贝壳粉配制。基质应每年于春季更换1次,盆体以方形或圆形塑料花盆,以深盆植为好,种后在表面覆盖一层 1 ~ 3cm的沙子。球根种群的种类在种植时,应埋于植料中 5cm 以下深处,大型种类更要深埋 10cm 深处。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6)

光照 大部分种群的种类都比较喜阳光,耐暴晒,也耐半阴。雨林种群由于多生长在溪谷岩上的苔藓或落叶堆积的林荫下,故人工栽培原则上夏季一定要在凉爽的地方栽培。热带种群在高温的夏季,仍需要强光曝晒,但需注意通风良好,盆栽基质的水分供应不可中断。冬季更应增加日照,以免植株腐烂。但一些种类在休眠期应适当减少光照,以便地上枝叶尽快将养分输送至地下而枯萎,进入休眠状态。亚热带种群在秋至春季为生长期,夏季则生长停滞或休眠。在栽培管理上,只需在夏季做好遮阴。寒温带种群可在全日照下栽培,不需要遮阴措施。迷你 ( 矮小种群 ) 除了极少数种类稍微大一些外,绝大多数体积都相当小,选择光照充足时,全株呈艳红色。如在半阴环境下栽培,多呈绿黄色。球根种群和矮小种群一样,栽培上一定要增加光源照度,才能让球根肥大,但在新芽刚出现时,要适度遮阴。

温度 雨林种群栽培温度白天宜在 28℃以下,夜晚约在 12℃~ 20℃,过热的夏季需要空调降温,热带地区只要不冷、空气湿度高,冬季可在室外栽培。而其他地区,冬季需要在室内保护。热带和亚热带种群,其习性没有太大的特点,只要温度在 21℃~ 35℃,冬季在 16℃~ 21℃,可维持全年生长。但冬季的低温刺激,有助于其花芽分化,以便能在翌年春季开花。寒温带种群大多数生长在北美洲、欧洲及南半球寒温带地区,以及我国吉林和黑龙江山间湿地地区,这些地区比较耐低温,冬季一般在 10℃以下时,叶片会慢慢枯萎,进入冬季休眠期。到春季回暖后,植株生长旺盛,夏季一般比较耐热,大多数都能安全度过 38℃高温,但超过最佳生长温度时,需要在光线稍弱、更凉爽处养护。迷你茅膏菜对温度要求不高,在 0℃~ 30℃生长正常,若温度达到 38℃,大部分种类进入休眠期,但人工栽培时,若能提供遮阴和湿润,则可全年生长。球根茅膏菜干地性种,绝大多数为地中海气候的植物,干早的夏季躲在土中休眠,而湿地种和迷你种群一样,二者均应在生长季节温度保持 4℃~ 26℃,夏季休眠期应在 21℃~ 38℃。大部分茅膏菜种群的生存温度在 0℃~ 42℃之间,最佳温度25℃~ 35℃之间,对热带和亚热带及其未分类的种,在秋季长时间低于 15℃以下时生长得缓慢,应通过加强光照等方法提升温度,在冬季低于 5℃时很容易死亡,此时最好能有加温设备进行加温。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7)

浇水和湿度 茅膏菜是湿生植物,可使用盆浸法进行供水,即将花盆置于有水的水盘中,使水自行渗透至整个花盆,只须保持水盘中注水深至 1 ~ 3cm,就能使基质保持潮湿。但进入冬季后,需要保持基质略干,将水盘内的水清出。

茅膏菜对水质的要求偏高,浇水时要用钙、镁等矿物质含量低的软水。建议使用雨水、桶装水、纯净水、空调冷凝水、带反渗透功能的纯水机水(RO水)等软水。雨林种群的茅膏菜除保持基质潮湿外,需要更高的空气湿度,一旦空气湿度不够,极易造成植株脱水而死亡。热带型茅膏菜在发芽初期不能受雨淋,要注意遮雨。在高温的夏季,一定要保持水盘中有水,不可中断,否则容易使植株萎蔫。冬季,生长变慢时要减少浇水,维持盆土稍湿即可。亚热带型茅膏菜则夏季生长停滞或休眠,需要减少水分,但应保持一定湿度。大型种类,在生长旺盛期应提供充足水分和高湿度的环境。温带型茅膏菜所有种在生长期内必须给予足够的水分,以维持高湿度。休眠期必须停止浇水,维持盆土或植料干爽,但休眠芽要保持潮湿,不能干燥。迷你型茅膏菜多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能以细长的根部,钻入相当深的土层中吸收水分。因此除了少数湿地分布的种类,其他为植株矮小,建议使用深度 20cm 以上的盆子,并在表面覆盖1 层 3cm 的沙子,既可保持植株在干燥期不会接触潮湿的基质而腐烂,也避免基质遭雨水冲刷。在生长旺盛期植料应保持潮湿,但不能积水,最好在底部供水。许多干地性矮小种群的茅膏有夏眠的习性,植株特别怕沾到水,但不能使基质干透,需要保持微湿,否则会干死。湿地性保持每天浇水,提供足够的湿润,夏眠的习性就会消灭,能全年生长。球根种群有干地种和湿地种,需要进行分开管理。在发芽期,切记不要垫水盘,干地种要完全断水,而湿地种在夏季不可使基质完全干透,则需要底部水盘,但休眠期要停止浇水,保持植料干爽,否则会沤烂地下球根。

施肥 茅膏菜具有很强的食虫能力,但如在温室栽培中虫源比较少,为了使盆栽茅膏菜快速生长,应定期施肥。无论哪一个种群,施肥的方式基本一致,原则上在生长旺盛期每隔两周施肥 1 次,可使叶片肥硕健壮,叶片颜色也更亮丽。但由于茅膏菜根系极不耐盐及高钙,如果施用高氮的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施入基质中,不当施肥会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因此,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如轮流使用花宝 2 号和花宝 3 号两种或者花多多 1 号和 2 号两种肥料稀释 4000 ~ 5000 倍液喷洒到茅膏菜叶片上,若有少量肥料流入基质并无大碍。开花期和休眠期可停止施肥。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8)

病虫害防治

茅膏菜在新芽常有蚜虫和红蜘蛛侵害,造成嫩茎及叶片生长畸形或枯萎。可利用黄色板、黑光灯等诱杀,如用化学药剂喷雾喷洒受影响的植株,要非常小心。建议在一些小面积上进行试验,以确保任何可能的不良影响,避免稀有植物损失。尤其是矮小种群不喜欢任何化学物质,切忌大量喷施杀虫剂。除蚜虫危害外,也有介壳虫、夜盗虫、菌蚊、地老虎等害虫,建议使用广谱型杀虫剂进行灭杀,使用时将叶片及基质喷湿即可。

由于环境条件阴湿,易引起茅膏菜茎腐病、叶斑病等病害,一经发现会使其生长力减弱,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改善环境条件,增强光照,改善通风,减少供水,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喷施杀菌剂,如 800 ~ 1000 倍液的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液,并同时在真菌感染的多发季节喷施杀菌剂,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茅膏菜自花繁殖(茅膏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