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大学城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南依秦岭终南山,西临长安科技产业园,是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大学城总体规划25.1平方公里,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十多年前,说起南郊大学城,人们脑海里呈现出的是一片农耕地,这里自然环境好,但基础设施落后,一直不被看好。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学城是以基于教育产业以及区域行政中心为发展目标打造,已不可同日而语。

西安大学城有什么大学(西安南郊大学城)(1)

西安南郊大学城分西区、南区、北区,其中西区位于秦岭北麓的东大街道、滦镇街道等境内,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四所院校;南区位于神禾塬畔,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西安财经大学、陕西教育学院、西京学院等九所院校;北区位于西长安街南侧,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包括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五所院校。在南郊大学城里,有“双一流”高校四所,分别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可想而知这个地区的教育水准之高。

南郊大学城以教育产业为主,高校众多,关于高校的具体信息可以看我们往期的介绍,没有写到的后面也会单独开篇,这里不再赘述。不仅如此,南郊大学城还有陕西日报社、华商报社、陕西师大出版社、陕西省档案馆等文化产业基地,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之外也不乏一批健全的商业生活配套:长安步行街,万科生活广场,樱花广场……。但是正如前文所讲,长安区发展教育,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哪里看得出文化底蕴呢?

西安大学城有什么大学(西安南郊大学城)(2)

照片来源《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古长安不仅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并且县境内发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遗址8处,周代遗址2处,汉代遗址3处。境内有周代的丰镐遗址、秦代的阿房宫等十大遗址,有翠华山、五台山、祥峪山、清华山等八座名山,有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等四十二座寺院,佛教十大宗派的法相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的发祥地均在长安。县内古墓葬星罗棋布,已发掘和查明的有西周墓群,汉代杜陵墓群,唐代韦氏、杜氏、颜氏墓群,明代秦藩王墓群。现存隋唐砖塔9座,明清建筑物3座。有圣寿寺塔、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善导和尚塔、玄奘法师塔等重点文物,挖掘出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这里不多解释。

注: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西安大学城有什么大学(西安南郊大学城)(3)

图为大雁塔与玄奘

如果觉得这还不够,我们再来捋一捋长安县(区)历史。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最初设立“长安县”,两年之后高祖将都城迁往长安。长安县一开始属于渭南郡管辖,高祖九年由内史管辖,在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时属于右内史管辖,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

注:内史:中央官制,西周时开始设置。此时的“内史”负责治理京师。后改为右内史、京兆尹,职能大致相同,负责治理京师及周边地区。

太初:汉武帝刘彻共设有11个年号,太初(前104年-前101年)是第七个年号,时长四年。

公元6年西汉的帝位被王莽接管,史称王莽新朝。王莽新朝建国后将长安县改名为“常安县”,于长安城设首都。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打败王莽新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年号更始,为更始帝。更始元年(23年),常安县改回名字长安县。玄汉王朝只存在了短短两年。

东汉沿用长安县,属京兆尹。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将奉明县(在长安县城北4公里)、渭城县(今咸阳市东)划归长安县。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强迫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

注:初平为汉献帝刘协的第三个年号,时长四年。

西安大学城有什么大学(西安南郊大学城)(4)

三国时期,魏沿用长安县为都城,属京兆郡(也就是京兆尹辖区)。

西晋沿用长安县,属京兆郡。将长陵县(今咸阳市东北20公里)、安陵县(今咸阳市东)并入长安县。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313年~317年)建都长安。

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后秦都以长安县为都城,属京兆郡(尹)。前赵刘曜建都长安。前秦苻坚也建都长安。后秦姚苌将长安县改为常安县,并设为首都。北魏时也将长安县作为都城,属京兆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三年(430年)改常安县为长安县。西魏(535~556年)沿用长安县,属京兆郡,建都长安。北周(557~581年)沿用长安县,属京兆郡,建都长安。北魏孝明帝元诩二年(558年)划长安、灞城、山北三县部分地区设立万年县,属冯翊郡。

隋沿用长安县,撤万年县,置大兴县,置首都于大兴城。隋文帝杨坚时两县都归雍州管,隋炀帝杨广改雍州为京兆郡。

唐沿用长安县,撤大兴县,置万年县,改大兴城为长安城,置首都于长安城。

五代时期沿用长安县、万年县,并属京兆府。后梁开平(梁王朱温第一个年号)元年(907年)撤长安县,改名大安县,属大安府(即京兆府,行政区)。后唐同光(后唐皇帝李存勖第一个年号)元年撤大安县,改回长安县。

宋沿用长安县、万年县。宣和(宋徽宗赵佶的最后一个年号)七年(1125年)撤万年县,置樊川县。长安、樊川两县都属京兆郡。

金朝沿用长安县、樊川县。泰和(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三个年号)四年(1204年)并咸宁县入长安县,后设立咸宁县。长安县、咸宁县属京兆府。

元代沿用长安县、咸宁县,均属奉元路(即西安府)。

明代沿用长安县、咸宁县,均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

清代沿用长安县、咸宁县。属西安府。

中华民国时长安县开始属都督府(地方行政机构)民政厅辖,后属陕西都督府辖。1927年改属陕西省政府。

1949年解放后,长安县1953年前属咸阳分区,后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2月后属西安市人民政府。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以原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韦曲镇。

西安大学城有什么大学(西安南郊大学城)(5)

大雁塔广场

“长安县”这个称谓自公元前就存在,历时两千多年,还有哪个城市是这样呢?直到2002年,长安县才改为长安区。这漫长的两千年多年历史,世世代代据守于此地的先民,长达千余年京畿之地的特殊地位,让我们明白这片土地上凝聚着多少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汗水:秦代的程邈发明汉字隶书,东晋长安人僧肇对佛学的贡献,西晋的杜预在军事和水利上贡献巨大,以及唐朝时设计监造翠微宫、玉华宫的建筑大师阎立德,更不用说我们耳熟能详的杜甫、颜真卿、王昌龄、韦应物……

历史留下来的经验就是宝贵的财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藏着的是历史承载着的种种经验,后人需要做的就是发现经验,继往开来。长安大学城建在长安区,可谓互相成全——文化底蕴托起高等学府,高等学府反馈文化底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西安大学城有什么大学(西安南郊大学城)(6)

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