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 # #散文# #感恩# #致敬最美教师#
我的高中老师
(纪实散文)
文/邓元洪
1973年3月,我升入高中。高一开学伊始,于希珍老师即担任我们四·四班的语文课。
于希珍老师,是北京人,也是北京某大学的高才生。 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于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是个女老师,中等偏高的个子,白皙的面容,高条的身材。戴着银白色框的眼镜,温文尔雅,一看就是个城市人,更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几句自我介绍,可见,于老师谈吐不凡,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她站在讲台上,仪表端庄,同学们对她是毕恭毕敬。她讲起课来,带有节奏感,语言灵活,运用自如,抑扬顿挫,娓娓动听。说话风趣幽默,因此,同学们都被她的讲课所打动。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于老师在讲高尔基的名作《海燕》一课时,讲得特别生动!她在范读文章的第一段:“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苍茫和大海,这两个词语时,声音宽厚宏大,把我们没见过大海的学生,仿佛一下子带入无边无垠的浩瀚大海边,好似如临其境,给我们一种画画感:大海宽阔而壮观。“风聚集着乌云”读这一句时,声音低沉中,好像蕴藏着厚积薄发的庞大力量。
课文最后段:“风在狂吼,雷在轰响……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于老师,读到高潮部分,把声音提高到八度,浑身使着劲,像是在高呼!把海燕那种不惧暴风雨,翅膀搏击着海面,盼望暴风雨来得更猛烈的勇敢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课下让我们背诵《海燕》全文,明天,于老师在课堂上,抽调一部分同学背诵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既熟练,又有情感。 如今四五十年过去了,我再重读这篇文章时,脑海里还会出现于老师,当年,范读此文的场景画面。
另外,那时对毛主席诗词,学得也深透,背得也非常娴熟。
1975年高中毕业后,阴差阳错的原因,我又当上了老师。开始校长就让我教初中语文,我唯恐把学生教不好,我也像于老师一样,认真备课,力争把干巴巴的文字讲活了。
由于我的努力教学,教学成绩不断上升,在初中联校任教八九年的时间,上级教育领导又把我调入乡中学教学。到了那里感到有压力,教师多、班级多、学生多。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更高了,心想,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校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后来,自己又报名参加德州“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就为后来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教好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自己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1999年被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和模范教师。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在高中时,于老师给我树立了榜样,后来的知识及教学方法,也来自于在跟于老师学习时的沉淀和长期积累。
时过境迁,四五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于老师,仍是念念不忘。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于老师啊!那个年代,您,还有很多老师都是从大城市:北京、济南、青岛……来的。您们那些老师教学能力都很强,可惜在那个时代,您们的能力没有用武之地。
于老师,您及那些老师们真的辛苦了!如今,您可能已届耄耋之年了吧!盼望您延年益寿!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您的学生祝您,教师节心情愉快,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