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岱庙,创建于汉代,庙貌巍峨,宫殿森严,于古柏林立间透着庄重,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它位于泰山脚下的泰安城区内,在古泰安“三重空间”划分中,处在“人间”闹市的核心位置。自古就是帝王祭拜泰山神、举行封禅祭祀典礼的国家祭祀重地,也是帝王来泰安登山居住之所,因之又被称为登泰山起点。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1)

岱庙内景点众多,城外北有岱庙广场,南有遥参亭、舍身碑、岱庙坊;城内有五凤楼、唐槐院、汉柏院、配天门、仁安门、碑林(廊)、“秦刻石”,还有铁塔、铜亭、景园、望岳楼,“古柏八景”等,当然最著名的非“宋天贶殿”莫属!该殿宋代称“嘉宁殿”,元代为“仁安殿”,明代又改称“竣极殿”。上世纪三十年代重修岱庙时,泰安学者赵新儒将天书观内的“宋天贶殿”匾额悬挂至“竣极殿”上,就成为了今天的“宋天贶殿”。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2)

宋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为感恩“降天书封泰山”所建,殿内主祀东岳大帝泰山神。天贶殿重檐叠角,巍峨壮观,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也称“东方三大殿”,规格制式与皇家宫殿等同,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虽经历代重修,依然华丽庄重,金碧辉煌,成为游客“登泰山,游岱庙”必观之景观!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3)

自宋代始,岱庙作为泰山神的下庙,主体建筑天贶殿就成为了“东岳神府”的核心、泰山神的道场。宋真宗之所以在此建殿并将泰山神置于其内,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谎言,同时掩盖“檀渊之盟”的耻辱,消除民情的愤懑。他不惜利用民众对泰山神的崇拜,借用神权维持其统治地位,从而上演了一出“降天书封泰山”的闹剧,至今为世人所耻笑!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4)

为感谢泰山神为其背书,宋真宗除为其建殿塑像外,还敕封他为“天齐仁圣帝”,把他由王封为帝。同时,在延禧门外,立加封泰山为“天齐仁圣帝”记事碑。又费尽心机泰山神敕配一后,即淑明皇后。在天贶殿后面修建后寝宫,供淑明后和众妃嫔居住,以方便侍奉泰山神。后来,根据民间传说,又臆造出淑明后为泰山神生下五子一女,延续神之香火,确保子嗣永昌,护佑大宋王朝永祚。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5)

五子分别为长子宜灵侯、次子惠灵侯、三子炳灵王、四子居仁尽鉴尊师、五子佑灵候,一女玉女大仙,即碧霞元君。是不是有点乱!其实,这也与历代造神运动有关,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宗教造神,帝王造神,民间也造神,从而造成了中国神话谱系的混乱,很多地方往往也是自相矛盾。可见,诸位神灵也不过是各怀目的者手中愚弄大众的工具而已!(碧霞元君的来历在民间有许多说法,在此不再详述)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6)

在泰山神的5个儿子中最有名的是三子至圣炳灵王,他的神仙形象其实在《旧五代史·唐明宗纪》中就已经出现,时称“泰山三郎”。因“泰山青府掌天下生死之柄,岱狱宸庭握人间祸福之权”,依仗泰山神的威名,三郎可谓“俨若侯王,鲁人畏敬”,形象有些不佳,被唐明宗封为威雄大将军。后又被宋真宗封为“至圣炳灵王”,在岱庙汉柏院内设像供奉,并“令兖州增葺祠宇经度”。从而使泰山神一家人在岱庙内接受天下人祭拜,满足了真宗的心愿!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7)

泰安各地方老庙遗址(它是帝王封禅祭祀典礼之地)(8)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儿,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