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成功学的演讲,还是销售话术培训;不论心灵 “鸡汤”,还是“励志”段子,它们都超级喜欢设置一些逻辑陷阱,玩弄一些大同小异的套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毒鸡汤逐句分析原因套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毒鸡汤逐句分析原因套路(混淆充分和必要)

毒鸡汤逐句分析原因套路

不论成功学的演讲,还是销售话术培训;不论心灵 “鸡汤”,还是“励志”段子,它们都超级喜欢设置一些逻辑陷阱,玩弄一些大同小异的套路。

第一个害人的逻辑,就是贬损普通人,把普通人说成庸人,用这一招引发你的内疚和自责,让你自惭形秽。

事实上,相对于少数“成功者”,普通人才是永远的绝大多数,或者说只有绝大多数人很普通,才会衬托出少数“成功者”的不普通。而且,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百万身价,在身无长物者面前算是大大成功了,可他面对亿万富豪的时候,又算哪根葱呢?再则普通人又怎么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没有谁可以随便抹杀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普通人都过得很开心很幸福,而所谓的成功者中却也有不少抑郁症甚至自杀跳楼的啊。

第二个就是把特例视作普遍,把特殊混同一般。别人能行,你咋就不行呢?马云、马化腾是人,你也是人,怎么他行你就不行?这一套。

其实马云自己都说过,让他现在“从头再来”,也未必就能再造一个淘宝出来。成功需要机遇,大风来了,鸡毛能上天,猪也能上天。更重要的是,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又是你无法复制的。

最根本的,还是第三个陷阱,这个最要命,却挺有迷惑性,因为它玩了一个“高深”的逻辑阴谋——将必要条件混淆作充分条件,甚至充分必要条件。再直观点,就是有意把“只有……才……”偷换成“只要……就……”。比如: “你学习不好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你不成功是因为你没有尽力去做”“失败有什么可怕?没有失败哪有成功?”

隐含的意思就是:你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好成绩;只要你拼命

努力去做了,就会成功;经历多少失败都不要紧,咬牙坚持总有成功的一天。

这就是将努力视作“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现实却是,影响成绩、决定努力结果的因素很多,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努力程度、有无良好指导、有无平台助力等等,包括运气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一件事“只有”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不去做保证不成功,但做了未必会成功。去做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不能理解为“只要”去做了“就”能成功。奋力做生意的人,永远也是有人赚有人赔,创业者中几乎超过九成是以失败告终的。

你为什么穷?因为你不想富!你不敢想,不会想——换句话说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也是一种混淆式逻辑。

“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别忘了,残酷的现实是,万分之一的好运,可能真就跟梦想没有一毛钱关系。或者说,别人的好运跟你的梦想之间,基本无关。

曾有一个广泛传播的成功学视频,说什么一个人想成功,就是第一步“跟随成功者”,第二步“和成功者合作”,第三步,“让成功者为你工作”。扯淡至此,颇有喜感。

追随成功者?别说成功很难定义,成功者也没有一把尺子做标杆,就问你怎么追随?你进了中办国办,小小科员一名,连大领导办公室的门都进不去,追随谁呢?

和成功者合作更扯了,你的合作者对你的需求度至关重要。肩膀头平齐才是哥们儿,你的利用价值决定你的人脉资源。自己什么都不是呢,哪个成功者闲着没事愿意带你玩?你也只能给车加完油,给手机充完话费,转身向世人宣告“刚和中石化做了一笔生意,又和中国移动谈了一下合作”而已!

让成功者为你工作?你又是谁呢?这个命题就是倒果为因。其实是你让手下人成功了,自己才更成功,而不是他们是成功者,你自己才成功。

凡是违背常识、违反逻辑的东西,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狗扯羊皮。有时鸡汤喝多了,励志作用发生边际效果递减,终至完全失效。有些人被鸡汤激励过度,对自己、对孩子要求过高,反而引发很多心理问题和家庭矛盾。有些人受成功学的蛊惑,认为只有虚幻的“成功”才能幸福,从而丧失了对平凡生活中幸福的感受力、掌控力,弄得一天天苦逼兮兮,真是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