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法国作曲家保罗·马里尼耶(Paul Marinier)创作了一首以幽默讽刺著称的奇歌——《威廉二世找盟友》(Les Alliances de Guillaume II))。
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和普鲁士王国末代国王,在位期间使德国经济发展到欧洲第一,当时德国的工业产量一度超过了英法之和。
威廉二世(左四)
单从此点来说,威廉二世似乎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但威廉二世所策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将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深渊。更加为人所诟病的则是威廉二世的外交策略,被网友尊称为“外交鬼才威二爷”。
这首神曲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嘲讽了威廉二世在欧洲大陆苦苦寻找盟国却不得,最终只能和摩纳哥结盟的故事。
从歌词说起“为了给德国找朋友,威廉陛下到处跑。他对西班牙说,我们来做好朋友。西班牙客气地回答道:我没空和你结盟,我还要参加婚礼!”
西班牙虽然曾经是世界一流的强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一战爆发前已经和德法英等第一梯队大国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对于德国试图重新分割世界的打算西班牙有所察觉,并下定决心保持中立,只是迫于德国的强硬势力,西班牙只能“客气”的应对德国的拉拢。
而歌中所提到的“婚礼”,指的其实是1906年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与维多利亚·尤金妮的大婚。
当时此事在欧洲引起了相当的关注,1905年阿方索国王出使英国时无意遇到了美丽的尤金妮公主,于是开始了对公主连绵不绝的追求。而国王母亲对这门亲事的反对则为此事增色不少,以至于阿方索国王和尤金妮公主的私事成为了全欧的谈资。
在漫天的绯闻中,阿方索和尤金妮终于结婚,由于这首歌创作于1906年,因此作者将此事编排成了西班牙的拒绝理由。
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
“周日他去比利时,找到了国王陛下。我亲爱的舅老爷,和我共享太平吧!大善人利奥波德说,如果和你结盟的话,我就没时间看戏啦”
这一段歌词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地方。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确实和威廉二世具有亲属关系,因为比利时国王曾经是从德国请过去的,这种事在欧洲其实并不少见。
不过这位利奥波德的兴趣其实不是看戏上,而是刚果。他执政期间一直在通过各种博弈来为比利时扩大非州殖民地。
歌中的“大善人”,正是在嘲讽利奥波德的殖民行为——他的法令砍断了近千万刚果人的手臂。
利奥波德二世
“他穿过辽阔原野,来到沙皇议会,你的守备我来管,你的利益我捍卫。沙皇说,自从你来我家,我的皇位也被你管,我最重要的就是它!”
俄德关系曾经非常不错,双方签有“再保险条约”。但威廉二世拒绝续签再保险条约,使得双方关系大为恶化。
当英法结盟后,慌了神的德国连忙拉拢俄国。1905年,威廉二世与沙皇在军舰会晤时,甚至连哄带骗的使沙皇签订了一份同盟协议。但在双方会晤结束后沙皇在大臣的分析下幡然悔悟拒不承认这一条约。
歌曲中沙皇表示被威廉二世控制,指的就是这件事。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威廉二世高人一等的外交态度。最终俄国向英法靠拢,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尼古拉二世一家
“为了快点找帮手,他又溜到了挪威。他对国王说,支持我吧好朋友!国王说,我曾经统治两个国家,如今只剩一个国家,我可不想再作死啦!”
其实本句中“我曾经统治两个国家”,指的是挪瑞联邦,在1905年,挪瑞联邦解体,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失去了挪威王位。
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
“他又找到英国,发表了一通演讲。我们曾经多恩爱,让我们再度相爱!英王小声对他说,我有事忙走不开。” “虽然局面很糟糕,盟友还是能找到,最终结盟摩洛哥,这个国家了不起,二十五兵前赴后继乘着天明搞偷袭,我国危矣!”
摩洛哥一事,其实指的是1905年左右爆发的摩洛哥危机,英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势力范围,而德国则宣称要维护摩洛哥的独立。因此摩洛哥向德国积极靠拢。至于所谓的“二十五兵”,其实是嘲讽摩洛哥国小力微的实力。
摩洛哥位于北非沿海
何以至此威廉二世在欧洲举目无亲,甚至遍地皆敌。这个锅还真得他自己来背,因为在三十年前的俾斯麦时期,德国的人脉国缘在欧陆可是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是“左右逢源”。从“左右逢源”到“孤家寡人”,威廉二世只用了不到十年,这份深厚的外交功力被网友形象地称之为“威威一笑很倾城”。
曾经的俾斯麦奉行一套平衡欧洲诸国势力,使德国一方面不成为各国打击的出头之鸟,一方面也能拥有足够的话语权攫取利益。这套政策和英国所奉行的“大陆平衡战略”不谋而合,因此双方“臭味相投”,一时间关系如胶似漆。
威廉二世(右)和俾斯麦(左)
除了英国,沙俄、奥地利也是德国的盟友,1872年三国结为盟友,也就是所谓的三皇同盟。1872三皇同盟,1887三国同盟续约,1887年英意奥达成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德国通过同盟国间接参与其中,1887年俄德签订《再保险条约》。以上种种,皆为俾斯麦之手笔,由此建立而来的欧陆秩序,也就被称为“俾斯麦体系”。
威廉是怎么把牌打得稀碎的呢?威廉二世继位之后,就与俾斯麦产生了严重的“路线问题冲突”,俾斯麦的政策是维持欧陆局势的相对稳定谋求利益,而威廉二世则主张大力扩张,用更直接的方式谋求德意志的生存空间。
1890年,两人的矛盾走向激化,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随即抛弃德国以往的外交政策,实行“新路线”。威廉二世的新路线计划的还是不错的,他计划对世界直接的展示德意志的武力和军事实力,走对外扩张和殖民的路线。为此要疏远俄国、拉拢英国、孤立法国并巩固德奥同盟。
一战德国海军毛奇号战巡
只能说,威廉二世在脑子上想明白了,但动手实操时却满盘皆输。简称“脑子会了,手不会”。与沙俄的关系是原本俾斯麦时期的外交重点,但在威廉二世上台后,威廉二世将军方的地位大大提高,德国事实上的决策机构成为了德国军事参谋部。
由于德国军方对俄国抱有敌视态度,时刻警惕着俄国与法国东西夹击德国。因此,威廉二世在俄国主动抛来橄榄枝的情况下拒绝了续订《再保险条约》,使得沙俄转向与法国结盟。这么一来,不仅让法国冲破了俾斯麦一手布下的外交孤立陷阱,还让法俄东西夹击德国成为极有可能的未来。
至于英国,德国虽然一直向英国示好,但英国难以容忍一个不断挑战大哥威严的小弟存在,于是英国贴近法俄,正式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局面。之后的故事就不必再说,一战爆发,虽然德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优秀,但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德国盟友“出色”的表现让德国陷入了战败的深渊。
一战欧洲形势
你不能指责德国的盟友实力不济,实际情况是——德国只能找到实力不济的盟友。德国的四面招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威廉二世本人的高傲性格,他并不是扎实沉稳,懂得闪转腾挪的各种技巧的外交人才,而是迷信于德国强大军力,并以此为据,频频向他国施压。
荷兰、瑞典、比利时、西班牙等国都曾感受过威廉二世蛮横的态度,这也是《威廉二世找盟友》这首歌的现实依据。最终,德国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开启了世界大战并走向了失败。
骑马检阅中的威廉二世
此所谓《司马法》所言——“国虽大,好战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