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钱江晚报推出系列报道《文脉——浙江文化名人访谈录》,开启对浙江文脉的探寻。冀汸、赵麟童、赵延年、金普森、全山石、宋宝罗、周大风、汪世瑜、肖峰……我们走访了70位浙江文艺界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十年之后,2022年4月,我们开启“文脉赓续”,以更深入更系统的方式,探寻浙江文化基因。
文以载道,脉脉相传。在赓续文脉的同时,当年那些文脉老人“浙”十年,如何与这个时代共生,共长?“浙”十年,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新故事?
这一次的回访者全部是90后乃至95后记者,这是两代“90后”之间的对话,也是两个时代、两个视角、两股力量的对话。】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金然
“你到了啊,我们正忙着嘞。”
国庆前一天,上午9点,电话那头的何忠礼已在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今年已经84岁了。
40岁考研究生,65岁从浙大历史系退休,随即被杭州社会科学院的史及伟院长邀请到自己的麾下,组建南宋史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已18年了。为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他与中心全体研究人员一起,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学术平台,团结国内外七八十名南宋史研究专家,完成了第一期“南宋和南宋都城临安”系列丛书的研究任务,迄今已出版专著100余部(包括古籍整理),主持5期《国际社会科举》杂志的出版,召开宋史研究学术会议7次,使南宋史研究中心成为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2013年,钱江晚报《文脉》系列报道对何忠礼教授进行了专访,他那时有种时不待我的感觉,他说:“我从事史学研究的时间实在太晚了,必须加倍努力,在脑子不能使用之前,能给后人多留一点研究成果。”
10年过去了,这位历史学家依然辛勤耕耘在第一线。
这10年里,何忠礼个人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他出版了3部专著和多篇论文,去年年底还出版了《宋高宗新论》一书,机缘巧合,成为当前学习、研究和传承宋韵文化的重头书。何忠礼这一辈子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现在我一个礼拜来两次办公室,通常会坐11路公交或者地铁”,眼前精神矍铄的何忠礼,笑咪嘻嘻地看着我说道:“一个人要有点事业心,特别是对于历史研究来说,聪明是第二位的,勤奋才是第一位的。总之,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要做出一点有意义的事,一定要勤奋啊。”
继续搞研究,还原一个真正的南宋
10年前,南宋史研究中心还坐落在西湖博物馆,现今已搬到了钱江新城CBD的核心区——市民中心,虽然依旧只有三四位工作人员。去拜访何老师的时候,一旁的文史所所长尹晓宁忍不住感叹,“是啊,已经10年了。”
捧着一杯茶,何忠礼想了想他“浙十年”的新故事,“其实也不新,就是继续搞基础研究,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
10年来,研究中心继续聘请全国各地的南宋史研究专家,做南宋史的整理和研究,涉及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专题。
何忠礼说:“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以后,近十年来,我们以最后完成《南宋全史》为契机,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南宋和南宋都城临安’的专题研究系列,同时把很大一部分力量转向培养年轻学者和史籍整理的工作。”
中心专门设立博士文库系列,已经出版优秀的博士论文18部,同时点校和整理了多部重要的南宋典籍。不久前刚出版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周必大文集》两书,每部都有两三百万字。
聊到一半,我们一起去了资料室,书架上陈列着满满当当的研究成果。
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排,有些开心地说:“你不要小看这5期《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主办的刊物,向全世界发行,有着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而对于南宋史研究中心的工作,他有自己的诠释:“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基础研究。宋韵文化,离不开对南宋历史、经济、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认识,在我们中心出版的相关内容的多部专著中,就有大量研究成果可供利用。无论是南宋皇城的综保工程、德寿宫的修建和利用,故都文化的发凿和利用、保护,以及宋韵文化的宣传讲座,我们都为之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今后还要进一步做好它。”
回来之后,我从另外一个方面获知,何老还是“杭州市南宋文化传播大师”。
2019年,浙江大学离退休处从全校已经离退休的六七千名老师中,评选出20余名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好的老师为“正能量之星”,何忠礼就是其中的一位。
重新认识宋高宗
说到他最新出版的《宋高宗新论》,对宋高宗的看法顿时让何忠礼声音都响了一点起来。
“人们都认为宋高宗是一个腐败无能的皇帝,如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自毀长城;签订“绍兴和议”,对金人卑躬屈膝;重用秦桧,实行专制统治;贪图皇位,不让钦宗回来;生活奢侈等等。这些错误和罪行,有些是事实,有些不是,有些即使是事实,也有一定的原因。宋高宗创建了南宋,使中国南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不仅免遭金人的蹂躏和破坏,继续获得繁荣和发展。他在位36年间,也做过许多好事和实事。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宋高宗确实有过失,甚至罪行,但也有功劳,而功是大于过的。这一点在《宋高宗新论》中都有详细的讲解。”
替宋高宗解除几百年来积起的种种误会和“盖棺定论”,这件事,何忠礼已经做了很多年,这几年更是在各种场合发声。
对宋高宗如何评价,是正确了解宋韵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
“高宗所制订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政策和措施,作为‘祖宗之法’,终宋之世都没有大的变化。宋韵文化在南宋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扫清社会对他的误解,才能更好地传播宋韵文化。”
之前中心做的基础研究都为研究宋韵文化打下了理论基础,现在何忠礼更是直接参与到宋韵文化的研究中——这包括且不限于,参加各种有关宋韵文化的讲座和省里关于宋韵文化的专家组会议,提供各种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成果。
像即将开放的德寿宫遗址,会重现高宗、孝宗时期的皇家宫殿。很多相关内容如何展现,德寿宫方面都会来征求何忠礼的意见。
面对我的好奇,何忠礼特别强调,宋韵文化绝对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插花斗茶、吃穿用住,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
“我个人的理解,宋韵,是宋代的优秀文化和生活方式。可我们在讨论中强调物质方面的比较多,怎么传承,怎么搞品牌,怎么创新。比如说宋菜,我们今天吃的宋嫂鱼羹,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难吃的(笑),因为我们也无法知道北宋厨子做的宋嫂鱼羹到底什么样子。”
“南宋这样一个国家,面对强大的外敌,能够延续153年,靠的是什么?是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思想和道德风范,是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
除了研究,还是研究
何忠礼有两个爱好。
一是旅游,几乎国内的名山大川都去过了,之前还跑了三十几个国家;
二就是写文章做研究,“我没有什么年三十、正月初一、国庆节,没有的。一有时间我就搞研究。我感到研究很有味道,还有价值,一个人生命很有限的,想着能够多给社会留下一点东西。”
他的生活,除了研究,还是研究。
早上7点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非常有规律。“今年虚岁85了,特点是‘能吃能走能拉能睡’,我不锻炼的。”
何老笑着解释,能吃不是吃得多,是牙齿还不错,消化好;能睡是一上床就能睡着,什么烦心事都不带到床上。有时候他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从凤起路到市民中心,差不多25分钟,“现在年纪大了,家里人不允许了”。
何老还开玩笑,“我们几个退休的历史系老师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大家的身体都挺好的。”
眼前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充满了活力,让我这个有时还想着“躺平”的年轻人自叹不如。
聊天结束,他又回到电脑前,打开文档——电脑屏幕上映出了《宋代科举制度》几个字,他准备接着码字,“预备明年年底完稿”,“这是省社联交给我的一个重大课题,只能写好,不能写得不好。我从事宋代科举制度研究已经40多年了,估计能够完成任务。”
【人物名片】
何忠礼,1938年生,浙江绍兴人。1978年10月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攻读宋代史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历史系教授、博导,成为浙江省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退休后被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聘请为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至今已18年。与中心同志共同奋斗,完成了第一阶段《南宋与南宋临安》的研究系列,出版专著及典籍100余部,将该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浙江乃至全国著名的南宋史研究基地。他毕生勤于笔耕,先后岀版论著十余部,发表论文近200篇。本人也在2019年荣获浙江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中“正能量之星”的光荣称号。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