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用了两课时完成质量单位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很陌生可能对“斤”与“两”都耳熟能详,因为生活化课上,我首先从半斤八两这个词导入,问一问同学们在平时什么场景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跟妈妈去菜市场购物,糯米10斤,西红柿5斤,一个萝卜2斤6两,奶奶家的大肥猪过秤200斤……于是我跟孩子们讲:斤与两已经深入到人们意识里了,祖祖辈辈一直沿用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但是我们现在的书本上改用了“克”与“千克”做质量单位我们同样要学好,还要把克、千克与斤之间进行灵活换算因为生活需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用信息技术点亮数学课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用信息技术点亮数学课堂
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用了两课时完成。质量单位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很陌生。可能对“斤”与“两”都耳熟能详,因为生活化。课上,我首先从半斤八两这个词导入,问一问同学们在平时什么场景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跟妈妈去菜市场购物,糯米10斤,西红柿5斤,一个萝卜2斤6两,奶奶家的大肥猪过秤200斤……于是我跟孩子们讲:斤与两已经深入到人们意识里了,祖祖辈辈一直沿用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但是我们现在的书本上改用了“克”与“千克”做质量单位。我们同样要学好,还要把克、千克与斤之间进行灵活换算。因为生活需要。
于是探究开始了。本节内容完全是做中学。比如感知1克是多少?相当于2分硬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重量。用实验室天平准确秤出了10g黄豆,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粒?在此基础上推测出1g黄豆大约有7粒。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抽象的概念1克。
学习克与千克进率关系时,我融入了斤的质量单位。1斤=500克,1公斤=2斤=1000克,1000克用较大单位表示是1千克。然后列举了平时买1斤鸡蛋大约六七个,因为孩子们每天都会吃到一颗煮鸡蛋,1颗鸡蛋的重量拿在手里他们已经入心入脑,借助熟悉的单位质量去感知1斤和500克的重量。借助熟悉直观的物象反推概念教学,学生理解体会的更深刻。课下我留了家庭作业:帮妈妈去超市买一斤鸡蛋,看一看1斤到底有几颗?第二天课前,我又询问了一下结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汇报:5个(看来你专挑个头大的是不是?),7个(正常,个头较均匀),9个(盲猜:乌鸡蛋?)学生们边听边猜测着鸡蛋的个头,种类,甚至蛋皮的颜色,不亦乐乎!
第二课时,我专门给孩子一节实验课,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挑战问题:用上游码,所称物体必须保证游码在0刻度左右各一次。多者不限。操作前,向学生介绍了天平的原理,以跷跷板为喻,讨论了理解左物右码不平衡时,游码该给谁助力?这样学生在操作称物时,到底是减游码刻度还是加游码刻度做了铺垫。
孩子们兴奋地动手操作起来,因为明白了规则,明确了问题,活动就就很有序。
有放物品的,有放砝码的,砝码解决不了,该动用游码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拨动游码,观察着横梁的平衡。然后小声地讨论着计算物品的实际重量。记录员细心滴记录着。每个学生都独立完成一次测量,所称物品随机搭配,斟酌着砝码的选用,游码左右位置的去留。做起来的样子很投入,孩子们只有在他们感兴趣的事件中才能真正专注。这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给孩子时刻创造一种存在感、联系感 、胜任感。
,